听课技巧二:有问题不放过。
上课的时候就要想办法解答自己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如果在预习中发现不了问题,就让老师问问题,好好听老师的提问,看看自己为什么看不出这样的问题。 老师讲课的时候,即使自认为懂了,也要再问自己,是这样么?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果? 预习时发现的问题,在课堂上可以作为重点听老师讲解,一个问题只要没有彻底弄懂,就一定不要放过。 对此,我们提出上课时有三不放过: 知识点不清不熟绝不放过。每个章节的知识点一定要清清楚楚,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些需要重点掌握,哪些需要一般了解;每个要掌握的知识点不但要会,而且要熟练地掌握每个知识点,举一反三。 疑问点不解不透绝不放过。一是问题原因不清不放过;二是相关知识点不熟不透不放过;三是相关题目不得满分不放过。 重点题不明不会绝不放过。对于学过的章节,哪些题目是重点题目,学生一定要明确;对于重点题目,要做到一定学会,学会的意思就是,只要会做的题目必须做到得满分、限时间、举一反三。 ②看书一看就会,其实没有真会。很多学生在看书的时候往往如蜻蜓点水,轻描淡写翻几页就算是看过了,无法深入。对于学生来说,深入看书要做到两方面: 一方面,课前看书。课前看书的目的就是找问题。学习重在发现、探索、创新和应用,预习时先要想一想,我们已经学习了什么知识,接下来该学习什么?为什么要讲这些内容?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预习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了解新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为课上更好地学习做准备。预习时可能对重点知识认识得不清楚,抓得也不准,这都没关系。对预习中感到困难的问题,要做好两方面的准备:一是查一查,感到困难的原因是什么,是原有知识基础问题,还是理解问题。如果是基础问题,就要自觉补一下,看看是否可以解决;如果是理解问题,可以先记下来,课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去解决。 另一方面,课后看书。深入已经掌握的问题,再次寻找问题:近期所学的整个内容体系是否明确?本节课与已经学过的什么知识点有联系?这个部分的知识学到这里,接下来应该学习什么?自己能不能把要学的内容回忆出来? (2)考不出。考不出指的是学习者在自认为学会的情况下,遇到自认为会做的题目时,要么做不出来,要么做出来不能得满分。 具体有以下两种表现: 一是自以为会了,其实没有真会。 二是真的会,但考试时太浮躁,得不了分或不能得满分。 ①题目拿来就做,没看清条件就做。不少学生考试时看到题目,不是先仔细审题,而是急于动手,经常题目看不清,条件没有看全就开始做题。这种情况做对的可能就很小了。等考完试了才恍然大悟:有个条件没看清楚! 因此,拿到题目的时候,首先要有一个平静的心态,不要急着做题,而是要先把题目看清楚再做。 做题目的时候,先写出明确的已知、求证或求解,然后再做题目,这是一种比较好的解题习惯。解题前做以下分析: 这个题目考什么知识点? 给出的直接条件是不是能够解出题目? 有什么隐含条件? 还需要什么条件才能解出问题? …… ②做完题就上交,没检查好就上交。很多同学总是急匆匆地把题目做完就交上去了,让他检查,他根本检查不下去,有些很明显的问题本来应该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但他盯着看半天都看不出来。 清华附中有一个初三女生,名叫小月,在中考前一模考试以后来到中心咨询,她很自信地说,她这次的数学成绩虽然只有六十几分,但她实际上是八十几分的水平。有一道15分的题目,她在稿纸上本来做对了,只是在往试卷上誊写的时候抄错了。 当时她的父母也点头,表示事实确实如此。 我问小月:“你觉得很委屈是么?” 她点点头。 我说:“那当时为什么没有检查出来?” 她低下了头。 我又问她:“你以前出现过这种情况么?” 她点头说:“出现过。” “那为什么没有彻底改掉?” 她又低下了头。 “你不是八十几分的水平,你就是六十几分的水平!如果不认真对待,不加以改正,你现在出现这样的错误,中考的时候还会出现!” 这时候她的父母点了点头。 我继续说:“因为你认为这种情况只是偶尔的,下回就不会出现了,所以你就不会认真对待,也不会每次做题时确保一次性把题目做到满分,不会每次做完考题后认真检查直到不出错误。如果不是每次都这么做,到考试的时候就不能一定保证会做的题目得满分。” 不检查就上交是浮躁最典型的表现之一。学生做完题目后,耐心已经达到极点,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赶紧交上去万事大吉。 这种浮躁心态是学习的大敌,如果不彻底解决,学习永远无法提高。 (3)改不了。具体表现为:发现题目错了,以为粗心不改正。 人大附中有位初三年级的女生名叫孙一芮,她本来是班里比较出色的学生,尤其是数理化成绩,有的已经接近满分。但由于人大附中竞争非常激烈,她的排名只在200名以后。因为人大附中几乎是北京中考录取分最高的中学,她要想稳稳地升入人大附中的高中部,就要考到200名以内,甚至要考到150名以内才比较有把握。但她和她的父母觉得靠她自己的努力没有把握达到这个目标。 她刚来到我们中心咨询时,说了这么一句话:“要不是犯了一些‘低级错误’,我的成绩还要高。” 我当时就问了她一句:“你这次有多少分是因为‘低级错误’丢的?” 她说:“数理化三门大约就有十几分!” “上次考试有没有犯‘低级错误’?”我进一步追问。 “有!”她很诚实。 “再上一次呢?”我步步紧逼。 “有……”她开始有些不好意思了,“好像一直有……” “从小就是犯‘低级错误’长大的对么?呵呵!”我开了句玩笑。 “对对对!呵呵……”她倒也直率。 “只要你认为是‘低级错误’,你就永远改不了,就永远不能重视这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题目会做,但怎么都不能让会做的题目得满分!” “对对对!您快跟我说一下怎么改掉这个毛病吧!” “去掉浮躁!” …… 后来,在我们的指导下,她一模进入全校前200名,二模进入前150名,最后中考的时候,她的成绩在全海淀区排第83名。 以上5种浮躁的习惯是学生常见的毛病,无法彻底改正,学生的成绩一定不会理想。因此,要下定决心,戒除浮躁。 3. 戒除浮躁的有效途径 戒除浮躁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培养认真的能力。 只要能够培养起认真的能力,就可以一次性学会,在考试的时候把学会的题目做出来并且得满分。 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孩子认真的能力: (1)和孩子一起做事情的时候,自己不能敷衍了事。例如,与孩子一起种点花草植物,不要一时兴起就种,之后便不管不问,每天和孩子一起看看植物的长势,去书店看看相关的知识,和孩子讨论一下自己的种植方法是否合适……用自己的行动教会孩子做事情要认真负责。 (2)当孩子正在做一件事情时,不要介入其中,而是多给一些参考意见。很多孩子做事不认真,就是想着看以后家长还能帮着收拾。如果家长不让孩子养成依赖的心理,让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他会更认真一些。 (3)多给孩子一些时间,让他们把事情做好。家长总催促孩子要提高速度,特别是在孩子动作还不熟练的时候,催促会让他们潦草过错事,就很难形成认真的习惯。 除了以上一些培养认真的方法之外,戒除浮躁还需鼓励孩子拥有自己的思考力。有思考、有辨判力的人,才不会被他人带入到浮躁的情绪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