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治痛对应选穴法初探

 shyzhxz 2010-08-26

 

针灸治痛对应选穴法初探

摘要:对应选穴法研究的是传统选穴法之外的某种客观存在,是对中国传统针灸治疗学的再补充。对应选穴法理论依据是全息论:“人身即是一个小宇宙,局部可以反映整体”。他分为顺对,逆对,左右对应以及前后对应等具体的方法,下文将会详细展开,此不赘述。很多前辈在此领域已经做了很多有意义的探索,收集他们零散的看法并且结合自己的临床经历,将这些经验汇总分析,从中发现了很有价值的系统化方法。尤其在治疗痛症上,对应选穴法常常能够发挥其神奇的功效,效若桴鼓不是偶得。对应选穴法是值得临床针灸师重视的一套方法。

摘要:疼痛为临床最长见症状之一,针灸镇痛的卓越疗效为世界所周知。治疗时常用的选穴原则有循经取穴,局部取穴,辨证取穴,经验取穴等。其中的经验选穴包括我们常用的经外奇穴或民间单验方等,而他们的穴性住址却并非用已知的经络理论可以解释的通。基于这种疑问,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采纳多方经验,总结出了比较实用的对应取穴为主的治疗疼痛的方法。这种选穴方法配合辨证取穴治疗疼痛,辄有应手之效。常能短时间治愈疼痛,效果好于常规手段。
1. 对应选穴法的选穴方法
1.1首先要选择疼痛的对应治疗区域。众所周知,人体是一个全息整体,身体任何一部分都是整体的缩影。并且人体存在着以脐为中心的上下左右对应关系,常用的对应关系如下:
1.1. 1 手足顺对法:以肘对应膝为中心对应,则肩对髋,上臂对大腿,下臂对小腿,手对脚。
1.1.2 手足逆对法:以肘对应膝为中心与顺对正好相反。
略几段
2. 对应选穴的理论假说
2.1 翻开经穴挂图,可以发现外观上人体手与脚并非完全对称,即便是同名经脉循行部位在手与脚上也不相同。事实上我推论他们存在着一种螺旋的对应关系。“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天体的运动轨迹并非简单的圆弧,比如月球跟随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其实是一种类似余弦曲线的螺旋运动。顺应这种宇宙潮流,人体内最根本的能量即气除了循经上下流行外,是否还存在着另一种运行方式――即螺旋运动?我认为进行这种运动方式的是人体的卫气。他剽滑悍疾,敷布周身,并且又以某种规律运动,所以古人有应时开穴之说(注:本人曾经运用子午流注治疗自己的严重口腔溃疡,针到痛止,从此不再痛,简直如神灵一般)。我们知道正在正常进行旋转运动的物体如果持续施予歪理,略几段
2.2 在人体胸腹部,正中线旁开两寸,四寸,六寸及腋中线上各有一经脉带,并并非一条经脉所主,而是多条经脉所循经。如正中线旁开两寸处循行着胃肾二经。而临床上我们常常可以发现同一经线上的穴位能治疗同一经线上的疾病,而并非要与疾病所处同一经脉或者表里经。郭效宗的有效点学说即基于经纬线而另有发挥。
笔者在临床常常发现针刺某一穴位,经气传感并非沿经络传导,而是沿垂直线传导。基于此,笔者大胆提出另一假说:运行在同一垂直线上的经络穴位或奇经八脉有分支相连。这样不仅使表里经加强了联系,而且构成了人体所有经脉之间的外在统一体。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很难解释为什么下关可以治疗少阳经走向的坐骨神经痛,而肾俞又能治疗急性胃痛。另外临床上常用的八脉交会穴中列缺通任脉,而同一经脉中太渊,经渠却不能。除了列缺与任脉的共振频率可能接近外,是否他们之间另有一经脉相连?当然到现在为止我们尚部知道十二经别除了沟通表里两经并加强经络与脏腑之间联系外,是否还能加强非关联经脉在体表的联系?我们也不知道奇经八脉除了目前所知的一条单线外还存在否其他的支脉,这些尚需要在临床中不断研究证实。
3 . 对应选穴的前景展望
对应选穴不光在治疗疼痛方面,在治疗其他疾病上也表现出它的与众不同。它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穴性主治,而是周身是穴,对应便可。可以根据患者的需要或治疗的实际情况灵活取穴。同一疾病,可以取头也可以取脚,如果结合辨证取穴则更能加快疗效。
对应取穴也可以被用来作为寻找新的治疗穴的有效方法。如笔者在临床上发现的巨骨治疗跟痛,略几段
4.典型病例
4.1王某,男,35岁,97年11月10日初诊。患者自述胆囊区隐痛多年,并右小腿前外侧酸痛。查腹部疼痛中心约为脐上6寸旁开3.5寸,小腿少阳与阳明经之间有一处静脉淤血成环状。即在督脉上选筋缩至脊中刮痧,出痧后重点刮右侧背部约命门上6寸旁开3.5寸上下各一寸部位,出紫红色痧斑,在痧斑中心三棱针点刺拔罐10分钟,然后在小腿静脉曲张处刺出黑血,一次即疼痛消失,后介绍其母来诊。
4.2吴某,女,37岁,95年11月26日初诊。患者胃三轮车夫,常年日晒雨淋。近一月来双腿后侧偏外约跗阳穴至昆仑穴段红肿疼痛,已服用消炎镇痛药无效。根据足躯对应,颈对应踝,而疼痛处大部分介于眉中与眉梢经线之间,即在颈部两经线间寻找压痛敏感点。发现压痛点即为天柱穴,则取双侧天柱,平补平泻,并嘱咐其用力跺脚,右脚当即痛止,左脚轻松大半,一天后亦痛止。
4.3郑某某,女,52岁,95年3月23日初诊。患者右足跟疼痛半年余,多次治疗效果不显。外观患足不红不肿,探问病史,起因不明。根据手足逆对法则,跟对应肩,并且阳跷脉起于足跟而经行于肩,寻找发现约巨骨穴附近有明显压痛,即针此穴,快速捻转并嘱咐其用力跺脚,其痛立失。以后笔者遇跟痛症辄用此穴,均一至三次愈,效果大大优于其他方法。实践中遇到偏内侧痛的患者,则加针天柱,刺痛者委中刺血即可。
4.4王某,男,20岁,97年3月1日初诊。患者左踝关节扭伤2天。患足肿胀青紫,皮肤发烫,不能行走。根据对应原则,取右阳池入外关倒马(注:即在同一经线上,在治疗穴上或者下各一寸至二寸处加取一穴,能加强治疗效果),稍加催气,患者立刻觉得有气循外侧上肩部后,并非循背部下行,而是直接在左环跳处如有电击速下行至痛处(确实有如武侠书籍所描写),立刻可以行走,并感觉疼痛处凉爽,针后在患处加敷芒硝大黄膏,第二天患足肿痛已消,患处只留蓝色印迹。再针一次,针感亦如此。
5. 体会
5.1对应选穴具有选穴简便灵活,效果快捷的优点。它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十四经穴,而是周身是穴,体现了人体的整体统一。对应选穴去除了公式化机械化,使得针灸变得特别有生趣。
5.2 对应针法的镇痛机理,可能是基于笔者提出的两个假说,充分调动了患者的营卫精气,以远治近,在疼痛区域形成适量的能量流,达到舒经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古人云:“通则不痛”,“气至痛止”。
5.3对应选穴法可以作为寻找新的经外奇穴的有效方法。如配合辨证取穴更能加快及巩固疗效,减少疼痛复发。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