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常生活中的修行方法 - 圈网你我他

 月亮挂在心上 2010-08-25

日常生活中的修行方法 ( 2009-8-29 6:45 )

青山绿水[原创]日常生活中的修行方法

——摘自《大话佛家智慧》

要想与佛教的真义相应,就必须远离执着,无缚无脱,无住无着,这样,才能与佛家所说的大智慧相应。假若着相,向外祈求,即使灵验,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佛教文化,更不是佛家所说的大智慧。所以,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要随缘应事,无住无着,以“空荡之心,应万缘之境”,尽己之能,利益大家,这样,也就契合了佛教文化的真正含义,也就契合了佛家的般若智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保护我们的真心本性,使它不要跟着境界(现象)跑,跟着境界跑,就是被境界牵着鼻子走。被境界牵着鼻子走,就不是解脱,就不是自在,就不是智慧。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着相,缠缚在虚妄想的境界里,就不是自在解脱的人。

我们要想保护自己的真心本性,外不被境转,内不随念迁,时时刻刻做得主人,我们首先就要认识我们的真心本性(佛教里把它叫做佛性,禅宗把它叫做本来面目)。我们只有认识了它,才能谈得上保护它。要想体认我们的真心本性,就在我们的一念断处来体认,也就是在前念已过、后念未起的当下,悟得这了了常明的灵知,它究竟是什么?前念已过、后念未起,当下无有一念,然而,此时的无有一念,并不是无“心”。这个“心”,它依然是了了常明,有念知有念,无念时知无念,这个知有知无的,它是什么?在这个地方体认得清楚,就是禅宗所说的明心见性。

我们认识了我们的真心本性之后,就要绵绵密密地保护它,不要让它跟着境界跑。不跟着境界跑,并不是不做事,也不是不思考,而是以空心来做事,以空心来思考,所谓“事来则应,过去不留。”我们只要不着幻相,幻相就不能束缚我们。我们之所以受缚,我们之所以不得解脱,就是我们着相。因为我们着相,幻相才系缚了我们。其实,说到底,幻相(现象,内而主观现象,外而客观现象)本来就是虚妄的,犹如镜中像,犹如空中电。镜中的相,怎么能系缚明镜呢?空中的电,怎么能系缚虚空呢?这是系缚住住的。[1]

庞居士又有嘱曰:“但愿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也就是说,着空着有,皆成系缚。识破空有,始得妙用,这才是佛家的大智慧。

佛教文化的真正目的,就是让我们认识真正的自己,开发我们本有的般若智慧。在这一点上,禅宗是最直截了当的。禅宗直指我们的真心本性,让我们认清我们的真心本性,让我们依照真心本性而随缘做事,也就是《道德经》上所说的“孔德之貌,唯道是从。”唯道是从,就是依真心而行。后来的禅宗,虽然花样翻新,然而,也都是想着办法,断开我们的妄念,使我们在“前念已过,后念未起”的当下,识得这个了了常明的无相心体。这个无相心体,它越过了佛教的宗教仪规,它超越了佛教的次第渐修,是佛教的非宗教第一义。譬如人问大珠禅师:如何是佛?大珠禅师答道:清谈对面,非佛而谁?也就是说,对面谈话的,不是佛又是什么?演义开来而说,那就是,这能言说的即是,这能听言说的即是。这这能言说,能听言说的,它是什么?它就是我们的无相心体,它就是我们的清净法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