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响局部激素的药物

 彩云追竹 2010-08-13

自体活性物质(autacoids)又称局部激素,多数是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后产生,以旁分泌方式到达邻近部位发挥作用。它们在局部合成后,不进入血液循环,主要在合成部位附近发挥作用,且半衰期短暂。组胺(histamine)、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 PG)、白三烯(leukotriene)、5-羟色胺(5-HTA)和血管活性肽类(vasoactive peptide)、P物质(substance P)、激肽类(kinins)、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利尿钠肽(natriuretic peptide)、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olypeptide, VI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gene-related peptide, CGRP)、神经肽Y(neuropeptide Y)和内皮素(endothelin,ET)等)以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腺苷(adenosine, A)等。这些不同种类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结构和药理学活性,广泛存在于体内许多组织。

目录

组胺     抗组胺药      膜磷脂代谢产物类药物及其阻断药        5-羟色胺类药物及阻断药       一氧化氮       多肽类

组胺

组胺(histamine)是最早发现的广泛地存在于人体各组织中的自体活性物质,以皮肤结缔组织、肠粘膜及肺中的含量较高。组织中的组胺主要是与蛋白质、肝素结合,以复合物的形式贮存于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中。化学或物理等许多因素能促使肥大细胞脱颗粒,导致组胺释放,产生强大的生物学效应。组胺首先和靶细胞上的特异性组胺受体结合,而产生药理效应。目前,根据受体对特异性激动药与阻断药的反应不同, 可将组胺受体分为H1受体、H2受体和H3受体,

抗组胺药

抗组胺药(antihistamines)又称组胺拮抗药(histamine antagonists),是指能在组胺受体水平竞争性阻断组胺作用的药物。根据其对组胺受体的选择性作用不同,可分为三类:H1受体阻断药(H1-receptor blocking drugs)、H2受体阻断药(H2-receptor blocking drugs)与H3受体阻断药(H3-receptor blocking drugs)。H1受体阻断药与H2受体阻断药已在临床广泛应用,H3受体阻断药目前还仅作为工具药在研究工作中使用。

一、H1受体阻断药

【药理作用】

1.抗组胺 H1受体效应  H1受体被激动后可通过G-蛋白而激活磷脂酶C(PLC),产生三磷酸肌醇(IP3)与二酰基甘油(DAG),导致细胞内Ca2+增加,蛋白激酶C活化,从而使胃、肠、气管和支气管平滑肌收缩;通过释放血管内皮松弛因子(EDRF)和PGI2使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H1受体阻断药可阻断这些作用。如先给H1受体阻断药,可使豚鼠接受数倍甚至数千倍以上致死量的组胺而不死亡。但对组胺引起的血管扩张和血压下降,H1受体阻断药仅有部分阻断作用,因为H2受体也参与心血管功能的调节。

2.中枢作用  治疗量H1受体阻断药对中枢有抑制作用,可产生镇静和嗜睡。以苯海拉明(diphenhydramine)、异丙嗪(promethazine)作用最强,其中枢抑制作用可能与阻断中枢H1受体有关。它们还有抗晕、镇吐作用,可能与其中枢抗胆碱作用有关。第二代H1受体阻断药特非那定(terfenadine)和阿司咪唑(astemizole)因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几乎无中枢抑制作用。

3.其他作用  多数H1受体阻断药有抗ACh、局部麻醉和奎尼丁样作用。第二代H1阻断药无抗胆碱作用。【体内过程】  口服或注射H1阻断药吸收迅速、完全。口服后15~30min发挥作用,1~2h达高峰。多数药物一次给药后可维持4h~6h,但布克利嗪(buclizine)与美克洛嗪(meclozine)等作用可维持12h以上(表34-2)。本类药物多在肝内代谢,以代谢物形式从尿排出,消除速度快,一般不易蓄积。H1阻断药多数能诱导肝药酶,且可加速自身代谢。

新型的第二代H1受体阻断药特非那定(terfenadine)和阿司咪唑(astemizole)不能通过血脑屏障,在体内可形成活性代谢物。Terfenadine口服后的血浆浓度在1~2h达到高峰,t1/2为4~5 h,但其作用时间可持续12 h以上,这可能与其在体内形成活性代谢物有关。口服阿司咪唑的血浆达峰时间为2~4 h,消除t1/2为20 h。Astemizole在肝内可形成去甲基的活性代谢物。该代谢物的t1/2约为20d,故其活性代谢物的稳态浓度需12周才能达到。

【临床应用】  ①变态反应性疾病  本类药物对组胺释放所引起的荨麻疹、枯草热、花粉症、过敏性鼻炎和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皮肤粘膜变态反应性疾病效果较好。对昆虫咬伤引起的皮肤瘙痒和水肿也有良效。对药疹和接触性皮炎有止痒效果。本类药物能对抗豚鼠由组胺引起的支气管痉挛,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几乎无效。系因引起哮喘的活性物质比较复杂,本类药物无对抗其他活性物质的作用。对过敏性休克也无效;②晕动病及呕吐  Diphenhydramine、promethazine、buclizine、meclozine对晕动病、妊娠呕吐以及放射病呕吐有止吐作用。防晕动病应在乘车、船前15~30 min服用。

【不良反应】  常见镇静、嗜睡和乏力等中枢抑制现象,故服药期间应避免驾驶车、船和高空作业。少数患者则有烦躁不安。此外尚有消化道反应及头痛和口干等。Meclozine可致动物畸胎,妊娠早期禁用。局部外敷可致皮肤过敏。Terfenadine大剂量或长期应用,可能发生ECG的QT间期延长,产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s de pointes,Tdp)。Astemizole过量可引起心律失常、晕厥、心跳停止。所以第二代H1受体阻断药在应用时,应注意观察心脏的毒副作用。

二、H2受体阻断药

H2受体阻断药的问世,不仅进一步证明了内源性组胺在调节胃液分泌上的重要性,也为治疗溃疡病提供了一类有价值的新药。目前临床常用的有:cimetidine、ranitidine、famotidine、nizatidine。新型H2受体阻断药乙溴替丁(ebrotidine)也已上市。

膜磷脂代谢产物类药物及其阻断药

磷脂膜可衍生出廿碳烯酸类(eicosanoids)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两大类自体活性物质,构成庞大的化合物家族,具有广泛、高效的生物活性。

一、前列腺素和血栓素 

【药理作用】 Prostaglandin and thromboxane的作用复杂多样,对血管、呼吸道、消化道和生殖器官平滑肌均有明显作用,对血小板、单核细胞、传出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也有显著影响。其主要药理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平滑肌  对支气管平滑肌,PGF及PGD2可使之收缩,而PGE类可使之舒张。PG内过氧化物和TXA2可使支气管收缩,而PGI2可使之舒张。胃肠平滑肌,其主要的纵肌,对PGE类及PGF类均呈收缩反应;而其环肌,对PGE类呈舒张反应。PG内过氧化物、TXA2及PGI2均能使胃肠平滑肌收缩。子宫平滑肌对PGF类及TXA2均呈收缩反应,对PGE类呈舒张反应。

2.胃肠分泌  PGE 及PGI2可抑制由饮食、组胺或促胃泌素所致的胃酸分泌。PGE可增加胃和肠的粘液分泌,这是PGE保护胃粘膜的药理基础。

3.心血管系统  PGE类可使大多数血管床,包括小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毛细血管后小静脉,呈现舒张,而对大静脉无作用。因此,PGE类通常可使血压下降,使大多数器官(心脏、内脏及肾)血流量增加。

4.血小板  PG及TXA2可调节血小板功能。TXA2有强烈的促血小板聚集作用,PGE1和 PGI2则抑制血小板聚集。

【临床应用】  ①胃细胞保护作用  溃疡病时,粘膜PGs(主要是PGE)含量或合成能力显著下降,特别在溃疡急性期,胃体及胃窦粘膜以及胃液中PGE较正常显著减少,而在溃疡愈合时则升高。PGE对胃粘膜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但作用时间短,副作用多。目前多用其结构类似物,如:米索前列醇(misoprostol)、恩前列素(enprostil);②缺血性疾病  PGs具有直接扩张血管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并可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可用于缺血性心脏病、多器官衰竭、外周血管病和肺动脉高压。目前临床常用药物有前列地尔(alprostadil)、依前列醇(epoprostenol)和依洛前列素(iloprost);③终止妊娠  PGE2和PGF2α药物及其衍生物可用于催产、引产和人工流产。

二、血小板活化因子 

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是一种强效生物活性磷脂,由白细胞、血小板、内皮细胞、肺、肝和肾等多种细胞和器官产生。PAF通过与靶细胞膜上的PAF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

1.PAF的生物效应  PAF是由多种细胞在一定因素刺激下分泌出的一种磷脂,可引起血小板聚集,中性粒细胞聚集和释放;产生大量活性氧和白三烯等炎性介质。可引起低血压、血管通透性增加、肺动脉高压、支气管收缩、呼吸抑制、过敏反应和炎症反应等,参与了临床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PAF作用强大,有些效应只要达10-12 mol/L浓度即可发生。PAF也是最强的内源性促溃疡形成介质。PAF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支气管哮喘、中毒性休克、肾脏疾病、变态反应和消化道溃疡等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2.PAF阻断药  PAF通过与细胞膜受体结合发挥作用, PAF受体阻断药能阻止PAF与受体结合,因此对与PAF生成过量有关的疾病如哮喘和败血性休克等可能具有治疗意义,但对此类药物的研究多数尚处于临床研究阶段。

三、白三烯及其阻断药

白三烯Leukotriene

Leukotriene是体内的重要炎症介质,在人体的多种疾病中起作用。

1.心血管系统  静注LTs由于直接收缩外周血管引起血压短暂上升;随后由于LTs具有负性肌力作用,引起心输出量和血容量减少,导致持久降压。LTC4、LTD4和LTE4能促进血浆外渗,并可引起冠脉持久收缩,使冠脉流量明显减少,加重缺血缺氧,加剧心绞痛与心肌梗死。作用强度为LTD4>LTC4>LTE4。

2.呼吸系统  LTs可引起支气管收缩、粘液分泌增加和肺水肿。LTC4、LTD4、LTE4对呼吸道都有强大的收缩作用,为组胺的1000 倍,且持续时间较长;LTA4和LTB4作用则很弱。哮喘病人的哮喘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血浆中LTs含量成正比。

3.炎症与过敏反应  LTB4对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具有趋化作用,促进白细胞向炎症部位游走、聚集产生炎性介质,释放溶酶体酶,在炎症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LTC4和LTD4使小动脉收缩,减低血流速度和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使小静脉扩张,微血管通透性增加,并与PGs有协同作用。LTs参与了多种炎性疾病的病理过程,与风湿性关节炎、肾小球肾炎、哮喘、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痛风和溃疡性膀胱炎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5-羟色胺类药物及阻断药

一、5-羟色胺及其受体激动药

5-羟色胺  5-hydroxytryptamine

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又名血清素(serotonin),作为自体活性物质,约90%合成和分布于肠嗜铬细胞,通常与ATP等物质一起储存于细胞颗粒内。在刺激因素作用下,5-HT从颗粒内释放、弥散到血液,并被血小板摄取和储存,储存量约占全身的8%。5-HT作为神经递质,主要分布于松果体和下丘脑,可能参与痛觉、睡眠和体温等生理功能的调节。中枢神经系统5-HT含量及功能异常可能与精神病和偏头痛等多种疾病的发病有关。

5-HT必须通过相应受体的介导才能产生作用。5-HT受体分型复杂,已发现7种5-HT受体亚型。5-HT通过激动不同的5-HT受体亚型,可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表33-3),但5-HT本身尚无临床应用价值。

1.心血管系统  作用复杂。静注数微克5-HT可引起血压的三相反应:①短暂的降低,这与5-HT激动5-HT3受体,引起心脏负性频率作用有关;②持续数分钟血压升高,这是5-HT激动5-HT2受体,引起肾、肺等组织血管收缩反应所致;③长时间的低血压,是骨骼肌血管舒张所致,需要血管内皮细胞的参与。5-HT的上述变化可能与靶器官的血流分配、5-HT受体各亚型的敏感性及受体亚型的偶联机制等因素有关。此外,5-HT激动血小板5-HT2受体,可引起血小板聚集。

2.平滑肌  5-HT激动胃肠道平滑肌5-HT2受体、激动肠壁内神经节细胞5-HT4受体均可引起胃肠道平滑肌收缩,使胃肠道张力增加,肠蠕动加快;5-HT尚可兴奋支气管平滑肌,哮喘病人对其特别敏感,但对正常人影响甚小。

3.神经系统  动物侧脑室注射5-HT后,可引起镇静、嗜睡和一系列行为反应,并影响体温调节和运动功能。虫咬和某些植物的刺可刺激5-HT释放,作用于感觉神经末梢,引起痒、痛等症状。

常用5-HT受体激动药

1.舒马普坦(sumatriptan)  激动5-HT1D受体,可引起颅内血管收缩,用于偏头痛及丛集性头痛。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感觉异常,尚可引起心肌缺血,因此禁用于缺血性心脏病患者。

2.右芬氟拉明(dexfenfluramine)  激动5-HT受体,产生强大的抑制食欲作用,被广泛用于控制体重和肥胖症的减肥治疗。

3.西沙必利(cisapride)和伦扎必利(renzapride)选择性激动肠壁神经节丛神经细胞上的5-HT4受体,促进神经末梢释放ACh,具有胃肠动力作用,临床用于治疗胃食道反流症。

4.丁螺环酮(buspirone)、吉哌隆(cepirone)和伊沙匹隆(ipsaprirone)可选择性激动5-HT1A受体,是一种有效的非BZ类抗焦虑药。

二、5-羟色胺阻断药

1.赛庚啶(cyproheptadine)和苯噻啶(pizotyfine,新度美安) 均选择性阻断5-HT2受体,并可阻断H1受体和具有较弱的抗胆碱作用。可用于预防偏头痛发作及治疗荨麻疹等皮肤粘膜过敏性疾病。不良反应有口干、嗜睡等。青光眼、前列腺肥大及尿闭患者忌用。

2.昂丹司琼(ondansetron)  选择性阻断5-HT3受体,具有强大的镇吐作用,主要用于癌症病人手术和化疗伴发的严重恶心、呕吐。

3.麦角生物碱类5-HT阻断药  麦角生物碱按化学结构分为胺生物碱和肽生物碱两类,除了阻断5-HT受体外,还可作用于α肾上腺素能受体和DA受体。

(1)肽生物碱:麦角胺(ergonovine)能明显收缩血管,减少动脉搏动,可显著缓解偏头痛,用于偏头痛的诊断和治疗。

麦角新碱(ergotamine)因明显兴奋子宫平滑肌而被广泛用于产后出血。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由血管内皮细胞(EC)产生并释放的细胞信使,其结构简单、半衰期短、化学性质活泼,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各组织器官,参与机体内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

NO与受体结合后,激活鸟苷酸环化酶(Guanylate cyclase,GC),催化GTP生成cGMP,后者为第二信使分子,刺激cGMP激酶,导致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下降,从而使血管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1.舒张血管平滑肌  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 NO,通过弥散作用于平滑肌细胞的GC,使细胞内cGMP含量增加,而产生血管平滑肌舒张;NO具有内皮细胞保护作用,可对抗缺血再灌注对血管内皮的损伤。

2.呼吸系统  由于NO降低肺动脉压和扩张支气管平滑肌,吸入NO可治疗新生儿的肺动脉高压和呼吸窘迫综合征,对成年呼吸窘迫综合征也有疗效。

3.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NO可抑制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减少血栓素A2和生长因子的释放;抑制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另外,NO还可作为抗氧化剂,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从而防止泡沫细胞的产生与动脉硬化形成。

4.神经系统  在中枢神经系统,NO作为神经递质或调质发挥作用,但NO的作用部位和性质尚不清楚。

多肽类

一、激肽类

激肽(kinins)分为缓激肽(bradykinin)和胰激肽(kallidin)二种,它们具有类似的生物学作用。能够扩张血管、收缩平滑肌和提高毛细血管通透性。其扩张心、肾、肠、骨骼肌和肝内血管的作用。比histamine强10倍。Kinin可引起呼吸道平滑肌、子宫平滑肌和大多数胃肠平滑肌收缩,因此kinin是引起哮喘的因素之一。Kinin作用于皮肤和内脏感觉神经末梢,可引起剧烈疼痛。PGE则能增强和延长其致痛作用。kinin还可促进白细胞的游走和聚集,为重要炎症介质之一。

Kinin通过与靶细胞膜表面的kinin受体B1和B2结合产生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LA2,释出AA,产生PGs及对靶组织的直接作用有关。

影响kinin释放酶-kinin系统的药物为抑肽酶(aprotinin)。多来自牛肺,是一种由58个氨基酸组成的kinin释放酶抑制剂,使kinin原不能形成kinin。此外,对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等蛋白水解酶也有抑制作用。临床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和中毒性休克。

二、血管紧张素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与循环功能的调节密切相关,在心脏、血管壁和肾上腺等局部均已发现了RAS的存在。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ANG)转化酶抑制药及其受体阻断药已成功研制,在抗高血压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三、利尿钠肽

利尿钠肽可分为心房利尿钠肽(atrium-natriuretic peptide,ANP)、脑利尿钠肽(brain- atrium-natriuretic peptide,BNP)和C型利尿钠肽(C- atrium-natriuretic peptide,CNP),具有排钠利尿、舒张血管等作用。其中,ANP可使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近曲小管Na+重吸收减少,具有很强的排钠利尿、舒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并能抑制肾素、加压素和醛固酮的分泌。其机制与作用于ANP受体有关。ANP与ANP受体结合,兴奋GC,使cGMP增加而产生作用。

四、P物质

P物质(substance P,SP)是一种由11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作用广泛:①SP具有强大的血管舒张作用,特别是对小动脉,从而产生显著的降压作用。与其他血管舒张药不同,SP 可收缩静脉血管;②具有强烈的内脏平滑肌兴奋作用,引起支气管平滑肌强烈收缩及胃肠道和子宫平滑肌的节律性收缩;③可刺激唾液分泌和排钠利尿;④可刺激肥大细胞脱颗粒以及巨噬细胞合成、释放溶酶、LTC4、PGD2和TXB等花生四烯酸代谢物。

五、内皮素 

内皮素(endothelins,ETs)是由内皮细胞释放的21个氨基酸多肽,有3种异型体,分别称为ET1、ET2和ET3。ET1主要在内皮细胞表达,ET2主要在肾脏表达,ET3则多在神经系统和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ET是至今发现的最强的缩血管物质,在体内外均可产生强而持久的血管收缩作用。

ETs的生物学作用主要为:收缩血管;促进平滑肌细胞分裂;收缩内脏平滑肌;对心脏的正性肌力作用。因此,endothelins阻断药被认为是一类具有良好开发前景的心血管类药物。

六、其他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gene-related peptide, CGRP)广泛存在于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作用于中枢产生抑制食欲和血压升高效应,作用于外周产生强大的血管舒张作用。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Y)分布在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经常与NA一起存在于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元。作用于突触前,减少NA的释放;作用于突触后引起血管收缩。

第七节  腺苷

在短暂缺血之后,组织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出adenosine,adenosine通过激动adenosine受体调节细胞代谢,对随后的缺血损伤(ischemic injury,IR)产生保护作用,即发挥缺血预适应作用(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在心肌细胞,adenosine作用于adenosine受体后可激活乙酰胆碱敏感K+通道,抑制窦房结传导,降低自律性。此外,adenosine还可抑制房室传导,延长房室结不应期,这与其促进K+外流及抑制cAMP激活的Ca2+内流有关。因此,adenosine可用于心律失常的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