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西岗区香三小学教师备课资源库构建与利用研究

 昵称2969631 2010-08-27
作者: 西岗区教师进修学校
发布时间:2005-05-31 17:45:48.0


主访者:佟卫红 西岗区教师进修学校科研室主任(以下简称佟主任)
访谈对象:肖能(以下简称肖校长) 李雪梅(以下简称李校长)
访谈地点:香三小学校长室

佟主任:围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香三小学组织教师开展了教师备课资源库的构建与利用研究,做这件事,对教师来说,他们最大的收益是什么?
肖校长:备课,是教学工作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备课的质量,包括备课的内容、方式等,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涉及到了教育各个方面,可以说备课制度的变革是教与学方式变革的基本保证。因此,我们香三小学就以改变传统的备课方式为切人点,开展了《新课程中教师备课资源库的构建与利用》的专题研究。经过三年多的实践与探索,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它给我们带来的观念上的冲击、心灵上的洗礼、头脑中的充电。对教师来说,他们的收益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备课实效性有所提高
资源整合式备课减轻了教师备课写的过程,而是将教师教学的过程变为研究学生的过程、选择教学内容方法的过程、运用资源的过程。它有效地改变了以往陈旧的、千人一面的抄袭式备课形式。
以前的备课,绝大多数的老师在进行着机械的抄袭、复制工作,缺乏备课的积极、主动性,其效果可想而知。如今,我们借鉴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思想,从网上、从报刊杂志上、甚至从学生中间搜集有利于教师上课所需的教学设计和相应的教学资料。以他人的教学经验启示自己,丰富自己的备课教案,站在"高人"的肩膀上拓宽教学空间、丰富教学内容。变抄袭工作为研究、学习、搜集、积累的过程,何乐而不为呢?老师们将备课资源库中的这些资源与课标、教材、学生实际相结合加以修改、完善,变个人教案为共享的资源,改变教师教学眼界受限、围着自己小圈子做的孤立做法,广开教学思路,转变教学观念,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求。实践中,教师们自己买来打印纸,下载教案、下载论文、下载教学图片和课件,并将之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同学年老师合作分工,每人承担一部分工作量,共同完成单元教学资料的搜集,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减负",真正意义上的"团结协教",使教育教学资源得到了共享!
林老师是学年组长,担任语数学科教学任务。由于班级学生人数多、教学量大,批改量大,加上她写字速度慢,备课花费时间长,往往将备课教案带回家也无法达到学校的要求。学校检查备课本几乎每次都有问题,使她疲于应付,上课的效率可想而知。自从参加了学校新课程下备课资源库的构建与利用研究后,她每天避过上网的高峰时间,利用下半夜2点左右的网上空闲时间光顾www.;www.gxllyx.com;www.zhjyx.hhfjy.net.cn"等网站下载教案,与学年组老师在白天结合教材、课标、学生实际情况共同进行修改,在课堂教学中她将已变成自己的教学设计应用自如,获得了良好的实效。老师们争相去看课、学习、取经,取得了良好的实效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每次期末各校联考中,她班成绩始终处于上游。
于立凤老师在网上看到了有关"吃虫草"的教学资料和相应的教学设计,就把它下载下来,在与本校学生和现用课本做对比后,她备出一节课,并利用这个教学设计在区内上了一节美术研究课。在课堂上,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表演吃虫草吃虫子的过程,学生表演得惟妙惟肖,看课教师被逗得捧腹大笑,使本课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高潮,从而使资源整合式备课与课堂实际相结合的实用性进一步得到了体现。
2、开拓了师生的视野
如果说,以前的香三老师们是就着课本教课本,教死书、死教书,或许这句话还有"市场",如今再说这句话可就是老八股了。因为随着备课资源库的构建与利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让老师们充分认识到,只有对知识的不断更新换代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永保青春活力。为此,给数学例题换个说法,对孩子们的教育有实在意义;给语文课堂多些积累运用,使孩子们写起文章妙笔生花;给英语句式换种表达方式,是枯燥的外国语言更有魅力;给美术课堂增添一些自编教材,贴近学生生活,让孩子们感受成功……。而这些教学方法的实施,更多的来源于教师资源搜集渠道的广泛、教学理念的提升,促使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视野的拓展,带来的必然是学校教学质量与水平的快速提升,是老师专业化素养的不断提高。
3、教师专业化素养的全面提高
1)学习意识的增强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发展,我校教师们感受最深的就是理论的缺乏。特别表现在整合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明"资源的利用"一栏:为什么要利用这一资源?利用这一资源对教学有何作用?对学生发展有何影响?对整合的推动作用有多大?......一系列问题的提出让老师们感觉到了什么是"黔驴技穷",也让他们感受到了落后于时代的危机。于是,学习课标、学习课改相关理论、下载最新研究成果成为老师们乐此不疲的事情,校长室中最前沿的书籍往往不知何时不翼而飞,而又不知何时又悄悄地回归,更多的是书籍上带来的磨损印记;学校组织教师理论学习的《新课程下课堂教学行为的变化》系列讲座,以前多见睡觉的现象已不见踪影,更多的是老师们渴求学习的目光、理论本上如补丁似的篇篇笔记。每位老师心中都牢牢记住余文森教授说的一句话:拒绝理论就是拒绝进步!
2)研究氛围的浓厚
我们在课标上见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学习生活中的××。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就在于应用,只有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才能称得上是真理。
我们确立了校本研究的基点--一一备课资源库的构建与利用研究。并围绕其先后请专家一一市教科所的鞠主任、王立音老师和市基教处王孝春同志及区教育局基教处的杨雪梅主任进行了三次研讨。共同探讨资源整合式备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解决的途径。在与专家对话的过程中,老师们将实践中的做法、存在的问题一一做了剖析,请专家给予论证。杨主任感慨地说:"如今的香三小学的老师们与以前大不一样。敢说了,善于研究了。
在网络备课的开始,老师们埋怨声不绝于耳:嫌学校给他们增添了不必要的负担,带来了不少的麻烦,真是没有事自己找事做。可是,当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埋怨声听不见了。老师们的身影在电脑室、图书馆里不断地闪现,甚至在12月3日这天,校园网上网最高率竟为21人。原来,老师们在"爬网"的过程中,Internet网上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料深深地吸引着他们。许多老师达到了流连忘返的地步。了解课改最新动态,下载课改最新教学资料已经如一日三餐一样,成为一天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可以说,由被动到主动地接受备课资源库,老师的观念就如当初接受课改一样,发生了质的变化。"上网→下载→打印资料→上传到校园网",已经成为老师们乐此不疲的事情。他们充分利用起这一现代化的备课方式,人人参与到此项研究中。学校上下被一股浓浓的研究氛围所覆盖。
老师们在教学资料搜集、整合过程中,正确地摆正了"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资源"这四项内容的位置,合理地下载、复印教案进行修改,有的老师为了查阅到自己满意的教案,往往要找到4篇教学设计,还要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力求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及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有的老师虽然没有找到自己需要的网站,却发现了其它学科、其它学年正在费力寻找的网址,便及时将它记录到黑板上供大家使用。使"教学研究"这个教师们常挂在嘴边的话实实在在地落实到备课过程始终,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在这种大环境的感染与熏陶下,老师们将精力放在潜心研究如何将资源整合式备课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三年多来,学校先后开展了历时三个阶段的"资源整合式备课中的课堂教学评价"教学活动,教研组长带领老师们从网上、从图书室中搜集相关资源不断完善教学设计;现任教师缠住前任整合教学设计的老师,非要研究出这样整合的目的;为一份资源应用于哪个环节而争得面红耳赤的场面……。这一切都让我们意识到:课题设立得再好,如果没有老师的参与、如果没有经受实践的检验、如果没有群体的合作是不能有所得的。
3)整合能力的提高
我校备课资源库内的文本材料、电子材料已经积累到了可以广泛利用的程度,摆在老师面前的是:如何将之有效地利用起来达到高效的目的。面对众多前几任教师搜集到的资源,老师们彷徨、犹豫、取舍不定,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及时组织全体教师进行"资源大整合式备课"研讨,对如何整合、如何应用进行了不定期的座谈。
老师们在座谈中找到了自己的整合方式、在学年组教研中找到了整合的思路。今年开学前夕,按照以往的惯例,学校在对教师整合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还有教师不断地追问,而今年,老师们却如换了一个人似的,直要求我们给他们自己整合、走自己整合路子的机会。这一切,让我们感受到,这种现象的产生取决于理论水平的提升、研究能力的提高。不能不说,在课题研究中,老师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自己的进步。
4)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提高
由于校园网的建成,使"研究教材一一备课一一上课一一课后反思"整套环节充分实现了信息化。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资源整合式备课,课后修改完善教学设计并且及时上传,已经成为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每位老师在不断地学习、培训过程中,人人都成为电脑操作的高手,熟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备课的全过程。
于立凤老师深有感触地说:"用电脑书写和管理的教学设计,只要一根电话线,我们就能很快进入IiMemet神奇的网络世界。我们可以登陆相关网站看看同行的教学设计和论文,下载教学所学的图片资源,并以他人的教学经验启示自己,去探索属于自己的方法和手段,拓宽我们的教学空间。用互联网资源丰富我的教学内容,真是意想不到的事啊!"
如果用老师们的一句话作为资源整合式备课的最好见证,那就是:"利用计算机备课不是令人望而生畏的事情,只要走进去就能体验到其中的元穷快乐!
.4、学会反思自己的教学
教师从资源的再利用出发,对每个步骤进行反思并记录于课后记录在案,进行自诊,为其他老师从事该学年和该学科的教学提供材料,从而真正达到了资源共事的目的。
六年一班的社会课一一《赛龙船》,是所在学年的第一课时,车老师为此从网上下载了有关赛龙船的图片和介绍材料。课程快要结束时,她建议学生上电脑课时到校园网上查看。一句不经意的话,谁知在学生中却掀起了不小的震动,学生们跃跃欲试,急切盼望着电脑课的快些到来。在电脑课上,当孩子们看到老师下载的资源,通过网络真实感受到了赛龙舟时热闹的气氛,无不欢欣鼓舞。这是我们平日课堂上所无法看到的场面。车老师看到这一情景有感而发,随即在余下几个班的授课过程中,直接将学生带到电脑室中现场讲解、操作,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对这节课的讲授,车老师在反思一栏中写道:"备课资源库的建成,不仅为老师们提供了广阔的备课空间,也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网络时代的真正到来;真切感受到网络信息技术对他们学习的大力帮助。
所以孩子们学习起来极为认真,效果明显,事半功倍。"通过这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小事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第二年的社会学科的备课过程中,承担此课的老师定会通过车老师的"反思,有的放矢地做好这节课的安排,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5、学生参与能力的增强,使教学相长成为现实
香三老师在备课上的做法,孩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俗话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守着这样一些对网络资源有着极为强烈追求欲望的老师们,孩子们更是跃跃欲试。在课堂上,常常会看到这样的一幕:"老师,我提前搜集到了与本课相关的许多漂亮的图片,能不能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
"大家请听我介绍一下,我从××网上通过查阅资源知道,作者这样写的理由……。不知大家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老师,除了你刚才讲的方法,我还从图书馆查到一个更好地解决办法,我想告诉大家……
"老师,你制作的网络图我认为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你看,我用电脑制作了一幅,不知道对大家有没有帮助……。
可以看出,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信息资源进行整理加工,并与老师一起在课堂实际学习过程予以展示交流,与老师共同担负起课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重任,从而彻底改变老师教、学生学的陈旧观念,不能不说是得益于备课资源库的构建与利用。它让我们的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情趣、充满了人文理念,扭转了"师道尊严"让老师放不下架子的弊端,让课堂成为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的乐土。
6、打破学科间的界限,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俗话说:"抛砖必能引出玉",这话说得一点也不假。这不,香三小学的"整合我最佳"活动在数学骨干黄文君老师的带动下,其它学科的老师纷纷行动起来。金玲老师的《歌唱二小放牛郎》整合设计,在老师精心的课件设计中、在悲壮的乐曲声中、在老师委婉动人的语调中,所有在场的老师都被感染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金玲老师利用清明节前夕这一有利时机,通过大量的资源搜集,与学生共同随着音乐的起伏、故事的发生,再次经历几十年前二小光荣牺牲那令人荡气回肠的场面,许多六年级的孩子是哭着走出音乐教室的。这种将说教寓于音乐之中的做法,胜过生硬的思想教育百倍千倍。最为关键的是,金玲老师的一句话让在座的老师们大为感动:"我知道,语文课本上有这一课,老师们如果上到这节课,请到备课资源库中下载使用。"
语文习作研讨课上,一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活动开始了。当孩子们的一双双小手举起自己描绘春天的美丽图画时,当一句句生动形象的话语叙述出图上美丽的风景时,老师们不由地赞叹道:"美术课堂与语文作文教学真是一对鸳鸯啊!"
佟主任:在组织教师构建与利用备课资源库过程中你们具体做了哪些事情?
李校长:在备课资源库的构建与利用研究过程中,我们力求将之成为学校整体工作中的一个切人点,以此为契机,提高教师的课改理念、专业化素养,成为促动学校各方面工作全面发展的助推器。具体我们是这样做的: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树立做课改型教师的理念
香三小学作为建设仅十年的新校,无论从四面八方抽调来的师资配备上,还是学校硬件的设施上,都可以用"弱"字来概括。在王好基校长"走素质教育之路,创艺术特色之校"这一办学目标的指导下,我们"香三人"励精图治、不断进取,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绩。在"九五"!课题提出的初级阶段,社会上对"Internet"这一新生事物还处于懵懵懂懂状态,许多人对此并不了解。我校当时只拥有一台486和一台586型电脑。林华老师看到了iMemet的发展前景,贷款购买了当时最先进的"联想"电脑。如今,为深化我校备课资源库的建设,学校在技人大量资金建设校园网、安装宽带的同时,积极鼓励教师个人购置电脑,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在网上接载备课资料,支持老师发E-MI人网,做永远站在课改潮头的先行者。如今,全校33位老师,拥有电脑人数为31人,普及率达到93.9496。这在全区是首屈一指的,为我校改革新课程下的备课方式提供了有效保障。
2、研究确定了教师备课资源库构建与利用的原则。
备课资源库的建设遵循导向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和资源在建中用、用中建的原则,即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有利于引导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意识、行
为的转变,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同时,结合我校实际,从新课程改革中所急需解决的问题出发,注重有利于解决教师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在资源的开发内容、形式,
不局限于固定范围与模式。结合实际,开放性开发和利用资源,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3、建立教师"三自我"的运行机制(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自我提高),形成资源库的资源。
为提高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感悟教案的实用性,检查自己在备课过程中考虑不周全之处,我们改变过去一味强调目标得体、教学法得当这一条路,而是结合课改精神,改革评价方式,在做好扬弃的前提下,设立了"反思"这一栏目J让教师课堂教学结束后,首先坐下来静思,在刚才的教学中,自己哪些步骤教得好,哪些步骤有不当之处,及时地记录下来写到备课本中,为今后再次教授本课提供了参考的依据。在随后几年的教学中,它便成为资源共享的一个极好的范例。
同时,我们鼓励教师将备课过程中、备课与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闪光点记录下来,写成案例(我校将此案例起了个名字为《续思录》),帮助教师在积累经验的同时,摆脱案例的束缚,以此为出发点,多角度考虑学生的发展所需,全面做到备学生所需、所想、所做的,发挥备课的实效性。案例的书写,为今后备课方式的变革、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同时,案例也为老师们书写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提供了资料来源,这种实例丰富了论文的内涵,使文章更加饱满、吸引读者的视线,提高了教
师的写作水平。
4、发挥特色学校优势,挖掘特色资源。
做为艺术特色学校,艺术教育的魅力是无处不在的,以艺促德、以艺促智、以艺促学生全面发展是我校发展的宗旨。当然,备课资源库内也离不开艺术教育的影子。为此,学校充分挖掘特色资源,发挥特色学校的有时,设立了特色之音栏目,一方面,将艺术美与教学中枯燥的单元网络图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设立"艺术特色"
一栏,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浏览,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建立意见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为学校的特色发展献计献策。
5、学校同市区科研部门,经常做好信息沟通。
请专家到校做专题讲座,备课制度的改革得到市教科所王立音老师、鞠主任等领导的大力支持。学校开放网络教室、图书馆,向教师提供广泛的信息来源。
6、研究怎样以备课资源库为基础进行资源整合,改革备课形式
在"备一套,上一套,唬弄领导有一套"的旧备课模式愈演愈烈之际,我校在参与市教育科研网的研究中,便开始思考既能减轻教师备课负担,又能提高备课质量的方式和途径。因为我们感到,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新课程理念的深入人心,已经为改变陈旧的备课方式提供了可能。我们尝试利用教育网络改革备课形式,参与构建市教育科研网的研究。主要做法如下:
1)从开发、运用网上信息入手。
为使备课资源库发挥最佳的效益,使之适应多学科、多内容,适应新课程中的课标、教材、教学设计、教学实践以及教学管理的需求,真正为教师起到服务平台的作用,我们发动老师献计献策,提供建库资料,校领导们几次研讨,并请出此课题的发起者一一-市基教处的王孝春同志及课题负责人王立音老师把关定向,使之更贴近老师的课堂教学,更具有实效性,让每个栏目都紧紧围绕着新课程改革而设立。在电脑老师刘法余的精心设计下,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备课资源平台。同时,我们对老师进行了"三级培训",即电脑老师对资源库管理人员的一级培训-一-管理员对学年组长的二级培训一一学年组长对组员的三级培训。使每位老师熟知上网下载、接载教学资料的全过程。
经过了"三级培训",老师们便开始从教育信息库中搜录大量优秀教案、教学设计、练习题设计等备课素材,将之接载到学校校园网中。上课前,教师们先到校园网中寻找与自己备课相关的信息,再结合教学实际,适当修改。从而杜绝了教师抄袭、不善于学习借鉴的现象。
在资料搜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这样几种开发教案资源的方式:趴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依据需要去搜集资料作为补充山、直接从网上下载、从报刊杂志上复于印相关的教案;c、将与本课有关的几个片断裁剪整合成一篇完整的教学设计、学年组内进行分工,集体寻找不同场所的教案进行整合。
2)利用计算机备课,建设共享资源库。
每个办公室都配有计算机,建成校园网。语文学科进行了利用计算机备课的探索。教师将教案输入校园网,使所有教案形成资源共享,初步建成学校教案库,从而形成一篇课文多个教案范例。使备课由原来的封闭性改为开放性,形成一种监督提高机制,保证了教师的备课质量。
3)整合备课资源,贯彻落实课程标准。
资料的搜集并不是往口袋里一放了事,而是需要将其与备课教案相整合,我们为它命名为"资源整合式备课"。而整合的依据,便是课程标准与学生的实际状况和教材内容。实现新的备课口号一一"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资源"。
整合的方法是:教师将前几天搜集好的,与本次上课内容有关的所有资料一一一包括一篇或多篇教案、相关的补充资料及教学参考、教科书和课程标准同时置于桌面上进行潜心研究。围绕搜集的教案是否符合课标要求、是否符合教材要求、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接受能力,在空白处进行增加、删减。同时,对如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的教法,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的学法做课前设计。相关的资料用序号予以排列,并在教学设计中合理地标注使用己的处所及使用的目的、方法。
4)强化管理机制,保证备课的实效性。
经过一段实验,我们确立的操作模式如下图所示:香三小学网络备课流程图


(以活页夹的形式整理成册)
网络备课虽然省时省力,但绝不是让老师随意地进行,为保证网络备课的实效性,将此项活动长期地开展下去,学校强化了管理机制,具体如下: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下载备课资料,我们开始利用计算机备课,建立共享资源库,使教师由过去个人顾个人,缺少对教案的整体把握和感性认识,变为让所有教案在校园网上展现,形成资源共事。方法是:输入个人教案→进入数据库→建立学校教案库→教师浏览、下载→结合实际应用这种方式的运用,使备课由原来的半封闭性变为现在的开放性,同时,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监督提高机制,保证教师的备课质量。
佟主任:教师备课央与以前的教师备课本相比较有什么异同?
李校长:现如今,回忆起过去的教师备课本,大家不约而同地用这样的词语赋予它一-《抄袭笔记》。它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迎合领导的检查,真正用于课堂教学上的地方可以说少之又少,使教师养成了懒惰的个性,由此可想而知课堂教学的效果。而如今,我们变这种抄袭的过程为研究的过程。
不记得哪位专家说过:"三流的教师在学习、二流的教师在研究、一流的教师在创造"。我们香三小学的老师经过近四年的改革备课方式的研究,从摸爬滚打中悟出了备课改革的真谛、寻找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备课特色之路。我们的备课夹体现更多的是课改的思想、经验的积累、创造的灵感和资源的共事。表现在:
1、资源的不断丰富使备课夹愈来愈厚了。
2、想要整合好一节课,不吃透课改精神和课标的理念,就无从下笔,无从整合。整合不好一节课,就是对下一任教师的不负责。
3、学校号召每位教师走自己的整合特色之路,使教师备课夹中体现个性的东西增多了。
4、由于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同时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师课堂教学整合全过程中,因此,体现自己班级学生的特色东西增多了
5、反思内容从"整合思路"、"整合实施"两部分来进行,使之更加丰富,达到资源共事的目的,从而使备课夹具有连续性和使用的有价值性,对下一任教师的可借鉴性增强了。
佟主任:香三小学教师备课资源库构建与利用研究至今,从资源建设的角度看,现在已经达到什么程度了?
李校长:香三小学的备课资源库历经两次重建,现今已完全成型、处于完善阶段并达到利用的程度。
2002年9月开始构建校园网一一教师备课资源库。至今已上传资源达到2100余份,截至目前,我校33名教师共下载教案近8万份;整合近3万份教学设计。每位教师所下载的资源如今已下传了三任教师,学校备课资源库成为资源利用的中转站。
2004年9月,西岗区教育局网络中心已将我校备课资源库链接到www.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资源共享。
佟主任:其中你们的收获与体会是什么?
肖校长:我们感触最深的就是:"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香三小学的备课资源库的建设便应验了这句至理名言。一年来,我们的收获是:1)建起"香三小学备课资源库构建与利用"的总体框架。目前共有注册会员43人。输入各种教学资料近3000份。
2)使校本研究有了根基,老师们的研究做到了有专题可依循、有内容可操作。在搜集、整合资源的过程中不断地研究、探索解决新问题的途径与方法,所形成的一
篇篇教案,即是研究成果,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走向深入。
3)推动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再认识。从三维目标人手,在转变备课观念的前提下,切实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4)在搜集、研究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素质得到提高,真正使他们得到专业化的发展,带动了教师校本培训和校本教学研究制度的发展。
5)强化了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做好后勤保障。备课方式的变革,也给我们管理者提出了新的管理课题一一-检查什么内容?检查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对教师的备课进行过程调控?怎样考核教师?…
为此,我校领导首先想到了给每位教师配备了备课夹,提供足够的打印纸,合理安排好课程表,保证每位老师有上网、查阅图书资料、打印的时间。对于常规性的检
查,我们经过慎重考虑,将检查、考核重点放在:
a、备课教案的资料搜集检查;
b、备课教案的资料整合检查;
c、备课教案整合后的情况检查;
d、备课教案的反思检查。
我们经常在教研活动上让这四方面做得出色的老师为大家做展示、交流,促进了每位教师做教学有特色的有心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