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指麻穴(BP-UE11)
定位:位于手部,半握拳第五掌骨中点处。
局解:在小指尺侧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当小指掌肌腱起点处,有指背动静脉,手背静脉网,分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取穴原则:同侧取穴。
特点:针刺尺神经手背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直刺手法或滞针手法。
针感:以局部出现的酸麻为宜。
功能:醒脑开窍,调节神经,止痛消炎止麻。
主治:末梢神经炎引起的手指麻木,还可用来治疗中毒昏迷休克,糖尿病,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落枕,急性腰扭伤。
按语:是以功能主治定名的特定穴位。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末梢神经炎,对手指麻木的病人为巩固其疗效,治疗的同时必须减少冷水刺激。对糖尿病引起的末梢神经炎,还需配合治疗糖尿病的相关穴位,进行综合治疗,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症状。
歌诀:
指麻穴位透咽痛,
同侧取穴效果好。
布尺神经手背支,
休克昏迷与落枕。
(与咽痛穴对称)

胸腹部、脊背部常用平衡穴位
1.痛经穴(BP-A1)
定位: 在胸骨柄正中线1/2处,相当于四肋间隙。
局解::在胸骨体中段,布有胸廓(乳房)内动静脉的前支及第四类间神经前皮的内侧支。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针刺特点:以针刺第四类间静脉的前皮脂的内侧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方法:一步到位针刺法,待针体进入一定要求深度后即可出针,不提插不捻转。
针感:以局部酸麻胀为主,并向腹部和下腹部放射。
功能:止痛退热,抑菌消炎,温中散寒,活血化淤。
主治:原发通经,继发痛经,经前期紧张综合症。临床还可用于盆腔炎,阴道炎,附件炎,非特异性结肠炎泌尿系感染。
按语: 痛经穴是以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妇科病。特别对经前期综合症、原发性痛经疗效更理想,但在临床中中此穴应用较少,主要是取穴不方便,第二可以胃痛穴代替。
歌诀:
痛经穴位与膻中,
定位取穴四肋经。
向下凭此三厘米,
经前紧张痛经灵。
(三寸毫针向下平刺二寸)

2.面瘫穴 (BP-A2)
定位:位于肩部,锁骨外1/3处斜向上二寸。
局解:布有斜方肌和颈浅动静脉及锁骨上间神经。
取穴原则:面瘫,乳突炎以交叉取穴为主,胆囊炎以同侧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锁骨上间动静脉出现得震感为宜。
针刺手法:上下提插手法,可滞针。
针感: 放射性针感向颈部面部放射,或局部酸麻胀。
功能: 缺风通络,活血化瘀,调节神经,促进神经修复,消炎止痛。
主治: 面神经麻痹,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还可用于治疗乳突炎,流行性腮腺炎,胆囊炎。
按语: 曾用于治疗早期周围性面瘫的特定穴。越是发病时间短,治疗效果更加。对发病2小时以内者,一针治愈率可达70%。发病时间长,效果越差。治疗期间应减少寒冷刺激,忌食鱼虾蟹,及辛辣之物。此穴因为位于肺尖部,为了安全,临床多以鼻炎穴,牙痛穴,明目穴代替。可以不用面瘫穴,获科技进步一等奖。
歌诀:
面瘫肩中交叉点,
乳突痉挛和面瘫。
交叉取穴锁神经,
对侧压痛腮腺炎。
(1寸毫针,针尖向颈部方向成45度角斜刺0.5-1寸)

3.神衰穴(BP-A3)
定位: 位于脐窝正中。
局解:分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和腹壁下动静脉,深部为小肠。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
指针特点:以治腹点压第十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腹腔小肠管后产生的指感为宜。
指针方法:1.采用双手并拢,掌心相对,利用中指食指无名指瞬间点压神衰穴。
2.用掌心贴于此穴,另一掌心压与手背上,随腹式呼吸有节律的按压49次。
针感: 以局部酸胀痛感并向整个腹部及会阴部放射。
功能: 健胃消食益气健脾,调节神经,促进机体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力。
主治则: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临床,还可用来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糖尿病,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晕车晕船晕机。
按语: 此穴为中劳年人的保健学之一,每周调节一~二次,可以起到预防疾病发生,延缓衰老,保健长寿的作用。对慢性疾病可以作为辅助治疗穴位。
歌诀:
保健神衰于脐窝,
指针十肋点此穴。
过敏糖尿慢性病,
增加免疫与调节。

4.痤疮穴(BP-B1)
定位:位于第七颈颈椎棘突下。
局解:棘间韧带和颈横动脉分支,棘突间皮下静脉丛及第八颈神经后支内侧支,以及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原则:定位
特点:以针刺局部肌肉血管末梢神经为主。
方法:点刺放血疗法。局部常规消毒,采用三棱针快速点刺,挤出3至5滴血后消毒棉球压迫即可。
手法:1.中心点刺法,即在相对的中心点进行快速针刺或用拇指食指将部肌肉捏起,再点刺放血。2.一线三点点刺法,即在中心点两侧1厘米处各点刺一针。
针感:局部针感
功能:调和阴阳,解毒消热,消炎抑菌,增加机体免疫力,和机体代谢机能。
主治:痤疮,脂溢性皮炎,面部疥肿,面部色素沉着,毛囊炎,湿疹,寻麻疹,急性结膜炎,口腔炎,副鼻窦炎,扁桃体炎,急性淋巴结炎,上呼吸道感染。
按语:是以局部功能命名的特定穴位。治疗面部疾病为主。除点刺放血疗法外,亦可采用针罐结合治疗,留罐3至5分钟,以拔出数滴血为宜,亦可作为实证热证的辅助中医治疗。
歌诀:
痤疮七八椎体间,
定位面疗效为先。
面部疥肿色沉着,
五官炎症脂皮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