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秘”美食 * 蜜汁红薯
原料:红心红薯1-2个,冰糖、蜂蜜适量 做法:先将红薯洗净去皮,切去两头后切成大约1厘米粗的寸条;锅内加水200克,把冰糖放入熬成汁,然后放入红薯条和蜂蜜;待烧开后弃去浮沫,用小火焖熟,等到汤汁黏稠时先把红薯条夹出摆在盘里,再浇上原汁即成。 * 凉拌海带
原料:新鲜海带300克,黄豆100克,适量的盐、酱油、醋、味精及葱花 做法:先用开水焯熟海带,再把黄豆用水煮熟,一起放在盘子里;然后放入盐、酱油、醋、味精、葱花等,待充分调拌均匀即成。 * 韭菜炒虾丝
原料:新鲜大虾300克,嫩韭菜150克,橄榄油、香油、酱油、精盐、料酒、味精、鲜姜及高汤适量 做法:先把虾肉洗净,抽去虾肠后摊开切成细丝;再将韭菜洗净,沥干水分切成2厘米长的段;葱和鲜姜洗净后,去皮切细丝;炒锅上火,放入橄榄油烧热,下葱丝和鲜姜丝炝锅,爆出香味后放入虾丝煸炒2-3分钟,烹入料酒、酱油、精盐、高汤稍炒,放入韭菜段,以急火炒4-5分钟,淋上香油,放入味精出锅即成。 * 五谷杂粮粥
原料:糙米、燕麦及紫米各60克,黑豆、红豆及莲子各20克 做法:先将所有原料清洗干净,浸泡20分钟;在锅里加入适量清水,先将黑豆、红豆煮10分钟左右;然后将糙米、燕麦及紫米一同加入,同煮至烂熟即成。 * 蔬菜沙拉卷
原料:生菜2大叶,黄豆芽2两,胡萝卜1根,虾仁2只,四季豆1根,紫菜、沙拉酱、小麦麸皮适量 做法:先将生菜叶、黄豆芽菜、四季豆、胡萝卜洗净,然后将四季豆切段,胡萝卜切块,并用沸水烫熟;虾仁用沸水烫熟,备用;将生菜叶抹上沙拉酱,包入烫熟的四季豆段、胡萝卜块及黄豆芽菜;夹入烫熟的虾仁,并用紫菜绑住尾端,撒上小麦麸皮即成。 * 高纤维美味汤
原料:嫩豆腐100克,海带40克,白萝卜200克,高汤6小碗,芡粉、鸡精各些许 做法:先将嫩豆腐、海带及白萝卜洗净,然后将嫩豆腐切块,白萝卜去皮、切滚刀块,海带切段;锅里放入适量高汤,煮沸后将白萝卜块放入、煮烂;再放入嫩豆腐、海带一同煮;把芡粉以适量温水拌匀,倒进锅里;汤滚后加入少许鸡精即成。 * 凉拌芹菜
原料:芹菜250克,盐、香油适量 做法:将芹菜去根去叶,洗净,切成2cm长的段,放入开水锅内焯透捞出,控去水后放入盆内。趁热拌入食盐,淋入香油,搅拌匀后即成。 * 麦片粥
原料:大米3把、麦片2把 做法:大米洗净,放入水,放火上煮开,注意搅动。水开后,调中火,大米煮开后20分钟,放入麦片。小火再煮10分钟,粥即成。 * 酸奶沙拉
原料:苹果1/2个、梨1/2个、黄瓜1/2根、圣女果5颗、生菜叶2片、酸奶1杯 做法:将生菜叶铺在碗底,将苹果、梨、黄瓜切成适口的小块,放在碗中,圣女果整粒放入,将酸奶倒入碗中即成。 (摘自妈咪宝贝《孕妈咪》) ------------------------------------------
一、便秘的原因:
食物中的纤维素和水份不足,对肠道不能形成一定量的刺激,肠蠕动缓慢,不能及时将食物残渣推向直肠,在肠内停留时间延长,水份过多吸收而使粪便干燥。进入直肠后的粪便残渣因为量少,不能形成足够的压力去刺激神经感受细胞产生排便反射而引起便秘。 二、便秘的预防: 1、饮食中必须有适量的纤维素。 2、每天要吃一定量的蔬菜与水果,早晚空腹吃苹果一个,或每餐前吃香蕉1-3个。 3、主食不要过于精细,要适当吃些粗粮。 4、晨起空腹饮一杯淡盐水或蜂蜜水,配合腹部按摩或转腰,让水在肠胃振动,加强通便作用。全天都应多饮凉开水以助润肠通便。 5、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加强体育锻炼,比如仰卧屈腿,深蹲起立,骑自行车等都能加强腹部的运动,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促进排便。 6、每晚睡前,按摩腹部,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7、保持心情舒畅,生活要有规律。 三 便秘的治疗: 1、通腑化瘀交囊2号:轻者每次2粒,日服1次,重者2-4粒,日服1次,宜晨间饭前服用,如有腹痛者可于饭后服用,维持量每日1粒。 2、润肠2号中药汤剂:将中药放于一大杯中,适量开水冲泡后温服,不可一次服完,每日分多次、数次服用,每剂可用2-3天,如当天出现腹泻,次日可减少服用次数。 3、芦荟软胶囊 :它能有效刺激结肠内部的小神经节,从而增加肠腔内水分而导致泻下发生,使大便轻爽。每日早中晚三次,每次2粒。 4、金华芦荟液:(其它牌的也可)每天只须一次,晚饭后服20--30毫升,第二天清早就会有便意,而且轻爽惬意,(如当天出现腹泻,次日可减少服用量)芦荟软皎囊和芦荟液各超市药房都能买到,又无毒副作用,还能改善内分泌、提高人体免疫力。 ------------------------------------------------ 根治便秘肠炎永不复发的核心机理 排便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运动过程,有多个系统参加,受多种因素影响。消化道自身病变可以引起便秘,其他系统病变也可以通过影响消化道的结构与功能而引起便秘。
便秘的分类,根据严重程度可将便秘分为轻、中、重三度。轻度指症状较轻,不影响生活,经一般处理能好转,无需用药或少 用药。重度指便秘症状持续,患者异常痛苦,严重影响生活,不能停药或治疗无效。中度则鉴于两者之间。所谓的难治性便秘常常是重度便秘。
根据便秘的临床类型,便秘患者分为:
慢传输型便秘,盆底肌功能异常型,慢传输型便秘合并盆底肌功能异常型,肠易激综合征。还有学者根据结肠转运时间将便秘分为慢传输型便秘及正常传输型便秘两种类型。慢传输型便秘是指食物通过胃肠道时间延长的一种类型,常根据结肠传输功能试验、球囊逼出试验及肛门测压等检查结果作出诊断。正常人服用不透X线标志物后36小时左右将其排出,最多不超过72小时,如果服用5天后仍有标志物残留则可确诊。
1 修复肠神经系统异常
肠神经系统(ENS)主要指消化道壁内神经丛,包括粘膜下丛、深肌丛及肌间神经丛等。神经丛是由神经节和节间连接组成的网状结构,这些神经丛起始于食管下段,一直延伸到肛管齿状线水平,并与胆囊和肝外胆道的壁内神经丛相互连接形成一局部的神经系统。研究表明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结肠动力障碍与肠神经系统的病变有关。肠肌丛嗜银性神经元减少、神经元形态异常、神经突触减少、神经节内胞核变异增多。 由此说明明慢性特发性便秘患者存在肠肌丛异常。断根康复课题组用抗神经丝单克隆单抗NF2F11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了慢性难治性便秘患者肠肌丛神经节细胞,发现便秘患者肠肌丛神经节细胞显著减少。神经丝是神经细胞特有的一种中间丝,在大分子轴突运输中起重要作用。
2 修复肠外神经的异常
尽管ENS具有不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独立性,但结肠运动仍从属于自主神经的控制,肠外神经任何程度的损伤均可能导致便秘。研究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及损伤后4~14个月患者的结肠转运功能,便秘康复课题组研究发现,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全结肠转运时间及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的节段性结肠转运时间显著延长,但直肠乙状结肠转运时间仅在圆锥/马尾损伤患者显著延长;慢性圆锥以上脊髓损伤患者全结肠转运时间及横结肠、降结肠的节段性结肠转运时间显著延长;慢性圆锥/马尾损伤患者全结肠转运时间及横结肠、降结肠和直肠乙状结肠转动时间显著延长。 因此脊髓损伤在急性期及慢性期均可导致严重的结肠转运时间延长,而结肠直肠功能异常的类型与脊髓损伤的平面有关。通过对脊髓损伤患者(包括脊柱裂,脊髓空洞症,蛛网膜囊肿及腹主动脉瘤修补术后脊髓缺血)检测后发现,证实了肠运输功能受骶副交感神经支配。
某些盆腔手术可损伤肠外神经导致便秘。因直肠脱垂而行经腹直肠松解固定术的患者,术前排便正常的患者中约一半术后排便困难,若切断直肠侧韧带则发生率更高。研究了子宫切除术与肠功能的关系,发现子宫切除术后排便功能明显下降,提示子宫切除在排便异常的发病机制上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手术损伤了肠外神经分布,此外还有盆底解剖改变和激素的因素。
很大一部分确诊为便秘的患者在盆腔手术后或分娩后出现症状,这类患者通过非损伤性的神经变性过程,可出现相似的盆副交感神经功能异常,因此认为盆神经损害可能是慢性特发性的病因之一。
3 修复平滑肌异常
平滑肌是胃肠道活动的最终效应器,其协调功能的缺失将导致结肠动力改变。近来的研究已证实,肠道功能异常患者平滑肌存在结构及形态学上的改变,包括不同程度的纤维化、肌纤维的增生或萎缩以及肌细胞空泡形成等,这些异常可能是原发的也可能是继发的。 通过检测了慢性便秘患儿直肠标本的肌膜厚度、环肌及纵肌的绝对厚度及其比值,发现直肠肌肉萎缩及局灶性肌纤维空泡形成或肌纤维消失、肌膜厚度增加、环肌纵肌比例减小,环肌层明显萎缩,可能的病因包括慢性肠扩张、失神经支配、顽固性便秘所致的功能性梗阻、肠激素水平变化、毒物、缺血或神经损伤。便秘的结肠及回肠组织,发现特发性便秘患者结肠平滑肌内包含体很常见,起始于盆部手术后的STC患者乙状结肠内包含体非常常见,这一研究表明便秘患者存在包含体性肌病,可能继发于失神经支配后。
4 修复间质细胞功能异常
间质细胞是消化道内的一群特殊细胞,位于纵肌及环肌内。结肠内存在两个ICC网络,一个在肠肌丛区,另一个在粘膜下层缘。盲肠,升结肠,横结肠,乙状结肠内ICC数量相似。ICC有三种主要的功能:作为胃肠肌内的起搏细胞产生自主电节律,传导自发性电活动,介导肠道神经传递。大量的研究表明,慢传输型便秘胃肠动力异常与ICC的改变有关,慢传输型便秘患者ICC除了外层纵肌外全结肠显著减少。在人类神经节细胞缺失症,神经节细胞减少症,特发性新生儿假性梗阻及高度肛门直肠畸形患者中也发现ICC密度及分布的异常。 5 调整患者自体免疫
成年期起病的部分便秘患者,表面上是新发生的或发生在一些常见疾病之后,自体免疫是这些患者最可能的病因。有研究发现,少数最初表现为腹痛及便秘的后儿童期患者患有获得性肠神经细胞缺失症,没有其他神经学上的问题或肿瘤生成,相关的循环性IgG肠神经元抗体滴度增高。同样地,在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一种可导致便秘的疾病)患者中发现有抗肠肌层自身抗体。研究进一步表明自体免疫可能与便秘有关,淋巴细胞表皮性神经节炎(一种伴有上皮内淋巴细胞增生及中度慢性肠道粘膜炎症的神经节炎)患者以严重肠道动力障碍为特征。 6 药物因素对便秘的影响
引起便秘的药物因素很多,类阿片肽,主要是脑啡肽,但也有内啡肽及强啡肽存在于正常人胃肠道中,主要在肠肌丛内,阿片受体同时存在于粘膜下层及肠肌丛内。阿片类药物影响胃肠动力是通过三种阿片样受体亚型μ、δ及κ介导中枢及外周的神经冲动来实现,刺激每一种受体所起的相应的作用与种属、部位、阿片样物质有关。 泻药在严重性便秘的发病机制中亦可能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泻剂结肠”是一种继发于长期服用泻剂后的解剖学改变,60多年前第一次被描述。用番泻叶的患者结肠神经支配明显异常。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光镜下人类神经元异常,对照盲法超微结构研究也发现异常。长期服用刺激性泻剂的患者存在以结肠袋缺失为特征的结肠解剖学改变,提示“泻药结肠”患者存在神经元损害或结肠纵肌损害。长期服用大黄及番泻叶后,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嗜银性减弱甚至消失,结肠肌间丛ICC分布不均匀,突起连接杂乱病变。 7 心理因素与神经支配调节
精神疾病,主要是抑郁症,在功能性肠道紊乱患者中很常见。对28例准备行生物反馈治疗的女性难治性便秘患者进行心理学评价,发现五分之三的患者存在情感障碍,五分之二的患者过去存在情感障碍。三分之一的患者厌食,虽然异常的心理症状评分与便秘之间的联系不是很清楚,但有证据表明个性及心理状态可以影响肠道功能、运动、感觉,在决定便秘患者的类型、严重程度、无力方面有重要作用。长期抑制排便引起的肠内容物滞留所致的慢性直肠扩张可导致便秘。 健康的志愿者中,无痛性直肠扩张可减慢胃排空及小肠转运。断根康复课题组研究了450名正常传输型及297名慢传输患者的疾病行为及情感状态并与正常人群相比较,发现便秘患者比正常人群表现出更多的心理压抑,便秘患者中正常传输型患者的疾病行为指数显著增高。有研究显示便秘患者较正常人高度焦虑、压抑,且便秘越严重,心理问题就越严重。
8 修复肠道的吸收异常与便秘根结
每日大约有10升液体进入肠道,只有少于100ml或1%的水随大便排出。肠上皮细胞功能方面细小的变化均会引起肠道水分含量的变化。便秘患者常因肠腔中水分被过度吸收而使大便坚硬。 另外,一些泻剂通过发挥渗透作用使水分滞留在肠腔中而达到治疗便秘的作用.使用结肠灌注法研究了便秘患者大肠的吸收功能,他们得出结论,有症状的患者水、钠及氯的吸收增加,但过度的吸收继发于结肠传输减慢所致的淤阻和/或大肠容积的改变,而不是由于大肠的吸收容量异常。
胆酸的吸收利用与便秘及腹泻的关系较为密切,便秘患者大便内胆酸丢失减少。通过对回肠刷状缘膜囊标本进行研究,发现便秘患者粪便内胆酸丢失较少与胆酸转运对钠的依赖较低有关,胆酸的吸收减少及胆酸的肝肠循环的破坏与慢性腹泻有关。
9 纠正激素异常与便秘
一些常见的内分泌性疾病的致便秘作用已为人熟知,如甲减等。在正常生理状态下,非结肠激素通过胃肠道反射作用可以影响结肠动力。便秘患者禁食情况下胃肠肽水平正常,餐后胃动素、胆囊收缩素、神经降压素及生长抑素异常。检测了便秘患者近端及远端的肠道激素分泌情况,禁食及餐后近端胃肠道激素除胃动素外均增高,远端胃肠道激素降低,肠道转运严重延迟的患者特别明显。然而,发现包括神经降压素、胃动素、胃泌素及胰多肽在内的上段胃肠激素没有出现异常,生长抑素及胰高血糖素(减少)发生改变,这些不一致可能来自于患者数量太少,需要作更进一步的研究。体外研究发现,孕酮可抑制自发性结肠肌肉运动的幅度及频率,而雌激素没有影响。对于在体内性激素是否影响正常或便秘女性胃肠道转运仍不清楚。因为严重特发性便秘主要影响女性,且很大比例的患者同时伴有月经失调或继往有妇科手术史,妇科方面或内分泌方面的异常与便秘都有关。 一、相关医学统计: 便秘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逐步到来。老年人口急剧大幅度增长,至2005年65岁以上人口便秘患者占40%多,75岁以上人口占60%强。全国各年龄人口便秘患者平均占10%多,发达地区占17。8%左右。更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便秘患者都服用泻药(轻泻、重泻而已)或栓剂以解除暂时痛苦,但天天用,长时间用将会导致更为严重的便秘,最后泻药加大量才有效,甚至服泻药无效,需住院灌肠才能暂时缓解。有的人认为多吃蔬菜和水果可以预防便秘,但多数老年人平时多吃果蔬,便秘依然存在,甚至很严重,老年医学研究统计表明,老年人便秘原因是多样的,因少吃果蔬纤维素引起的便秘只占少数,大多数的便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故单吃果蔬是解决不了便秘的。所以:便秘以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并由此诱发的一系列病变如心肌梗塞,脑溢血等更值得关注.同时,随着社会节奏的改变和加快,饮食习惯的变化,青少年,特别是女性青少年,便秘亦呈上升趋势,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重要的不利因素。
二、 便秘机理及现代医学治疗现状: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直肠大部分时间是空置的,当结肠通过蠕动将粪便进入直肠后,直肠才被粪便扩张,刺激直肠的压力感变器,通过排便反射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排便意向,排便指令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排便的效应器官,于是直肠收缩,肛门括约肌松弛,蹩气、腹压增加,将粪便排出.
所以,便秘是一组消化道症状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病症。任何生理或病理因素影响了机体正常排便的某个环节系统,都将导致排便不能正常进行,特别是某些因素导致的结肠蠕动功能减退,或直肠压力感变器反应迟钝,直肠肛门括约肌动能失常,即消化道动能紊乱和排空障碍,(特别是结肠、直肠的排空障碍),使粪便不能及时排出,水分被过度吸收,大便干结形成了便秘。 影响便秘的病因
中医认为,便秘主要由燥热内结、气机郁滞、津液不足和脾肾虚寒所引起。 1.燥热内结 中医认为过食辛辣厚昧,过服温补之品等可致阳盛灼阴;热病之后,余热留恋肠胃,耗伤津液;或湿热下注大肠,使肠道燥热,伤津而便秘,这种便秘又称为热秘。
2.气机郁滞 情志不舒、忧愁思虑、久坐少动、久病卧床等引起气机郁滞,致使大肠传导失职、糟粕内停,而成秘结,即所谓“气内滞而物不行”。粪便不结燥,但排出困难是此型的特点,所以又称为气秘。
3.津液不足 久病、产后、老年体衰、气血两虚;脾胃内伤、饮水量少,化源不足,病中过于发汗、泻下伤阴等。气虚则大肠转送无力,血虚津亏则大肠滋润失养,使肠道干槁,便行艰涩,所以称为虚秘。
4.脾肾虚寒 年高久病,肾阳虚损,阳气不运则阴邪凝结;或素有脾阳不足,又受寒冷攻伐,而致脾肾阳衰,温照无权则寒凝气滞,肠道传送无力,大便艰难,称为冷秘。
(1)生活习惯不良: ①没有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忽视正常的便意,排便反射受到抑制,日久引起便秘。
②饮食过于精细少渣,缺乏食物纤维,由于纤维缺乏令粪便体积减小,粘滞度增加,在肠内运动缓慢,水分过量被吸收而导致便秘。
③液体量摄入不足。
④肥胖,不活动,特别是因病卧床或乘坐轮椅,缺乏运动性刺激以推动粪便的运动,摄食本身不能使粪便向前推进,在必须依赖医护人员的帮助引起便意的情况下,如病人有便意时,不能提供排便的机会,排便冲动消失,就不容易排便。
(2)药物的作用:主要有含钙、铝的抗酸剂、麻醉镇痛剂、抗胆碱能药物、抗惊厥剂、抗抑郁剂、硫酸钡、铋剂、利尿剂、治疗巴金森氏病药物、神经节阻断剂、补血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砷、铝、汞、磷等金属中毒,肌肉麻痹剂或长期滥用泻剂。 (3)某些疾病的影响:全身衰弱性疾病;肛门疾患(痔疮、肛裂等)所引起的局部疼痛;结肠病变如肿瘤、炎症、狭窄或憩室病,等;神经性疾患,如截瘫、偏瘫、多发性硬化,脑血管或脊髓病变;精神性疾患,如焦虑或抑郁症、痴呆;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代谢紊乱,如高钙血症、低钾血症利尿剂所引起的脱水,糖尿病,尿毒症等。
(4)与增龄有关的改变:唾液腺、胃肠和胰腺的消化酶分泌随年龄而减少;腹部和骨盆肌肉无力,敏感性降低;结肠肌层变薄,肠平滑肌张力减弱,肠反射降低,蠕动减慢。老年人以单纯性便秘较为常见,其发生与二个因素有关: 一肠管的张力和蠕动减弱,食物在肠内停留过久,水分过度被吸收。 二胃-结肠反射减弱,直肠粘膜敏感性下降,参与排便的肌肉张力低下。
儿童便秘要引起重视
长期便秘反应迟钝 影响智力发育 悔恨终生 日本学者饭野节夫在《儿童饮食与健脑》中指出,儿童便秘会变得“呆头呆脑”。他在研究中发现,2~12岁的儿童长期便秘者,精力不集中,缺乏耐性,贪睡、喜哭,对外界变化反应迟钝,不爱说话,不爱交朋友。但是,他们在通过药物治疗,大便通畅后的几天里,情绪就明显好转,“呆头呆脑”的各种反应减轻。然而,这种儿童大多又很快便秘,恢复到原来那种“呆头呆脑”了。他认为,经常性的便秘,儿童会感到腹胀不适,但因无法表述自己的这种不适,更不能引起家长的重视,其注意力过多集中在便秘不适上,故会对外界事物淡漠而“呆头呆脑”。 饭野节夫认为,儿童便秘多发的原因是,饮食内容和生活明显变化所致。没有接受母乳喂养者,饮食大多以牛奶、糖类为主,又没有注意添加有益排便的辅食,常在婴儿期就产生便秘。到幼儿期,若以市售精细软类儿童食品为主食者,便秘就更为严重。 睡眠不规律易便秘
自幼溺爱,缺乏规律睡眠,尤其是夜晚不睡,白天多睡者,最易发生便秘。另外,缺乏定时(尤其是晨起)排便者,也会发生便秘。 要使因便秘而“呆头呆脑”的孩子变得聪明活泼起来,首先应治好便秘。家长在及时发现儿童长期便秘之后必须充分认识便秘对儿童健康,尤其是对儿童精神情绪的不良影响。排除先天生理因素和后天教育因素后,应仔细观察其排便情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