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构思与留白——曹德权印象(杨晓敏)

 乐师 2010-08-11

构思与留白——曹德权印象(杨晓敏)

文/杨晓敏
      由于长期编刊物,我和许多小小说作家先由作品再到人,一生二熟,后来成为朋友的不少。小小说作家大都聪明率性,因为非此不能敏感地捕捉生活神经。不论在什么场合,文友们只要一聊起小小说,谈笑间,便拉近了距离,有了缘分。
  和曹德权的交往亦是如此。巴山蜀水,人杰地灵,德权曾两次来郑州参加小小说颁奖会。虽来去匆匆,无暇促膝长谈,但私下里见德权和文友们说古论今,酬酢间长袖善舞,便知其性格魅力了。
  我喜欢德权的小小说。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小小说创作的先行者,德权是佼佼者之一。或许是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较深,德权的语言颇见个性,精到老练,常有点晴之笔。凡叙事物,刻画人物,文字灵活多变,充满弹性和活力。以《老龙滩有条大乌棒》为例,一路写来,长短句错落,行文峰回路转,起承转合,节奏感极强,带有明显的唐诗绝句遗韵。
  乍闻滩里有条乌棒鱼,平静的乡村顿时被搅得一派涟漪。究竟有它如何,没有又如何,德权把不能再简单的一件小事,铺排得妙趣横生。大乌棒“有大半根扁担长,有狗崽儿粗,有满双月的猪儿般重,有二叉娃崽般黑……总之总之,老龙滩有条大乌棒”。“……有了盼头。有了繁忙的日子。”紧要处三言两语,几句对白,便勾勒出乡野青壮们豁达、爽朗、狡黠的性格及音容笑貌。
  在我看来,《窝子》是德权写得最为出色的作品,也是新时期小小说精品系列不可多得的佳构。一位农妇被逼借种生子的故事,构思上并无多少奇特,甚至有些落套。但德权借题发挥,言近旨远,把农妇在百感交集中的屈辱、愤懑、心酸、怨恨乃至一些期冀,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农妇生子后依然来到荒野窝棚,试图寻找今生再也涂抹不去的痕迹:
  还是那山那风那夜。
  一夜心惊一夜气闷一夜无声。
  终于,天际开始出现鱼肚白。
  二妞轻轻地抽泣起来。好久,她抹去眼泪,抓起鸟炮,狠狠地对准那颗启明星一勾枪机。
  嘎咚!
  天空刹时大白。
  写到这里,农妇的信念坍塌了,残存的一丝希望荡然无存。这是多么沉重的一笔,我们无不为农妇掬一把同情之泪。小小说讲究留白艺术,言有尽而意无穷。一个小小说作家,从数量上很容易创作出上百篇作品,但随着时间长河的沉淀过滤,哪怕能留下三两篇像样的佳作,便可额手称庆了。然而像德权这样,在不长时间的创作中,一下子写出数篇质量上乘、耐人寻味的小小说,实属不易。没有扎实的艺术功底和严谨的创作态度,是达不到如此高度的。还有《斜佛》、《说来也许你不信》、《逃兵》等,构思上无不独具特色,占尽风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些作品陆续收入各种选本,正是对德权小小说创作的认可和肯定。
  这几年德权的小小说写得少了。我只知道他在家乡自贡市成立了“微型小说学会”,既办报纸,又编丛书,直闹得西南一角电闪雷鸣不止。最近他突然告诉我刚鼓捣出几部数十万字的纪实文学,我和众文友惊诧之余,忍不住要问:一个人,哪来这么大精力?转念一想,倘或一个才华横溢又兼具事业心的人,整天价虚掷光阴,不搞些事来做,岂不太浪费了。
  愿德权兄节劳珍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