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成就动机

 清梵隐语 2010-08-15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成就动机

假如有人让你在一个无人屋子里独自一个人玩套圈的游戏。你可以自由选择起点位置。你是选择距离目标很近的位置,百发百中?还是选择距离目标很远的位置,鲜有套中者?还是选择距离目标适中的位置,约有一半次数套中目标?

追求可能的成功

如果你选择前两者,说明你是成就动机较低的人,做事是为了避免失败,确切地说,是为了避免因失败而带来的负面情绪。距离很近,确保绝对不会失败;距离很远,则别人也成功不了,自己也不会因失败而被别人小瞧了。相反,如果你选择最后一种做法,则表明你是一个成就动机很高的人,你不断的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挑战自己,追求可能的成功。你做事不是为了做给别人看,而是追求自我超越、自我成长。

   这一假定情境正是著名心理学家麦克里兰曾经做过的一个实验。他就这一成就动机问题曾做过深入的研究,他发现,人具有追求卓越、实现目标、争取成功的需要,这种需要可成为成就需要。具有强烈成就动机的人追求的是个人成就,而不是报酬本身,他们极想把事情做的比以前更好、更有效;他们能够为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身承担责任,及时获得对自己成效的反馈以便于判断自己是否有改进;他们喜欢设置有中等挑战性的目标。他们不是赌徒,所以不喜欢靠运气获得成功。他们也不喜欢成功的概率过大,因为那样对他们的能力没有挑战性。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的可能性为50%时,他们的成绩最好。

    心理学家阿特金森在一项经典实验中证实了这一点。他在实验中把80名大学生分为四组,每组20人,给他们一项同样的任务,对第一组学生说,只有成绩最好者(1/20)能得到奖励;对第二组学生说,成绩前51/4)名将会得到奖励;对第三组学生说,成就前101/2)名可以得到奖励;对第四组学生说,成绩前153/4)名都能得到奖励。

      成功可能性适中的两组成绩最好,成功概率太高或太低时成绩下降。第一组大学生都认为,即便自己尽最大努力也极少有可能成为第一名;而第四组大学生一般认为肯定在前15名之列,于是这两组学生都认为无需努力了。研究表明,最佳的成功概率是50%左右,因为大多数学生认为,如果尽自己努力,很有希望获得成功;如果不努力的话,也有可能会失败。

依靠自己,尽心尽力

成就动机高的学生具有独立的见解,能够抵制不可靠的意见,在学校进行的智力测验中能得到较好的分数。他们做事总是力求尽自己最大努力,将自己的智力发挥到极点,尽力克服一切障碍,将事情做的尽善尽美。相反,成就动机低的学生自信心不足,倾向于认为自己的能力有限,往往设置一些不切合实际的目标,不付出足够的努力,于是导致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不断的失败导致他们更加证实自己能力的不足。他们将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而将成功归因于运气、机遇、任务简单。这样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对他们都没有积极的影响。成功了,他们不会在付出努力,而一旦失败,却导致他们进一步去避免失败。

一个人的成就动机是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出来的。就以摔倒为例来说吧。中国的孩子摔倒了,父母一般飞奔过去,猛然扶起孩子。孩子一见父母来势凶猛,以为出了什么大事,情不自禁地大哭起来。父母为了安哄孩子,连忙拍拍桌子,打打门,跺跺台阶什么的,为孩子出出气。这样做,父母虽然能解读眼前的问题,表达了爱意,甚至补救了因自己看护不力而产生地内疚,但久而久之可能给孩子留下永久地后遗症。一旦孩子学会了推诿责任,不管什么问题,都条件反射似的以为“这不是我地错”。二是无法建立自我保护意识,不知道如何防止重蹈覆辙,下一次照样还会摔。更为重要地是,孩子学会了无需尽自己地努力和智慧来克服障碍、追求成功,他们认为遇到困难,会有人兜着!

   然而,外国的家长就不会这一套了。有一天我被邀请到一位老教授家去玩。我与这位老教授及其女儿在庭院中座谈。老教授三岁的小外孙在地上奔跑玩耍,突然一声猛响传来,只见小孩扑在地上,看样子摔的不轻。我忍不住正要起身相救,却被老教授示意坐下。老教授和孩子妈妈对着孩子哈哈一笑,孩子听见笑声,认为没有什么大事,也笑了笑,挣扎了几下,最终爬了起来,继续玩自己的,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老教授和他的女儿没有去扶助孩子的身体,却要扶助孩子成就一颗坚强的心:在哪儿跌倒,就在哪儿爬起来!这位小外孙学会了:要靠自己的力量,克服障碍,把事情做好!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显然,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的成就动机高一些,因为成就动机高的人具有更强的责任心,能有更突出的成就。但有时候,孩子的成就动机过高,却有可能让被家长抱怨认真过头,太较真。七岁的晓月是小学一年级的一名学生,凡事却让父母觉得她过于认真。上学迟到了会和父母大发脾气,抱怨他们没有按时叫醒她,一次小测验没有拿到100分,好长时间都念念不忘。对此,身为大学教师的母亲却不以为然:“考试并不一定要100分,关键还在于你有没有掌握知识;上学迟到一次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你不是故意的。”可说了白说,晓月照样我行我素,这令晓月妈妈十分苦恼。其实,过分的是晓月妈。在孩子年幼的时候,他们会坚信许多单纯的东西,并将之视为生命中最神圣的,这其实是一种纯粹而又强烈的成就动机。这时候的孩子或许是固执的,但却是可爱的。100分究竟有什么意义?走过那些岁月的人回望时确实觉得没什么,但是如果一个孩子从一开始就不想努力做到最好,那么他一生恐怕也就不会认为自己是最好的;同样如果他能从小就能仔细分辨态度与行为的差异,认为迟到一次没关系,那么他恐怕也不可能那么严肃地对待以后地学习和人生。

孩子的认真是上天赐予他们的礼物,孩子的成就动机是促使他们取得成功的原动力。所以,如果孩子天生认真,那就请呵护那份纯真的成就动机。如果不是,就耐心地培养他们的成就动机,教会他们根据成就、胜利、成功来考虑问题,承担个人责任,适度冒险,从而做一个成就动机高的,也做一个有高成就的人。

(摘自刘儒德著,《教育中的心理学效应》,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