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女很想做掉对手(三类家庭易致孩子极端性格)

 g1692 2010-08-17
      
       “喂!我17岁了,上高二,我准备把一个对头杀掉,我这年纪杀人不会被枪毙吧?”杭州市青少年生殖健康热线姜老师前些天接到一个电话,着实吓了一跳。
 
        小姑娘语气凌厉,带着一股江湖气,“靠”、“不爽”、“扁他”之类词语脱口而出。问她学习,她不耐烦:“我不读书的!我们学校又不是重点中学,破罐子破摔!”提到家人,她更
不屑:“我的事从来不跟他们说的!他们知道个屁!”最渴望的是杀人:“我最不要看他了,看到他就不爽!我打不过他,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他杀掉!”
 
        小姑娘自己有一帮十七八岁的“哥们”,她想“杀掉”的那个对头,属于“另一帮”。双方打架,她挨了揍,觉得受了奇耻大辱。“我叫外面的人去杀他,自己不出面,是不是我就没事?我不到18周岁,不用承担责任吧?”在一个多小时的谈话中,无论如何劝导,她不时蹦出的话是:我一定要杀了他!
 
        浙江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马建青教授说,造成青少年以过激行为来解决问题或伤害别人的原因,有社会的不良诱因,也有青少年自身心理上不健康的原因。对暴力类影视作品和电子游戏,青少年模仿力强,但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一旦生活中没有寄托,找不到价值感,心态就会扭曲。
 
        少女强烈的杀人心理,还说明她的家庭教育存在很大问题:过分保护型的父母,会让孩子养成惟我独尊、为所欲为的性格,一旦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不择手段;过分干涉型的家长,让孩子处在过度的保护和管制之下,当他们独自面对问题时,不是束手无策就是走极端;对孩子动辄打骂型的家长,易导致孩子压力太大,亲子关系紧张,出现思想问题得不到及时沟通,就容易演化为心理疾病。
 
        马教授说,虽然不是所有的心理问题都能引发犯罪行为,但犯罪行为一定有心理隐患。这位17岁少女的思想和行为,已经出现反社会倾向,产生这种情绪后,宣泄非常重要,谈话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她打进热线找人谈这件事,倾听别人的讲解和分析,有利于缓解这种情绪;虽然她口口声声要杀人,但经过心理咨询,因势利导,一般会放弃极端的行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