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品

 芯慈 2010-08-24
 

                                                  茶品

百科名片

茶品,即二十四茶品、茶道。据说陆羽所造茶器,凡二十四事。茶道也为人道也。中国茶道是修身养性。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如何从小小的茶壶中去体悟宇宙的奥秘、如何从淡淡的茶汤中去品位人生、如何在茶事活动中明心见性、如何通过茶道的修习来澡雪精神,锻炼人格,超越自我——静也。茶艺是茶道的载体,茶道是风雅艺术。丁以寿:“考察中国的饮茶历史,饮茶法有煮、煎、点、泡四类,形成茶艺的有煎茶法、点茶法、泡茶法。依茶艺而言,中国茶道先后产生了煎茶道、点茶道、泡茶道三种形式。”

目录[隐藏]

茶品简介
茶品分类
茶品来源
茶品茶泡法
  1. 第一泡
  2. 第二泡
  3. 综评
中国四大茶道流派
  1. 贵族茶道
  2. 雅士茶道
  3. 禅宗茶道
  4. 世俗茶道
茶道分类
中华茶道精神
茶道精神的不同理解


  

茶品简介

  

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伏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老庄“虚静观复法”是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道家的“虚静观复法”在中国的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的理论实践。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写道:“茶之为物,……冲淡闲洁,韵高致静。”徐祯卿《秋夜试茶》诗云: 静院凉生冷烛花,风吹翠竹月光华;闷来无伴倾云液,铜叶闲尝字笋茶。中国茶道“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

茶品分类

  人品:清、雅、简、淡
  清:秉自然灵秀之气,形神俱清。
  雅:谦恭儒雅,有君子之风。
  简:举止豁朗简约,不拘俗礼。
  淡:少名利之心,自甘淡泊。
  茶品:清、香、甘、淡
  清:秉自然灵秀之气,形色俱清。
  香:其嗅如兰。
  甘:其甘如荠。
  淡:淡而有味。

  水品:清、活、甘、冽
  清:水质澄澈、纯净。
  活:水质鲜活,不凝滞。
  甘:水味甘香。
  冽:水味清寒。
  火品:明、活、洁、燥
  明:有火光。
  活:有火焰。
  洁:无异味。
  燥:无湿气。
  茶器品:质、朴、雅、素
  质:质地纯正。
  朴:形制古朴。
  雅:以秀雅为尚。
  素:以素器为尚。
  茶室品:简、古、通、幽
  简:结构简洁、明快。
  古:形制简古、朴素。
  通:布局开放、通透。
  幽:环境清幽、秀雅。

茶品来源

  1、自购,预计生产日期:2000年4月,易昌号系列特殊茶品,为香港罗姓茶商定购,400g普洱生茶饼

  2、评鉴茶具:中式小秤,160ml白瓷盖碗, 40cc青瓷茶杯,玻璃公道茶海,桶装矿泉水,电磁炉,不锈钢茶壶,秒表。
  3、评鉴方法:观察茶饼外形,闻干茶作记录。取20g茶样面,里,底都有,混匀。取其中5g为样。将茶样放入160ml白瓷盖碗,不洗茶,加沸水约150ml,闷泡5分钟出汤倒入玻璃茶海。取40cc品鉴,观汤色,看叶底。第二泡同样5分钟闷泡,同上述品鉴。
  评鉴意见
  易昌号系列是昌泰茶行茶品系列中的开山之作,尤其99年出品的易昌号系列更是目前极为追捧的陈年佳品。也是由于99易昌的异军突起,使得昌泰茶行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成为普洱茶界的新贵。我们今天品鉴的是早期昌泰茶行,为海外市场特别制作的一批易昌号,由于茶品的内飞上印有英文(内容:茶行名称和制作人),原料是99年原料压制,故有称为“99易昌号英文版”。
  观外形:这个茶条索和饼面压制的很漂亮,经过7年的时间,茶饼的完整度依然十分完好,从茶饼的陈化来看,茶叶褐黑光亮,可以看出很有易武茶的特点,闻干茶有很正的陈茶香味,由于这个茶的存储不错,应为市场难得的干仓老茶

茶品茶泡法

第一泡

  茶汤出来以后,茶汤黄红清透明亮,十分可人,并带浓烈的花蜜香,也有酸梅的香气,但有微湿味(湿味不同于仓味,只是一种存在于潮湿环境中的一种味道)。茶汤入口,苦涩都已经很弱化了,口感的舒适程

度也较突出,水路绵软顺滑,口腔中的香气和醇厚的滋味在口中流动,喉咙部位的甘甜与回甘生津都是突出而持久。

第二泡

  茶汤滋味依然突出,可是汤水的厚度有所下降,整体而言回甘生津都很明显,淡雅滋味中泛出梅酸,使得舌头二边不停得冒水。香气上弱了一些,原来浓烈的花蜜香,变为一股清新的兰香,十分难得。从叶底来看这个茶,用料的级别较高,基本都是7级以上的茶叶,茶叶肥嫩,枝杆粗壮。由于存放的环境温湿度都比较合适,所以从叶底来看,颜色基本一致呈黄褐色。

综评

  易昌号00年英文版,可以说是昌泰集团,早期茶品最具代表性的茶品之一,不管是乔木茶原料上的选择,还是存放的过程,都是值得借鉴的。这个茶存放的不干也不湿,7年的时间已经很具品饮价值。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将越来越入佳境。
  人有人品,茶有茶品。人品谈不上,茶品不敢说。
  按妙玉的说法,泡茶的水须要收梅花上的雪,用金玉杯装了埋在地下五年才是正品。茶也要分清“六安”和“老君”的区别,饮茶更讲究“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似此等张扬绝非我等常人所能及,也就无望攀附追求“世法平等”了。
  然庙堂高洁却很远,妙玉清雅只一个。一个俗人没有妙玉的高洁,没有庙堂的清雅,俗在世间多年,却一直嗜好饮茶。既少见西子湖畔的龙井,也未尝太湖洞庭的碧螺,不曾见武夷绝壁的红袍,也未闻福建安溪的观音,就用瓦盆煮来铁盆盛了,也一样解渴,自也不用担心人家把咱的茶具砸了扔了。
  只要空闲,便有清茶一杯在手。端坐也好,沉思也罢,静观杯中沉浮,亦如身心飘荡。喝得久了,看得长了,便慢慢感受个中滋味的差别,也品出一番人生的感慨。
  茶如人生,人生如茶。茶者,君子也。色淡淡的,香浅浅的,味涩涩的,既不特别亲热,也不格外疏远。不会激情迸发,只是持续久远。你对她情有独钟的时候,淡淡然。你对她无动于衷的时刻,煦煦然。茶之不浓不淡,不近不远,不离不即,不亲不疏,那份“度“的把握的多么恰当!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成败得失皆枉然,能够做到如此,也就真君子了。该有的都曾经有过,是幸福。有过,后来又放弃了,未必不是幸福。有或没有,得或不得,求一个自然,得一个大自在,何乐不为?

  生命短暂若一片茶,本来就没有什么永恒,该品的时候就品,剩下的除了留在心里的一抹记忆,就是将残茶剩水一泼了之不必珍惜。为功名富贵穷尽一生,世间利禄红尘来来往往,到头来除了一躯残身,就是剩在杯底的那分宁静淡泊了。
  然而过程一样重要。茶,惟有苦涩才能提神。人,所有经历都应珍惜。爱茶,爱的是那份苦涩醇香,还有那份舒展释放。苦和香都是一种过程,舒展和释放才是追求的根本。禅茶一味,悟道如水,似此等大境界,怕是身居庙堂的妙玉也难悟到,故此,倒藐视她们也不过是帮趋炎附势之小人。
  从用茶的角度去品味人生是种雅致,从做人的角度去体茶的禅意是种旷达。茶让人在闲情逸致中有机缘走进佛陀的世界,在行住坐卧间感受慈悲喜舍的情怀。如此熏陶下去,也接受了些须启迪,让人生能有所把握或逾越,也就足够了。正如茶圣陆羽所言:懂茶之人必定是精行俭德人。用饮茶的思维看世事,用煮茶的心情做事情,执着于对生活情感和生命的爱,恪守人格操守的一份尊严,也不枉此生了。
  端坐看茶。是茶醉人还是人醉茶,是茶让人意乱情迷,还是人让茶醉眼朦胧?竟然忘了是什么茶,忘了是什么水,不再去想与茶有关的一切。在忘乎所以的茶香中迷失,体味一种茶境优雅的无躁,通脱于氤氲物外的灵动。把纷扰混乱和喧嚣嘈杂,统统置于脑后。在潮热的蝉鸣中,倒找到了一份“天凉好个秋”的惬意。
  这也乃品茶的一份功效吧。

中国四大茶道流派

贵族茶道

  由贡茶而演化为贵族茶道,达官贵人、富商大贾、豪门乡绅于茶、水、火、器无不借权方和金钱求其极,很违情背理,其用心在于炫耀权力和富有。源于明清的潮闽工夫茶即贵族茶道。

雅士茶道

  古代的“士”和茶有不解之缘,他们有机会得到名茶,有条件品茗,是他们最先培养起对茶的精细感觉;茶助文思,又最先体会茶之神韵。是他们雅化茶事并创立了雅士茶道。受其影响此后相继形成茶道各流派。可以说,没有中国古代的士便无中国茶道。

禅宗茶道

  僧人饮茶历史悠久,因茶有“三德”,利于丛林修持,由“茶之德”生发出禅宗茶道。僧人种茶、制茶、饮茶并研制名茶,为中国茶叶生产的发展、茶学的发展、茶道的形成立下不世之功劳。日本茶道基本上归属禅宗茶道。

世俗茶道

  茶是雅物,亦是俗物。进入世俗社会,行于官场,染几分官气。行于江湖,染几分江湖气;行于商场,染几分铜臭;行于清场,杂几分脂粉气;行于社区,染几分市侩气;行于家庭,染几分小家子气。熏得几分人间烟火,焉能不带烟火气。这便是生发于“茶之味”以“享乐人生”为宗旨的。

茶道分类

  饮茶修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三义,其构成有环境、礼法、茶艺、修行四大要素。
  以茶道实践的主体:宫廷茶道、文士茶道、宗教茶道、民间茶道
  以茶为主体:乌龙茶道、绿茶茶道、红茶茶道、花茶茶道
  茶道:修行类茶道、茶艺类茶道、风雅类茶道、技进类茶道
  以地区:某地茶艺、表演型茶道、非表演型茶道、孔子茶道
  宫廷茶道:唐朝宫廷饮茶不同于宋朝,宋朝宫廷饮茶不同于明朝,唐煎、宋点、明清泡。
  茶道,吴觉农认为:“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因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 庄晚芳认为:“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陈香白(七艺一心)认为:“中国茶道包含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道引导七种义理,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周作人:“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 台湾学者刘汉介先生提出:“所谓茶道是指品茗的方法与意境。”喝茶、品茶、茶艺与最高境界——茶道;喝茶:将茶当饮料解渴。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茶艺: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最高境界——茶道: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

中华茶道精神

  台湾中华茶艺协会第二届大会通过的茶艺基本精神是『清、敬、怡、真』,释义如下:

  『清』即『清洁』、『清廉』、『清静』及『清寂』之清。『茶艺』的真谛,不仅求事物外表之清洁,更须求心境之清寂、宁静、明廉、知耻在静寂的境界中,饮水清见底之纯洁茶汤,方能体味『饮茶』之奥妙。英文似purity与Tranquility表之为宜。
  『敬』敬者万物之本,无敌之道也。敬乃对人尊敬,对己谨慎,朱子说:『主一无适』,即言敬之态度应专诚一意,其显现于形表者为诚恳之仪态,无轻藐虚伪之意,敬与和相辅,勿论宾主,一举一动,均佁有『能敬能和』之心情,不流凡俗,一切烦思杂虑,由之尽涤,茶味所生,宾主之心归于一体,英文可用respect表之。
  『怡』据说文解字注『怡者和也、悦也、桨也。』可见『怡』字含意广博。调和之意味,在于形式与方法,悦桨之意味,在于精神与情感,饮茶啜苦咽甘,启发生活情趣,培养宽阔胸襟与远大眼光。使人我之间的纷争,消弭于形,怡悦的精神,在于不矫饰自负,处身于温和之中,养成谦恭之行为,英语可译为harmony。
  『真』真理之真,真知之真,至善即是真理与真知结合的总体。至善的境界,是存天性,去物欲,不为利害所诱,格物致知,精益求精,换言之,用科学方法,求得一切事物的至诚,饮茶的真谛,在于启发智能与良知,使人人在日常生活中淡泊明志,俭德行事,臻于真、善、美的境界。英文可用truth表之。

茶道精神的不同理解

  大陆学者对茶道的基本精神有不同的理解,庄晚芳教授提出的“廉、美、和、敬”。庄老解释为:“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应作为中国茶道的四谛。因为,“和”是中国这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方法。“怡”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终极追求。

  《“茶品”二十四题》:“二十四茶品及理解。人品:清雅简淡。清:神形具清,要出淤泥而不染 雅:正人君子,不要被人说是俗不可耐 简:举止简约大方得体不拘小节 淡:淡泊名利(这一点在我获得名利以前很难做到)。茶品:清香甘淡。水品:清活甘冽。火品:明活洁燥。茶器品:质朴雅素。茶室品:简古通幽?”。
  《茶道二十四品》(作者:冷香斋主人):“水可品,茶可品,人更可品。天地万物,道生之,德畜之,生生不息,能入品者亦自可观,故有书品、画品、琴品、箫品、山品、水品、兰品、茶品等。众多品物之中,我推茶品第一。历代以来,能将茶品提升到茶道艺术高度的,亦代不乏人,如唐之陆羽、宋之赵佶、明清之朱权、田艺蘅、许次纾、冒襄等。更有精行俭德之士,勤修苦行之徒,身居市廛,心止高山,茶池盏畔,幽若山林,每以煎水烹茶为清修要务,闲较斗水之轻重,细参一瓯之甘苦,于茶烟水声外,修养心性,直面真我,成为中国茶道艺术的一股清流。故茶不但可以入品,更可以入诗、入画、入禅、入道。唐·司空图论诗有二十四品,冷香斋主人论茶也有二十四品。茶道二十四品分人品、茶品、水品、火品、茶器品及茶室品,每品又细分四品,合计二十四品,现分述如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