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初三到县城参加中考,马上要期末考试,所以其它年级也基本没有课了。每天除了书法日课,剩下来的时间我把尘封在书橱的《庄子》拿出来读了读,每次都有所收获,有所心得,可是每次都没有把当时的感悟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闲来还是写一点吧。今天读到的庄子引用仲尼说的一句话让我感悟颇深,大意是“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而今之人的遗憾是内化而外不化。” 我们外在的大千世界,每天都在变化着,每天提出的新规则在一个信息时代里面对每个人来讲都是新的尺度,新的坐标。我们能够进步吗?我们是食古不化,我们坚持着自己,一种保守的、循规蹈矩的、墨守成规的准则呢?还是能够与时俱进调整自己呢?所以我们处世一定要通达。为什么在外在我们要通达呢?因为芸芸众生,大千世界,有太多太多的不得已,并不是我们能够左右的,我们人人会在这个世界上遭遇危险,人人都会有一些穷困,人人都会在一些突然而来的变故中遭遇到一种内心的挑战,就是我们能做到处变而不惊吗?只有内心的安静,勇敢,在外在的气度上才能表现为处变不惊,这就是内心有所秉持,视为“不化”。在今天的社会上,我们太容易受到外在世界的干扰,仅凭内心的秉持,而无生存上的迁就,就无法安身立命。而内不化,无论外界如何变化,一个人的内心,不要受外界的影响,一定要有所坚持,而外化,则是在外界的相处时,要使自己的行为与社会相顺应。生命要有所坚持,而生存可以随遇而安。我想总结一句话,那就是坚持内心,外在顺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