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说经方——黄芪桂枝五物汤

 正气液 2010-08-23

图说经方——黄芪桂枝五物汤 附带图片

长衫农夫    发表于2010年06月13日 11:00 阅读(4) 评论(0) 分类: 方剂
举报举报

黃芪桂枝五物湯證

 

    黃芪桂枝五物湯方:黃芪三兩,桂枝三兩,芍藥三兩,生薑六兩,大棗十二枚。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溫服七合,日三服

    現代常用方:黃芪9g 芍藥9g 桂枝三兩9g 生薑18g 大棗4枚。

    黃芪桂枝五物湯是《金匱要略》治療血痹的專方。這種“血痹”病表現為“身體不仁”,即四肢麻木、活動不靈。其病的由來,“夫尊榮人骨弱肌膚盛,重因疲勞汗出,臥不時動搖,加被微風,遂得之”——《金匱要略》。這種尊榮人即是黃芪體質的一種類型。平時缺乏鍛煉,體型肥胖,肌肉鬆軟,身體困重,易出汗,加上汗後受涼,致使氣血凝滯,出現肢體無力、活動不靈、麻木不仁、酸痛甚或肌肉萎縮。這種血痹病與現代醫學的病的概念尚不一致。說是“證”更為妥當。

    方證特點:

    1、肢體無力,活動不靈,麻木不仁,酸痛,或肌肉萎縮;

    2、浮腫、自汗、惡風;

    3、舌質暗淡。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從《金匱要略》中的用藥規律看,黃芪、桂枝、芍藥同用,多用於治療汗出、身體重者,如桂枝加黃芪湯治身重、汗出、腰胯弛痛、小便不利者;黃芪芍桂苦酒湯治療黃汗、身體腫者。故本方證也必有汗出、身體重、小便不利、浮腫等證。其汗出一證,有白天雖然未運動,或者氣溫也不高而汗自出者,亦有入夜汗出濕衣者。其汗常見色黃。

    本方是桂枝湯去甘草加黃芪,重用生薑而成。這一去一加,使方證有比較大的變化。甘草是解攣急的主要藥物,與芍藥相配伍,可以治療腹痛裡急,故小建中湯、桂枝湯採用這種配伍。本方去甘草,想必不僅無腹痛裡急的症狀,還有腹滿、身腫等證。因為甘草中含有抗利尿的成分,又“甘能令人中滿”,故去之。黃芪治汗出、身腫、麻木,配伍桂枝、芍藥,能促進氣血的流通,而通血痹。生薑辛溫散寒與大棗配伍亦可以健胃,故用量比較重。

    舌質暗或紫,表示氣血運行不暢,臨床用方時,可以加當歸、紅花等活血化瘀的藥物以增強療效。

    需要強調,本方證以身體不仁為主,患者 訴說肢體酸麻、關節不靈活,遇風冷症狀加重,可有輕微的疼痛,但主要是酸麻。如一身盡痛、關節變形腫脹者,則非本方所能治,應當在麻黃類方或桂枝類方中選擇合適的處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