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个孩子都能管好自己》

 JFmeng 2010-08-13

《每个孩子都能管好自己》第一部分

第一章 教育危机是如何产生的

  为什么家中吵闹声会不绝于耳?当孩子总是想要那些他们不该要的东西、做那些他们不该做的事情的时候,父母应该如何应对?

  给孩子们所需要的,而非他们想要的,这是一种智慧

  你的孩子需要什么,又想要什么?

  奇妙的孩子们。他们可爱、有创造力、令人感动、讨人喜欢。他们以令人惊异的速度学走路、学说话、学着感知这个世界。如果孩子们开心地看着我们,我们也会觉得心情愉快。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夫妇不愿生孩子,这究竟是为什么?用于孩子的高额开支可能是原因之一,或许还因为教育孩子确实是件费劲的事。

  有些电视节目以真人秀的形式把教育问题展现给观众,这类节目可能会影响人们在是否生孩子这个问题上的选择。节目中,我们看到一个3岁的孩子会用手打他的弟弟,拔他弟弟的头发,当他妈妈试图阻止他爬到柜子上往下扔玩具时,他会粗野地骂她、踢她。

  《生活现场秀》就是这样一档节目,观众每周都会看到新的灾难。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关注这个节目?很明显是因为它的娱乐价值。孩子们也觉得这节目好玩:他们就是主演,同时还是编剧和导演。

  节目里所展现的通常是孩子们想要的,然而那些是他们真正需要的吗?节目中的父母无助地站在一旁,为了获得帮助,他们甚至不怕向百万观众展示自己的痛苦和无奈。

  当然这只是很极端的例子,但普通的父母喜欢看这类节目是因为他们?从节目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节目内容和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遭遇的教育问题有几分相似。看完他们会庆幸自己的情况还不算太糟糕。教育是件费劲的事,对父母要求极高。

  教育孩子真的很难吗?一些孩子的父母竟因为应对教育危机失败而分道扬镳。应对教育危机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如果任由危机和问题堆积,再想摆脱它们就难了。父母必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婚姻,由于夫妻某一方觉得自己无法再承担教育孩子这件事而解体,只有另一方——往往是母亲——留下来继续承担。这也使得教育危机的应对困难重重。

孩子需要什么

  父母必须满足孩子的哪些需求,才能让他们没有缺憾,幸福地成长?

  孩子需要爱和肯定,需要安全感,需要庇护,需要自己积累经验,需要照顾,需要知情权,需要信任感,需要时间,需要关注,需要呵护。让我们看看他们自己是怎么说的。

  获得认可

亲爱的爸爸妈妈:

  我根本没有你们想象的那样容易受到伤害。我有一定的承受能力。有时候你们心情不好,对我不公正或大声斥责我时,对我的伤害并没有那么严重。当我想到你们是因为爱我才这样做的时候,不开心的事情很快就过去了。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你们爱我就像我爱你们一样,你们也向我表达了你们对我的爱。我需要你们觉得我很棒,需要你们因为有我而感到高兴。如果我恰好不是一个出色的孩子,那么这种需要就更为迫切——即使我两岁半了还不会说话;即使我参加婴儿爬行比赛时只愿意待在你们怀里,根本不理会赛况;即使我总是因为不能和你们待在一起而哭闹;即使我6岁了晚上还会尿床;或者因为我做了不好的事,要了不该要的东西而令你们生气,也请你们完全地接纳我。我也知道自己有时很令人头疼!但这不是你们的责任,不要自责。我不想做惹你们生气的事情,但我需要去学习应该怎么做才对。如果我做了什么你们觉得不好的事情,你们必须告诉我,并且教给我其他更好的方法。你们也要依然爱我,包括我犯的错。

  本书主要针对已经度过婴儿期、年满2岁以上的孩子。婴儿时期父母的主要任务是对婴儿的护理和照料,婴儿期过后教育就变得更为重要。当然,在婴儿时期,父母就要克服许多难题,诸如孩子为何总是哭闹,父母需要什么

  孩子能从父母那里得到自己需要的一切,所以孩子依赖父母。也许你们在阅读上一节内容时会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是否得到了需要的一切,或者因为缺少了什么而难过?

  现在你们已经为人父母了,没办法从孩子那儿获得自己需要的,你们现在需要的与童年时期望从自己父母那里获得的也已经完全不同。也许你们很幸福地和伴侣生活在一起,相处得非常好,互相给予对方所需的一切。但无论你是否有深爱的伴侣,都必须设法自己满足自己的需要。你们要对自己负责,不要忽视自己的需求。父母忽略自身需求的后果最后只能由孩子来承担。

肯定

  因为有你我很开心!”——如果有人经常向你说这句话,那该是多美好的一件事情。但你的自我价值观念更为重要,你应该肯定自己,因为选择要一个甚至更多的孩子就意味着:承担重大责任,敢于挑战,投入无法估量的费用——从出生到成年,一个孩子的花费相当于一套单户住宅。你要准备好放弃很多东西。你知道吗,如今将近一半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不愿意生育。她们为什么不生孩子?(我个人认为,虽然她们都很聪明,却都没有意识到自己错失了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

  如果一个人有一份好工作,至少他/她可以从经济上获得对工作的肯定。但你不能期待从孩子那里获得对你的付出、努力和所做的一切的肯定。

你应当自己肯定自己,因为照料孩子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

也许会有一天,你的孩子走过来,抱着你,对你说:你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妈妈。如果这真的发生了,请你把它当成一份珍贵的礼物,心存感激地收下。然而你不能向你的孩子索取这份礼物。也许你可以要求你的先生这么说,尤其是当他或多或少地让你独自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的时候。但至关重要的仍然是,你知道自己每天都付出了多少。

重视你自己的兴趣爱好

  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也应该得到重视,这些兴趣爱好能让那些令人厌烦的事情变得轻松。也许现在你感到很幸福,可以兼顾教育孩子和工作,但日后你可能会感到力不从心,觉得无论是工作还是教育孩子,自己都无法胜任。但根据我的经验,那些放弃了工作全心全意照顾孩子的妈妈也未必感到更满意。

  试着不要因为孩子而让自己的兴趣消失不见。坚持做一些看起来很容易的事情:和最好的朋友通电话,每周去做一次运动,或者偶尔享受一个自在的夜晚——如果没有保姆,就和你的丈夫轮流照顾孩子。尝试去做这些事情比什么也不做强!如果你还只是为了孩子而活着,那你生活中的普通冲突很快就会演变成危机。一次偶然的失败就会让你很快产生我没有做好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妈妈之类的感受。这种感觉无益于任何人,还会深深地伤害你的孩子。孩子会觉得:都是因为我,爸爸和妈妈才会不开心,才会吵架。
父母也需要自己的空间!
  你应当为一些小小的自由创造条件,例如让孩子每天按时睡觉——最好是在他自己的床上睡!

教育箱

  给孩子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一切——教育的这一部分并不难,而且还会带来快乐。孩子们大部分的需求往往也是他们希望的,他们会高兴地接受我们所给予的,对我们心存感激。

  作为父母,在我们给孩子制定规矩时,经常要扮演扫兴者的角色。冲突或危机会以何种方式产生?什么情况下父母可以摸索着慢慢前行?给孩子们制定规矩时都有哪些依据?我将向你们展示我的教育箱理论模型,这种理论模型在我的治疗实践过程中得到了发展。我将以这个理论模型为依据,向父母和孩子阐明为什么他们家里总是吵闹声不绝于耳,以及在吵闹时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

  一切对孩子而言很重要的事物都可以装入两个大箱子里:我想箱子和我必须箱子。

我想箱子

  孩子们都爱我想箱子。这个箱子里装的都是令他们觉得高兴、想要的东西,还有喜欢做、很想去做的事情。孩子们甚至愿意一整天都在这个箱子里度过。能做任何想做的事情,能得到一切想要的东西——这是一个真正的快乐王国。每个孩子的我想箱子都不同:

  尤莉亚(5岁)的箱子里有各种各样的东西:她的小兔子,她的小朋友们,整个幼儿园,她的自行车,很多糖果,很晚才睡觉,看电视,和妈妈做游戏,玩拼图游戏。

  勒内(6岁)喜欢一切和科技有关的东西。在他的我想箱子里能找到爸爸的一整套工具和许多被拆开的东西,还有一些是勒内打算拆开或组装起来的。踢足球和其他一切能动起来的活动也在勒内的箱子里。

  丹尼尔(3岁)的箱子里装满了霸王龙这样的危险动物,还有武器和激光剑,以及许多下流话、竖中指、满地打滚和捉弄其他孩子。

  保罗(3岁半)的箱子里只装着一件事:我来作决定!没有什么事是保罗一直喜欢的,也没有什么是保罗从不喜欢的。事情的关键在于不是别人而是保罗自己来决定:做什么,什么时候做,做多久,由谁来做。所有可以让保罗自己决定的事情都还进行得不错。这时候的保罗很可爱,心情舒畅,很开心,尤其是当他可以命令别人的时候:给我穿衣服!”“给我一些吃的!”“给我讲这个故事!如果是保罗自己决定什么时候开始玩,那他就能玩很长时间,尤其是在他原本应当准备好去幼儿园的时候。

  玛丽(4岁)好像除了看电视和吃糖果之外没有太多其他的喜好。经过仔细的询问才知道,原来她也很喜欢和妈妈一起玩社交游戏,在游乐场地上四处嬉闹,对数字和拼写也很感兴趣。

  飞机似乎是弗洛里安(7岁)的我想箱子里仅有的东西:他不愿意玩其他玩具。但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后,他想起还有听音乐、看电视以及玩电脑游戏。

  美好的、能带来乐趣的一切

  无论我想箱子里装的是什么,只要让孩子待在里面,他们就感觉很开心。对父母而言这个箱子里的东西也很不错。如果孩子们从中得到乐趣或者有所收获,父母终究也会很愉快。甚至有时候父母也和孩子一同在这个箱子里。

  然而就算非常期待,也很有意义,游戏时间和欢乐时光终将结束——也许是因为孩子应该上床睡觉了,或者要去幼儿园了,或者妈妈打算带孩子一起去购物,或者到吃饭时间了,这时孩子们必须从箱子里出来。

 很多不同的箱子

  对于尤莉亚和勒内来说,这并不是很难。他们比较懂得与别人合作,几乎所有他们喜欢做的事情,他们的父母都很支持。当父母叫他们的时候,他们会自觉地停止动作,来到父母身边。他们是自己从我想箱子里爬出来的。

  其他孩子就没有这么乖了。这类孩子必须被不停地从我想箱子里取出来,因为他们的父母觉得箱子里的很多东西都是无益的:丹尼尔的父母不喜欢武器,也无法容忍任何脏话和打架行为。因为丹尼尔不会自觉停止这样的行为,所以他的父母必须一次又一次地把他从这个箱子里取出来——靠自愿根本行不通。几乎还没等离开箱子,丹尼尔就又钻了进去,开始下一次的胡闹。

  保罗妈妈遇到的情况也差不多。一切只有按保罗的设想进行,他才会满意。这样一来,保罗的父母必须经常把保罗从我想箱子里拎出来。一句友好的早上好,宝贝儿,起床啦!或者饭好了,过来吃饭吧?对保罗而言都是难以忍受的事。如果妈妈想这样保罗的话,保罗会觉得扫兴,觉得妈妈非常讨厌。

  我想箱子对玛丽和弗洛里安而言尤为重要。当妈妈带着玛丽一起采购时,如果玛丽看到了糖果,她就会要求妈妈买,甚至是立刻就要搂到怀中。糖果是玛丽的我想箱子里非常重要的东西,妈妈又怎么能那么讨厌、那么令人扫兴地阻止玛丽买糖果呢?当弗洛里安在橱窗里看到一架飞机模型时,就必须立刻拥有它。如果不能让弗洛里安如愿以偿,那将会发生一场可怕的灾难,就如同地球要毁灭一般。

  妈妈真扫兴

  当孩子不能自觉停止做什么的时候,当孩子不能接受否定的答案或者不能接受别这样现在不行马上结束这样的话语的时候,就会产生冲突。冲突的另一方是谁?当我问孩子们时,得到的回答几乎都一样:是妈妈。在大多数家庭里,爸爸基本上都很少扮演扫兴者的角色。

  从乌云到雷雨

  当妈妈或爸爸将孩子从我想箱子里取出来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孩子不高兴,和谐的气氛消失不见,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孩子反抗、叫骂甚至踢打。

  孩子反抗的动静大小、固执程度和发脾气的方式取决于孩子本身的性格。孩子的不满可以表现为乌云一样的小声咕哝,也可能是雷电交加,暴雨倾盆。

我必须箱子

  仅仅把孩子从我想箱子里取出来是不够的。把孩子放进第二个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箱子——“我必须箱子则更加困难。这个箱子里都是一些必须要做但令人讨厌的事情,没什么乐趣可言,比如换尿布、穿衣服、刷牙、上厕所、打扫房间、起床、上床睡觉、坐在餐桌边、按要求去做。

  个别孩子乐意按照父母所说的去做。对这类孩子而言,我必须箱子是正常的,不会引起反感。但大多数孩子都不喜欢进入我必须箱子,做那些没什么乐趣的、令人厌烦的事情。履行义务每次都让孩子觉得难以忍受。他们抗拒,情绪变得糟糕,开始反抗或哭闹,结果就是出现雷雨气氛。雷雨气氛的强烈程度因人而异,和每个孩子的性格有关,或者取决于孩子是否恰好极其厌恶某件事。

  尤莉亚和勒内不轻易生气。如果父母叫他们,他们就会过去。他们会自己坐在餐桌边吃饭,自觉上床睡觉。当然,有时候他们也会不高兴,时不时也会掉眼泪。然而在尤莉亚和勒内身上极少出现真正的雷雨,即使出现也会很快消散。这两个孩子的我必须箱子没什么大问题。

  丹尼尔的情况完全不同。他根本没办法安静地坐着。在幼儿园的圆圈时间内坐不住,在家里吃饭时坐不住,就连看电视时他也安静不下来。坐下!”——这显然是丹尼尔的我必须箱子。

  保罗讨厌要求和命令。人们和保罗说的一切几乎都该列入他的我必须”箱子里。保罗通常不理睬别人所说的,或者干脆对着干。如果保罗的父母坚持把保罗送进我必须箱子里,他会竭力反抗。

  玛丽讨厌打扫房间,早晨也不愿意去幼儿园,每天为上幼儿园做准备时她总是磨磨蹭蹭。

  每天晚上按时睡觉对弗洛里安来说是最难以忍受的。他总是能想起还有什么事情没做完。

  如果父母也身陷雷雨之中,那么危机就不可避免。

 

第二章 这样帮孩子克服危机

  你的孩子是一个小战士?他安静不下来,注意力不集中,还是胆小害怕?他在睡觉、吃饭和上厕所等方面存在问题吗?通过本章内容你将学会克服各种危机通用的办法。

克服倔强的孩子身上的危机

  我来作决定!

  有的孩子很容易教育。如果你的孩子在问卷评估中良好的性格和协作精神这一主题上得分较高,那他就属于这种类型。他会自己从我想箱子里出来,你最多也就需要提醒他一下而已。这样的孩子在我必须箱子方面也没太大的问题。他有时会不满地嘟囔、发发牢骚,但即使是他没兴趣的事情,只要是必须做的,他最终还是会乐意去做。这样的孩子身上很少发生危机。相应地他们的父母也会少犯很多错误。即使犯错误,也都不怎么严重。这类型的孩子能自己处理好最重要的事务。

  固执、叛逆的孩子情况恰恰相反,尽管坚强的意志日后会发展成一项非常积极的素质:人们需要有坚强的意志,才能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实现长期目标。但处于儿童时期的孩子暂时还没有有意义的长期目标——他们只是想拥有他们想要的一切,并且是刻不容缓。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有的孩子会用头撞墙,表现得非常执拗,为每一件小事而战斗。他们最喜欢的一个字就是。最喜欢说的话是我不想!我偏要!。他们无法忍受事情不按照他们的意愿来进行,因此他们讨厌一切出乎意料的变动。他们也不能接受失败,还厌恶别人给他制定规矩。只要让他们自己发号施令,或者为其他人作决定,那一切都会很顺利。一旦有人违抗他们的意志,或是向他们提出要求,他们就会不高兴。接下来他们会竭尽全力地试探:看看我这样做是不是不能达到目的。父母经常扮演扫兴者角色:时常会把他们的孩子从我想箱子里拎出来,放进我必须箱子里。

  教育固执的孩子是一项挑战,教育方法时常滞后。更费劲的是,这类孩子在说的同时还会大发脾气,又很好斗,具有暴力倾向。即使是兄弟姐妹间的争吵,往往也是为了我要作决定!。如何与孩子一起克服这些无法避免的危机?你会从本章获得答案。

你说的我就不做!”——对抗行为

  父母可以使用哪些方法应对孩子对抗、不服从的行为?有一些处理方法很常见,也很普遍,但通常效果不好。我将向你们介绍其中的三种,然后再为你们推荐一种新的解决途径。

  一开始有对抗,最终达到目的

  保罗(3岁半)想要作决定。如果不允许他做什么,他会因为生气而尿在裤子上,以一种挑衅的、令人不快的语气要求妈妈给他换衣服、抱他上楼。他向妈妈大声叫喊,哭闹纠缠。他的妈妈冷静客观地对他说:和我好好说话。但保罗不接受这一要求,继续哭闹叫喊。于是他的妈妈再次坚决地说:我希望你好好和我说话。我不喜欢你的这种语气。她清楚地重复了这个要求好几遍,但仍然无济于事。最后保罗的妈妈开始和他商量:你必须明白,如果你再这么哭下去,我不会为你做任何事情。如果你想让我帮助你,首先你得有礼貌。结果保罗开始骂人:你是个讨厌的妈妈!坏妈妈!你从不帮我!同时使劲地用拳头打妈妈的腿。

  以孩子受到惊吓结束

  在此之前保罗的妈妈还能控制自己,但现在保罗太过分了。妈妈开始大声地向她的儿子说话,并且威胁他:你要是现在还不停下来的话,看我怎么收拾你!我会把你关起来!这么说还是没用,于是妈妈抓住保罗,将保罗硬拖进了他自己的房间。保罗大喊大叫了一会儿后,自己安静了下来,最终自己换了干净的衣服。但他的妈妈也几乎崩溃。整个过程持续了半个多小时。这件事以孩子受到惊吓为结局,并非结果好即全局好

  发生了什么?

  让我们再仔细回顾一下整件事。保罗和妈妈之间发生了什么?保罗的妈妈应该怎样应对保罗的抗争和他自己做主的意愿

  保罗的妈妈试图将保罗从我想箱子里取出来。她要求他友好地说话,但保罗不愿意那样做。他更加生气,更激烈地开始抗争。保罗开始了一场雷雨,状况不断升级。

  对固执的孩子来说,激烈冲突不可能完全避免。当事情没按保罗的设想进行时,他不可能那么快地接受。他一定要抗争。

  雷雨的后果

  保罗的妈妈没办法改变保罗的性格,这对她来说很难接受。但她可以决定如何去应对保罗的坏脾气!在我们所举的例子中,保罗的妈妈让自己身陷雷雨之中——最后还亲自贡献了闪电和雷声。

  虽然保罗的妈妈成功地把保罗从我想箱子里取出来并放入我必须箱子,但她筋疲力尽并感觉糟糕,因为一切是这样结束的。保罗也筋疲力尽,他觉得自己受到了妈妈不公平的、粗暴的对待。

  在采取有效行动前的整个时间段里,保罗不恰当的行为受到了过多的关注。保罗的妈妈最终虽然达到了目的,但付出了太大的代价。

  一开始有对抗,最终耗尽精力而作出让步

  有时保罗的妈妈没有力气在这样的情境中坚持自己的原则,在和孩子或长或短的对抗之后最终耗尽精力而作出让步。这样一来,保罗就在雷雨后留在了我想箱子里。他的妈妈会把他抱起来,给他换上干净的衣服,就好像保罗是个小婴儿似的。而这正是保罗所期望的。

  我能走多远?

  像保罗这样执拗的孩子经常会有这样的经历:父母筋疲力尽地向他们作出让步。这会带来不良后果。这样的经历会怂恿孩子不断挑战父母的底线。如果父母已经说了很多,但很少或从来没有采取过行动,那么孩子就会从中得到这样的错误信息:无礼的说话方式、骂人和打人最终是有成效的,通过这些方法他可以恣意妄为;他能够决定其他人的行为,也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我打你!”——攻击行为

  和发脾气的行为类似,攻击行为也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3岁以下的孩子还不知道自己这样做会弄疼别人。如果孩子3岁以后还有这种行为,才真的会成为一个问题。

  4岁之前的咬、打、踢等行为

  大家已经了解到,两岁孩子发脾气的行为很正常。但咬、挠、踢、揪头发、推、抢玩具、扔东西、打架等行为呢?可能你会感到惊讶:80%的孩子在17个月大的时候开始出现上述行为,到2岁时达到高峰,之后这类攻击开始逐步减少。孩子1岁以后有没有这种行为、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这种行为,和模仿几乎是没有关系的,也很少和教育有关。性格非常温和的父母有时也会对自己家里两岁大的小兰博感到疑惑:我们的孩子怎么这么好斗?

  2~3岁孩子的这种行为是真正意义上的攻击行为吗?其实,在这个阶段他们还不知道,当他们踢别人的小腿或咬别人的指头时,被踢被咬的人感觉会很糟糕。如果孩子还不能理解自己这种行为的意义,我们就不能臆断孩子是恶意的。

  如果这并非真正的攻击行为,那又是什么?这类行为通常和生气或愤怒无关,而是和好奇心或交流的意愿有关:如果一个两岁的孩子从另一个孩子手中抢走了玩具,他其实只是想试探一下:我想要这个汽车。我得试试,看我能不能拿到它。如果一个小女孩咬了另一个女孩一口或打了人家一下,也许她只是想知道:我想开个玩笑,看看这会不会令她觉得很紧张。如果被咬或被打的小女孩大声喊叫,那么试探结果很清楚:她真的会紧张,的确会有事发生。如果大人这时候跑过来,表现得非常生气,很大声地交涉这件事,那我们的小姑娘会觉得更加兴奋。

  如果小孩子想尝试什么事情,他们就一定会行动。他们还不能清晰地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当慢慢学会语言表达时,他们就很少再用手和脚去体验这个世界。

  小战士……

  打、踢、咬也可以是孩子表达沮丧或生气的行为。当他想要什么而没得到时,当他想做什么而没被允许时,他的大脑中会拉响警报,就像发脾气时那样。从生物学上看,生气和愤怒是一项重要的自我保护机制:身体接到警报后,肌肉会紧绷,肾上腺素大量分泌,孩子做好了战斗的准备。他试图克服一切障碍,以达成自己的愿望。孩子为此而使用自己的手、脚和牙齿来帮忙就不那么难以理解了吧!

孩子们想要战斗,父母不必为此感到吃惊。

千百年来,时刻准备战斗是人类的一项生存技能。但现在的父母希望孩子能温和地平息冲突,而不是像个小战士那样。

  孩子想要战斗,这很正常,父母不必为此感到吃惊。否则会产生这样的后果:父母会有不安的感觉,会觉得忧虑或受到良心的谴责,因为他们把这种攻击行为归咎于自己教育上的错误。如果父母对此忧心忡忡,就会把自己置于一个相对弱势的位置。父母可能会想尽一切办法避免孩子产生沮丧的情绪,希望以此使得他们不再攻击他人。然而这给了孩子们错误的信息:通过打、咬、踢的行为我获得了很多的关注,这使我强大、有威力。这样就会产生一种恶性循环。孩子的攻击行为很有可能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而是保留了下来,因为孩子从中获得了很多好处。如何打破这个怪圈?

  冷静沉着

  你现在知道了2~3岁孩子的咬、打、踢等行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攻击,一个小孩子根本不可能如此可恶。认识到这一点你就能够冷静沉着。

  制止不当行为

  冷静沉着并不意味着只能袖手旁观并任由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在孩子打人或推人的时候,父母必须立即介入并向孩子表明不接受他的这种行为。隔离是一个合乎逻辑的后果:拿走孩子抢来的玩具,并立即把孩子和受害者分开。当孩子在游戏时打了其他小朋友,你应该带着你的孩子离开,并且每次都这样告诉他:打人是不对的。你不可以那样做,会弄疼别人的。如果孩子继续尝试,那就采取暂停措施——就算你自己是孩子不当行为的受害者,也要这样做。

克服急躁、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身上的危机

学前儿童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在孩子还没有上学时,这个问题产生的影响有限。在幼儿园孩子可以选择想要做的事情。孩子可以以很无聊!为理由拒绝做不喜欢的事情,不管是用颜料画画儿、做手工还是剪贴,孩子不想做就可以不做。观察,倾听,背诵,熟记诗歌,学习辨别日常概念、节奏、声音、数字和数量,你的孩子所在的幼儿园有或者曾经有这些内容吗?这都是有助于培养孩子专注力的活动。

  唤起热情

  你认为什么对孩子集中注意力最有帮助?其实答案很简单:热情、乐趣、兴趣。就算是注意力很难集中的孩子,只要他们愿意,就能做任何事情。然而他们不会花时间进行自我对话。如果一开始没能成功,他们就不愿意再继续尝试。因此需要有人唤起他们的热情和兴趣。运动、音乐、烹饪、舞蹈、语言、手工艺品、数字、科技、动物,总有一样能让孩子振奋起来。热情的人最容易迸发火花。可以先让孩子进行你自己喜欢的活动:唱歌、朗诵、画画、做手工、踢足球、讲故事或者烤制小点心——你自己有热情去做,才会成为一个好的老师。在教育过程中,这一部分的确会带来很多的乐趣!你可以像个孩子一样,再次体验未泯的童心,或者去完成未曾实现的梦想。当然,孩子通常不会上当,但你可以多提出些建议,肯定会有孩子愿意参与其中的活动。

  唤醒热情离不开父母的耐心、宽容和鼓励。挑剔和批评会迅速地将兴趣扼杀在萌芽阶段。如果你成功地唤起了孩子对某事的热情,接下来要为他的注意力和专注力付出很多。

  促进注意力的培养

  即使你的孩子最喜欢的是在户外四处玩闹,根本不爱安静地坐着,他也需要学着玩桌上游戏、观察和倾听、记住必要的事物、与人交谈,并学着计划。幸运的是现在有足够多的游戏和素材可供选择,总会有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另外,可以从书店借游戏用具、图画书、磁带和CD。幼儿园教师肯定可以给出更多的推荐。

  你能和孩子一起唱儿童歌曲吗?很少有人能完整无误地唱完一段。买一本歌曲集或一张CD,和孩子一起唱,学龄前儿童可以很快地记住歌词。我个人很喜欢一些古老的童谣,有一些会成为孩子终生不忘的记忆,将来还会唱给自己的孩子听。随时随地都可以唱歌,做家务和开车时也没有问题。唱歌也是一项很有益的活动,不仅可以培养注意力,还能培养很多其他的能力,并且还会让人觉得幸福。

持之以恒!

  这些建议对每一个孩子都很适用。然而,要唤起注意力不集中、专注力涣散的孩子的热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家长逐渐忘记了自己最初的决心和意图,慢慢地不再和孩子一起进行上述的各种活动。(我们的孩子对那些根本就没有兴趣。)这非常可惜。因为这一类孩子需要更多的学习经验和针对性练习。通过下面的测试你可以知道自己给孩子提供的是否足够。

克服羞怯、腼腆的孩子身上的危机

  我不敢!

  每一个孩子都有感到恐惧的时候。这是有原因的:大脑中某一部分履行着内部警报的职能。该部分位于大脑中部,呈杏仁状,有一个神秘莫测的名字: Amygdala,即杏仁核(在希腊语中amygdale意为杏仁)。当察觉?危险时,杏仁核会飞快地搏动。在孩子知道发生什么事之前,身体已经先作出反应:血液中的紧张荷尔蒙含量上升。孩子就会立刻停止刚才的动作。他的大脑变得非常活跃,肌肉张力增强,脉搏跳动加快。孩子准备好去呼救、战斗、逃跑或退却。直到这时意识上才会感知到该刺激。大脑会根据先前的经验对环境作出评估。只有收到安全信号,杏仁核才会平静下来,反之会一直保持活跃状态。杏仁核不会忘记任何事情。如果杏仁核受到极其强烈的刺激,变得异常活跃的话,它甚至能支配大脑。

  如果孩子无所畏惧,也就是说杏仁核在危险时没有发出警报,这会?成严重的后果:孩子不害怕汽车,就会非常大意地跑到街上去。因为不害怕受伤,孩子就会经常冒着危险到处攀爬。孩子在2~6岁时更容易感到恐惧,这是由人本身的特点决定的。这一年龄段的孩子面临更多的危险。在婴儿时期孩子还不能自由行动,从而避免了危险的发生。从6岁起,孩子逐渐可以为自己的安全负责。

  恐惧有时会妨碍孩子做自己喜欢或重要的事,或者令孩子在并不存在危险的环境里陷入恐慌。这些孩子的警报系统过于敏感,会对完全无害的外界刺激发出错误的警报。大脑没有更正这一假警报,接收了危险!的信息,于是恐惧加剧。孩子并不知道什么时候的警报是真的,什么时候是假的。镇静地对待孩子的恐惧,这一点父母做得很好。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一般可以自己找到应对的方法。当恐惧变成一种束缚和禁锢时,孩子则需要接受相应的帮助和辅导。

我要妈妈

  少数存在分离恐惧的孩子会有一个固定的依赖对象。如果妈妈离开了房间,尽管爸爸还在他们身边,他们还是会哭——或者恰恰相反。这样一来,就会经常上演我要妈妈我要爸爸的好戏:孩子自己决定由谁来为他脱衣服,谁来包扎伤口,谁来喂饭,谁来陪着上床睡觉。如果不是孩子中意的人试图去做这些事,孩子会哭得撕心裂肺。

  恐惧有时和力量有关。

对孩子来说,我害怕我不想两者之间的界限是不确定的。如果父母一味地妥协,任由孩子说了算,实际上是加剧了孩子的分离恐惧。父母双方无论是谁都不能被孩子胆小惊慌的哭泣所牵制。

  保姆

  如果你能找到一个值得信任的人,这个人也对你的孩子爱护有加,那么就算孩子会哭,你也可以试着把孩子在某些时候托付给这个人。虽然分离对孩子来说很痛苦,但每一次孩子都会得到这样的信息:你会回来的。孩子会逐渐不再害怕分离。一直在家照顾孩子不是你的正确选择,这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从长远看来,你无疑也将自己监禁起来了,你会感到失望和沮丧,孩子也会感受到你的负面情绪。

当有可靠的人照料孩子时,短暂的分别是正常合理的。

游戏小组

  想象一下:你和你两岁大的孩子参加了一个新的游戏小组。可是孩子不愿意和别人一起玩,只是紧紧地拉着你,一直哭。你会怎么办?再也不去了?这不是个好办法。来过两三次之后你的孩子就会适应这个环境,就会松开你了。如果孩子连着四五个星期都在哭,这时才需要暂停一下。要一个两岁大的孩子快速适应这样一个复杂的团体,这个要求过高。但最晚在上幼儿园之前,即将满3周岁前后,你务必再次进行尝试。孩子需要这样的意识: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活动,场面会显得混乱,但并不危险,也不会对我造成什么伤害。随着我逐渐习惯和其他小朋友及老师相处,我会越来越有安全感。只有经过妈妈一再的尝试和努力,孩子才会有这样的意识,哪怕妈妈只是抱着孩子在一旁看着也会有帮助。如果不培养孩子的此类意识,那么?胆小的孩子而言,让他们离开父母、自己待在幼儿园会变得难上加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