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言句式》教案1

 sxxar 2010-08-25
《文言句式》教案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文言文是我们高中语文学习的一大重点、难点。要理解一篇文言文,就必须掌握、理解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请大家回顾我们在高中阶段学习过的特殊的文言句式有哪些?
学生回答,明确:
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谓语前置即主谓倒装)。
本节课,我们学习前三种句式——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
二.学习判断句:
现代汉语的判断句常用判断词是“是”,文言文表判段的常见句式有:
(一)用“者”“也”表判断,“者”“也”可以配合共同表判断,也可只用其中一个表判断。
1、用“……者,……也。”表示。(“者”表主语后的提示和停顿,“也”表判断语气)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南冥者,天池也。
2、用“……,……也(或者也)。”表示。
如:夫战,勇气也。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3、用:“……者,……。”表示。
如:粟者,民之所种。
4、用“者也”连用表示。
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注意:并非所有用了“者、也”的都表判断。有时它们表句中停顿或舒缓语气。
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二)在主谓之间加“乃、则、即、皆、本、素、亦、必、诚”等词来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乃、则、即”有“就是”之意。如:
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梁父即楚将项燕。
D、此二人者,皆圣人也。   E、臣本布衣。                  F、且相如素贱人。
G、熊掌,亦我所欲也。     H、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J、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三)用动词“为”表判断。汉魏以后,用“是”作判断此的逐渐增多。
如:“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问今是何世?”;“自言本是京城女。”
(四)意念判断句,无任何标志性词语。
如:刘备,天下枭雄。                  秦,虎狼之国。                此人力士。
(五)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的句式。
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予本非文人画士。”
三.学习被动句:
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行为的承受者的句子,叫被动句。翻译为“被”。常见的几种形式:
例:①内惑于郑袖,外惑于张仪。   ②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③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小结1:用“于”表被动。
例: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③不拘于时,学于余。
小结2:用“见”表被动。
例:①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②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③今月十三日,臣被尚书召问。
小结3:用“被”来表示被动。
例:①兔不复可得而为宋国笑。   ②吾属今为之虏也   ③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小结4:用“为”表被动。
例:①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②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③不者,吾属皆且为所虏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小结5:用“为……所……”、“为所”表被动。
例:①举十万之众,受制于人。②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小结6:用“见……于”、“受……于”表被动。
例:①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②戍卒叫,函谷举。  ③门启而入。  ④川壅而溃,伤人必多。
小结7:这是意义上的被动,无任何被动标志,称为意念被动句。
迁移训练: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禹、汤被之矣  B恐为操所先  C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A)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  D受制于人(A)
四.学习省略句:
现代汉语也有省略现象,但不如文言文普遍,有的现代文不能省,而文言文能省。文言文中,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省略主语:
例:①永州之野产异蛇,(蛇)触草木,(草木)尽死。
②(成名)喜而捕之,(虫)一鸣辄跃去,(虫)行且速。
③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2.省略谓语:
例: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②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候)狱门外。
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厉害)?
3.省略宾语:
(1)省动词宾语:例:①以相如功大,拜(相如)为上卿。     ②具告(之)以事
(2)省介词宾语:例:①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②木直中绳,輮以(之)为轮。
4.省略介词:
例:①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   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以)鸡,果如成言。
5.省略量词:例:①寒暑易节,始一(次)反焉。  ②蟹六(只)跪而二(只)螯
6.省略兼语:例:且使(人)遽告于郑。
7.省略中心语:例:①不禁莞尔(一笑)。          ②深入不毛(之地)。
五.课堂小结:
 
 
          
第 二 课 时
一.             导入新课: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语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文倒装句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二.宾语前置:
在古代汉语里,宾语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一样,一般都是在动词(或介词)的后面,但为了强调宾语,在一定的条件下,就把它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宾语前置可以分为下面几种:
1.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谁、何、安、孰、焉、奚、曷、胡、恶等)作宾语,一般提前到动词(或介词)前。
如:①微斯人也,吾谁与归?      ②大王来何操?          ③故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④且焉置土石?     ⑤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   ⑥君何以之燕王?
2.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也要提前到动词前。
如:①未之有也  ②古之人不余欺也。  ③忌不自信。
3.为了强调宾语,借助“之、是”等词的帮助,把宾语从动词后提到动词前。“之”和“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有时,宾语前还有“惟\唯”等进一步表示强调。
如:A、何陋之有?  B、何厌之有?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马首是瞻  E、惟利是图。
F、“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听到的道理很多,就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啊!)
4.介词宾语的前置。如:①一言以蔽之。(以一言)  ②不然,籍何以至此?  ③一以当十。
三.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文语句中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定语后置可以分为下面几种:
1.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用“者“煞尾,构成“中心语+定语+者”的形式。
如:求人可使报秦者。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客有吹洞箫者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加上“之“,构成“中心语+之+定语”的形式。
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上“之”,再用“者”煞尾,构成“中心语+之+定语+者”的形式。
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担。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4.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上“而”,再用“者”煞尾,构成“中心词+而+定语+者”的格式。
如: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5.用数量词作定语,大多数放在中心语的后面。如:
如:A、吏二缚一人诣王。               B、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C、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D、项羽兵四十万,沛公兵十万。
四.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会置于句后作补语,旧称“状语后置”。
⑴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
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得双石于潭上。
⑵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如:具告以事。              覆之以掌,虚若无物。
⑶文言文里,用“如(若)……”这类修饰形容词或动词的状语,常常放在形容词或动词的后边。
如:A、火烈风猛,船往如箭。            B、小虫伏不动,呆若木鸡。
五.主谓倒装:
为了强调谓语或表达强烈的感叹语气,有些感叹句或疑问句把谓语置于主语之前。
如:甚矣,汝之不惠!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六.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
在文言文中,常常将某些虚词结合在一起使用,形成一种固定的表达方式,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这种习惯使用的句式称之为固定句式。常见的固定文言句式有:
1.“(其)……之谓也”意思是“(大概)说的就是……啊”。
如:“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2.“孰与”“……与……孰……”意思是“和……相比,谁(那一个)更……”。
如:我与徐公孰美?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3.“奈……何”“如……何”意思是“对……怎么样”“对……怎么办”。
如: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4.“得无……乎(耶)”“无乃……乎”意思是“该不会、莫非、恐怕、只怕……吧”。
如:无乃尔是过与?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5.“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
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6.我们经常见的固定句式还有: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来)、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何其(多么)等。
七.课堂小结:略。
 
 

该文章转自[阿呆语文网]:http://www./0904/87737.asp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