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略谈按摩手法的练习之一(转自子衿的博客)

 尘石 2010-08-13
几乎每一个人在刚刚接触按摩的时候都会有一个迷惘的过程,不仅仅是因为对略显深奥的理论把握不够,更是由于我们既不了解在哪种情况下该选用哪种手法,又不能确定自己所施用的手法会产生怎样的效果。这实际上也反映出了我们现在按摩教学中的机械和呆板,凡是学过按摩的都能熟记这样的心法要旨:“一但临症,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灵活用心,持之以恒,恐怕手法的熟练不会有除此之外更方便的途径了。
  与按摩实践结合最紧密的基础课,一是解剖,二是经络和腧穴。这两门课程,一西一中,也就是我们和患者接触的关键。一个病人,每次要治上二三十分钟,如果我们不能找准损伤部位,判断出层次的深浅,千篇一律地做上一套手法,那么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同样各人的敏感程度不同,有的人往学位上一搭,就会有酸麻热胀的感觉,有的人则要稳稳压上十几秒钟之后,学位下才会慢慢出现感觉。而且我个人的体会,推拿中学位的使用不必太拘泥于书本上的定位,因为我们要传递的是力度和频率,所以尽可以在其上下左右选择最为敏感之处进行操作。盲人在具备了扎实的手法基本功的同时,不妨多加强指端感受的训练。这样在日后的临床中更容易形成自己的风格。
  以前我们在上学的时候,练手法都是两个人一组,交换进行体验;每隔一星期都会有一个人顺时针下移,分组配对便发生了变化。这样几个月下来,几乎每个人都能体会到班上其他同学的手法。参加工作后,身上有不适的时候,也常常请同事或朋友给压上几下。结果我发现,从这种有意无意的体验中,真的能够领悟得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手法来。熟话说:久病成良医。你所感到难受的部位也往往是别人感到痛苦的部位,你所需要达到的力度也每每正是病人需要达到的力度。更重要的是,此后你的手法操作便会多了一层把握,多了一份信心,这便可能使你对按摩更多了许多理解和兴趣。
  再说得深一点,一个按摩师还需要加强一些手法之外的修养。因为这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职业,你的心境,你的韧性,甚至你的个性,都会通过手法传递给患者。而病人也往往在有意无意之间给了你许多的反馈信息,比如对你施术部位的肯定,穴位传导的证实,乃至对你的信任和鼓励,这都会构成满意疗效的要素。相反如果手法杂乱无章,力度太过或不及,病人痛苦不减不说,有的甚至反过来指挥或刁难你,这样医患关系倒置,真可谓度分如年啊!
  最后,摘录一段我数年前关于手法操作的一段笔记,和朋友们共同探讨:
  软者硬之,硬者软之(意思是说对于松软的部位用较为坚硬的肘尖或指掌关节进行施术,以下的口诀可以照此推敲,不再一一详解。)。大者大之,小者小之。深者点之,浅者摩之。坚硬者击之,松软者揉之。酸者重之,痛者轻之。肿者推之,淤者擦之。危险者慎之,溃烂者忌之。主者多用,次者少用。急者先用,缓者后用。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口诀也只是适用于大多数情况,如果把它也当成教条了,那么我们也就无必要再探讨这许多的话题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