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长虹沉冤得洗

 司马明的图书馆 2010-08-21

高长虹沉冤得洗


http://www./   2007年04月17日 14:13
 

  高长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名声一向不好。主要的原因是他先跟鲁迅办刊物,写文章,后来同鲁迅闹翻,破口大骂。鲁迅也把他嘲弄得够呛。而一经鲁迅嘲弄,而且骂过鲁迅,按我们的文学史写作惯例,就难以翻身,永背骂名。近来董大中先生的《高鲁冲突》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在2007年2月出版,为高长虹正了名。这位学者数十年倾注心血于此,苦苦追寻一个历史真相,可以说踏破铁鞋,翻遍残简,众里寻他千百度。作者考证颇多,但一般读者未必事事关心,所以我只择其要者向大家介绍,只两点。

  第一,我想多数读者对鲁迅与高长虹的关系有兴趣,都是因为其中有“绯闻”。这“绯闻”当年传得很凶:鲁迅在北京爱上他的学生许广平,而高长虹硬要来当“第三者”。这能不引起冲突吗?高长虹写过爱情长诗《给——》,其中有名的两句,成为确证。我们不妨在这里抄两句,不过不再分行了:“我在天涯行走,太阳是我的朋友,月儿我交给他了,带他向夜归去。夜是阴冷黑暗,他忌妒那太阳,太阳丢开他走了,从此再未相见。”当年的解释者说是,以月亮比许广平,以暗夜比鲁迅,而他自己则是太阳。于是,传言纷纷,几乎无可辩解。但是,你读了这本书,你会心明,心悦,心服,叹一声“原来这么回事儿!”我也慨叹,历史上原有许多事不是像传说里那么“有趣”,也不如传说中的那么“精彩”。那是真实的历史。当然它很复杂,它也有趣,只是不像庸常之人所感到的那种有趣。那是令人慨叹的,有时也令人伤心的真实。董大中的考证细致,细到不容你辩驳,(或者说,很难辩驳)。按董的考证,高长虹其实正在准备出国,所以诗里常有“天涯行走”之类的说法。最重要的是,作者说,高长虹并没有爱上许广平。作者的妙招是用“解构”方法,从根本上化解了这个命题。这妙招就是:证明高长虹此时爱着的是另一位女作家石评梅,为此写了《给——》四十首,所谓“月亮诗”是其中的一首。作者说,要理解“月亮诗”,应当把它放到这四十首诗里来理解。于是作者证明,这四十首诗是写给石评梅的。这不是猜想,有确证。石、高两家,在山西省的两个邻县相居,石评梅家在平定县,高长虹家在盂县,都是书香人家,素有往来。1921年前后,高长虹在石评梅父亲手下工作,机关是山西省立图书博物馆,在此认识了石评梅。石父喜爱高长虹,以女相许。后来,大家知道,石评梅在北京上学,爱上同时在北京读书的高君宇。可惜高君宇与石评梅未及结婚,而高君宇于1925年去世。三个月以后,在北京的高长虹就重燃旧爱,写长诗《给——》向石评梅表真情。就是在这时候,高长虹也不是“第三者”,因为高君宇已去世,他可以大胆地去爱。董大中证明,诗里许多叙事都有高长虹与石评梅两家的事实根据。这样一来,还说什么高长虹暗恋许广平的故事呢?这样就结束了文学史上的传闻。此真一大功绩也。另外,此一传闻进入著述中,始于学者林辰先生,董大中也考了出来。这真是还高长虹一个清白。作者的结论很有力。他证明,鲁迅当年听到韦素园传递这个小道消息时就将信将疑,鲁迅自己对此事的判断也很清醒。后来与高长虹交恶,曾痛骂之,那是由于另外的文事纠葛,此不具论。

  第二是,鲁迅并不始终仇视高长虹。骂过,吵过,后来大家分手。到1935年鲁迅作《〈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时,大力介绍了高长虹,指出高的缺失,正如当年说的一样,没改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鲁迅也加了颇多赞语。董大中着力说明,这个集子里并没有收高长虹的小说,鲁迅并非为了小说而介绍他。鲁迅只说高在办《莽原》时的表现很好,并引高的长长的一段文章,说他那时“带着并不自满的声音”。后来,当然高就太“尼采化”了,太“超越”(像现在的词儿一样),刊物也办不成了。这都是实情。作者说这是鲁迅对其他论敌“从未有过的事情”。“鲁迅实际上‘宽恕’了高长虹。”作者还说,“鲁迅自己为高长虹‘平’了‘反’”。

  鲁迅说过“一个都不宽恕”的话,但包括哪些人?谁来数一数?高长虹能在其中吗?还不止此。顺便再说一下,1936年5月,鲁迅向美国作家斯诺介绍中国作家时,一些被他骂过的作家也在名单中。这次,当然是极其理智的谈话和评价。我想,“一个都不宽恕”是不对的,但也不能作为鲁迅的全面人生态度。鲁迅固然有偏执的一面,可是具体到这句话里,明显有情绪化的成分,也有艺术化成分。不能以此六字定其全面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