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靠联合打破市场对农民增收的制约

 千岛花园 2010-08-17

靠联合打破市场对农民增收的制约

——万年县龙头企业带领农民闯市场致富的作法与启示

   

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如何带领农民闯市场,靠计划经济的一套不行,靠政府强迫命令也不行,靠农民盲目瞎干更不行。靠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对万年县宫廷板鸭厂、斋山万头猪场以及县贡米集团等农业龙头企业进行了一次调查,他们对这个问题所进行的有益探索和尝试,给人启迪和思考。

    万年县宫廷板鸭厂充分发挥万年农村草资源丰富、无污染和企业自身优势,采取“分散饲养、保价回收”的办法,与养鸭户签订供求合同。从去年4月中旬开始,该厂在珠山、石镇、裴梅等6个乡镇建立板鸭饲养基地,回收成鸭6万余只,为养鸭户创收13万元。

    县贡米集团凭借企业信息、技术、品牌及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等诸多优势,在全县众多粮食加工企业中一枝独秀,堪称全县粮食加工企业的“龙头老大”。该集团依据我县农民传统的种粮习惯,以订单生产为联结纽带,与农户建立起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全力推进优质米产业化进程。99年集团免费提供“923”良种,与农户签订优质稻订单12万亩,涉及农户万余户,当年订单农户普遍受益,亩田增收30-40元。

    斋山猪场是我县万头猪场之一。近年来,该场充分依托企业自身的技术和销售优势,采取“公司+农户”形式,鼓励农户发展规模养殖,并统一包销。现已扶持生猪养殖户13户,规模在200头以上,均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被扶助户养殖一头猪,比普通农户养一头猪效益高出60-70/头。

    其经验与作法主要表现为“三个一”:

    —一套合理的机制。龙头企业何以能发挥农村资源和自身优势,带领农民致富闯市场,关键在于与农户之间建立了一套好的经营机制。我们的农业已处于农产品向市场农业转轨的关键时期,既是生产者又是经营者的农民单家独户,信息不灵,还一时难以与统一开放的大市场对接,雷同盲目的进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势必造成农产品不断出现卖难。而这三家企业所实行的运作模式和机制,正是解决这一关键问题的办法。万年县宫廷板鸭厂采取供给农户鸭雏、饲料和技术,让农户按要求进行饲养管理,养成后由厂方统一收购,并且规定鸭雏价格、饲料价格和毛鸭收购价格“三不变”。农户养鸭只需按厂方标准精心饲养,在不直接而对市场风险的情况下就能得到稳定的收益。使农户吃下了定心丸,全县鸭饲养量迅速上升,今年预计可达20万只。贡米集团则先在做好市场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经论证筛选,为农民提供适销对路的订单品种,合理确定优质稻的订单数量和保护价,并承诺优质稻在国家收购指导价格的基础上上浮10-15%收购,特优米、贡香米1号和汕小站在国家指导价格基础上浮20%收购。粮食收购中做到现金结算、户交户结,不无故限收,不代扣任何款项;斋山养猪场在良种仔猪,优质饲料,技术服务,销售乃至防疫承包上实行全程服务。养殖专业户只负责建猪舍,出劳力,保证按合同规定育肥猪死亡率为5%,料肉比2.8:1,猪净增1公斤的费用0.35元完成生产计划,实行全奖全赔,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为猪厂降低了固定资产投入,促进了生猪养殖的发展,而且提高了农户的生猪养殖水平,形成了大户带小户的运作模式,每年联系户饲养生猪3400多头,出栏1000头,收购价每斤比全县的市场价高出0.2元左右。

    ——一个响亮的品牌。我县板鸭生产有较长历史,传统工艺生产板鸭的小型企业很多,竞争十分激烈。而宫廷板鸭厂在这些老企业面前是一个“小兄弟”,但该厂建成才一年多的时间其产量及效益就把其他同类企业甩在后面,一“夜”之间成为板鸭行业的老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靠科技创新唱响自己的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张实力,把“市场——产品——农户”联合起来。该厂所生产的“万草”牌宫廷板鸭生产工艺及配方完全不同于传统板鸭,它克服了传统产品的所有缺点,形成自己的独特风味,其香而不腻,食用方便,保质期长,以及设计新颖的包装很快得到消费者欢迎。2000年江西食品展销洽谈会上,宫廷板鸭受到了与会专家青睐,获得了“世纪之光优秀产品”和“江西名小吃”两大荣誉称号。与此同时,该厂十分注意加工板鸭的销售市场,采取选送产品上门,实行无偿品尝等现身说法的方法拓展市场,以独特的风味和过硬的质量取得用户信赖,目前该产品已销往福建、抚州、鹰潭等地,在板鸭市场上占有很大的份额。贡米集团扬万年世界稻作起源中心和发源地优势,通过完善流通网络和提高质量及扩大规模经济,大力炒作,包装上市,精心打造“万年贡”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1998年“万年贡”牌贡米及免淘米被省工业实施品牌战略领导小组授予江西省名牌产品,在99年江西食品展销洽谈会上再次成为人们注目的焦点,火爆英雄城,成为市民抢手货。目前,产品畅销全国各地,销售前景广阔。斋山养猪场在多年的苦心经营中,企业已发展到一定规模,拥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其“斋山”品牌在市场已站稳脚跟,广东、福建等地客商纷纷看好“斋山”品牌。常年保持与企业业务往来。

    ——一种强烈的责任。龙头企业在与农民的合作中深深感到:企业要发展只有实实在在的保护好农民的利益,保证农民劳力能得到合理的回报,才能和农民建立一种信誉度,获取更多的“订单”。县贡米集团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粮食收购条例》,全面开展订单承诺服务工程。99年,在余干等邻近县、市粮食收购价普遍下降的情况下,集团重信誉、守合同,坚持按订单兑现收购,宁愿企业吃亏,也不让农民利益受损;万年县宫廷板鸭厂专门配备2名技术人员,请专家传授技术。平时技术员巡回养鸭基地服务,每批鸭苗到养鸭户家饲养前,厂方先养7天,打好疫苗,鸭苗成活率达96%。半年多来,他们重合同、守信誉,从不给农户打白条,收购每批成鸭时,收鸭车直接到村甚至到鸭棚,实行现场兑付农户现金。斋山养猪厂在保本供应猪种,供应批发价饲料,与农民同价同销,切实保护养猪户利益的同时,还主动为困难养殖户赊销猪种、饲料和药品款达3万余元。

    龙头企业带动农民致富的启示:

    ——龙头企业与农民联结的载体是订单。农产品的生产主体是农民,困扰他们的是市场销售,而龙头企业具有开拓市场,加工增值的能力,需要的是稳定的原料源和一定数量的农副产品。龙头企业通过发展订单生产,可以提高农民的市场组织化程度,实行有效的联结。

    ——龙头企业与农民联结的核心是利益。龙头企业与农户通过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理机制,一方面,龙头企业可从农民手中获取大量的原始产品,通过加工增值,包装上市,获得丰厚的利润。另一方面,农民生产农副产品可以在不直接而对市场风险的情况下,依靠企业推向市场,找到销售,并直接从“订单”承诺兑现中获得一定的收益,尝到一定的甜头。

    ——龙头企业与农民联结的关键是资源要素。广大农村拥有剩余劳动力和土地、水面,企业则拥有信息、技术、品牌及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组织农户闯市场致富,可以合理配资两种资源要素,实现两个主体有机融合,形成新的经济联动优势,达到企业与农民的双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