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w6

 岳江龙 2010-08-28

夫进化者,自然之道也。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此物种进化之原则也。此种原则,人类自石器时代以来,已能用之以改良物种,如化野草为五谷,化野兽为家畜,以利用原生者是也。

《建国方略·孙文学说》(1917—1919年)

《孙中山全集》第6卷 第l95页

物种由微而显,由简而繁,本物竞天择之原则,经几许优胜劣败,生存淘汰,新陈代谢,千百万年,而人类乃成。人类初出之时,亦与禽兽无异,再经几许万年之进化,而始长成人性。而人类之进化,于是乎起源。

《建国方略·孙文学说》(1917—1919年)

《孙中山全集》第6卷 第l95页

然总括宇宙现象,要不外物质与精神二者。精神虽为物质之对,然实相辅为用。考从前科学未发达时代,往往以精神与物质为绝对分离,而不知二者本合为一。

《在桂林对滇赣粤军的演说》(1921年l2月10日)

《孙中山全集》第6卷 第12—13页

二十万年以前,人和禽兽没有什么大分别,所以哲学家说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成,不是偶然造成的。人类庶物由二十万年以来,逐渐进化,才成今日的世界。

《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一讲》(1924年3月9日)

《孙中山全集》第9卷 第256页

夫国者人之积也,人者心之器也,而国事者一人群心理之现象也。是故政治之隆污,系乎人心之振靡。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也。心之为用大矣哉!夫心也者,万事之本源也。

《建国方略·孙文学说》(1917—1919年〉

《孙中山全集》第6卷 第158—159页

物种由微而显,由简而繁,本物竞天择之原则,经几许优胜劣败,生存淘汰,新陈代谢,千百万年,而人类乃成。人类初出之时,亦与禽兽无异,再经几许万年之进化,而始长成人性。而人类之进化,于是乎起源。此期之进化原则,则与物种之进化原则不同:物种以竞争为原则,人类则以互助为原则。社会国家者,互助之体也,道德仁义者,互助之用也。人类顺此原则则昌,不顺此原则则亡。此则行之于人类当已数十万年矣。然而人类今日犹未能尽守此原则者,则以人类本从物种而来,其入于第三期之进化为时尚浅,而一切物种遗传之性尚未能悉行化除也。然而人类自入文明之后,则天性所趋,已莫之为而为,莫之致而致,尚(向)于互助之原则,以求达人类进化之目的矣。

《建国方略·孙文学说》(1917——1919年)

《孙中山全集》第6卷 第195—196页

达文氏发明物种进化之物竞天择原则后,而学者多以为仁义道德皆属虚无,而争竞生存乃为实际,几欲以物种之原则而施于人类之进化,而不知此为人类已过之阶级,而人类今日之进化已超出物种原则之上矣。

《建国才略·孙文学说》(1917—1919年)

《孙中山全集》第6卷 第196页

人类进化之目的为何?即孔子所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耶稣所谓“尔旨得成,在地若天”,此人类所希望,化现在之痛苦世界而为极乐之天堂者是也.。

《建国方略·孙文学说》(1917—1919年)

《孙中山全集》第6卷 第195—196页

从前学说,准物质进化之原则,阐发物竞生存之学理。野蛮时代,野兽与人类相争,弱肉强食,优胜劣败,弱者劣者,自然归于天演淘汰之例。故古来学说,只求一人之利益,不顾大家之利益。今世界日进文明,此种学理,都成野蛮时代之陈谈,不能适用于今日。今日进于社会主义,注重人道,故不重相争,而重相助,有道德始有国家,有道德始有世界。

《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会的演说》(19l3年2月23日)

《孙中山全集》第3卷 第25页

世界进化,当第一个时期是人同兽争,所用的是气力,大家同心协力杀完毒蛇猛兽,第二个时期是人同天争……人同兽争以后,便有天灾,要和天争,便发生神权。

由有历史到现在,经过神权之后,便发生君权。有力的武人和大政治家把教皇的权力夺了,或者自立为教主,或者自称为皇帝。于是由人同天争的时代,变成人同人争,到了人同人相争,便觉得单靠宗教的信仰力不能维持人类社会,不能够和人竞争,必要政治修明、武力强盛才可以和别人竞争,世界自有历史以来都是人同人争。从前人同人争,一半是用神权,一半是用君权。后来神权渐少,罗马分裂之后,神权渐衰,君权渐盛,到了法王路易十四便为极盛的时代。他说:“皇帝和国家没有分别,我是皇帝,所以我就是国家。”把国家的什么权都拿到自己手里,专制到极点,好比中国秦始皇一样。君主专制一天厉害一天,弄到人民不能忍受。到了这个时代,科学也一天发达一天,人类的聪明也一天进步一天,于是生出了一种大觉悟,知道君主总揽大权,把国家和人民做他一个人的私产,供他一个人的快乐,人民受苦他总不理会。人民到不能忍受的时候,便一天觉悟一天,知道君主专制是无道,人民应该要反抗,反抗就是革命。所以百余年来,革命的思潮便非常发达,便发生民权的革命。民权革命是谁同谁争呢?就是人民同皇帝相争……

再概括的说一说:第一个时期,是人同兽争,不是用权,是用气力。第二个时期,是人同天争,是用神权。第三个时期,是人同人争,国同国争,这个民族同那个民族争,是用君权。到了现在的第四时期,国内相争,人民同君主相争。

在这个时代之中,可以说是善人同恶人争,公理同强权争。到了这个时代,民权渐渐发达,所以叫做民权时代。

《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一讲》(l924年3月9日)

《孙中山全集》第9卷 第258—261页

作者则以为进化之时有三,其一为物质进化之时期,其二为物种进化之时期,其三则为人类进化之时期。

《建国方略·孙文学说》(1917—1919年)

《孙中山全集》第6卷 第l95页

我们决不要随天演的变更,定要为人事的变,其进步方速。

《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的演说》(1905年8月13日)

《孙中山全集》第1卷 第281-282页

解决众人的生存问题,也就是民生问题……耍把历史上的政治、社会、经济种种中心都归之于民生问题,以民生为社会历史的中心。

《三民主义·民生主义·第一讲》(1924年8月3日)

《孙中山全集》第9卷 第376—377页

人类求解决生存问题,才是社会选化的定律,才是历史的重心。

《三民主义·民生主义·第一讲》(1924年8月3日)

《孙中山全集》第9卷 第365页

阶级战争不是社会进化的原因,阶级战争是社会当进化的时候所发生的一种病症。这种病症的原因,是人类不能生存。因为人类不能生存,所以这种病症的结果,便起战争。

《三民主义·民生主义·第一讲》(1924年8月3日)

《孙中山全集》第9卷 第369页

物竞争存之义,已成旧说,今则人类进化,非相匡相助,无以自存。

《在广州岭南学堂的演说》(1912年5月7日)

《孙中山全集》第2卷 第360页

民生为社会进化的重心,社会进化又为历史的重心,归结到历史的重心是民生,不是物质。

《三民主义·民生主义·第一讲》(1924年8月3日)

《孙中山全集》第9卷 第365页

古今一切人类之所以要努力,就是因为要求生存,人类因为要有不间断的生存,所以社会才有不停止的进化。所以社会进化的定律,是人类求生存。人类求生存,才是社会进化的原因。

《三民主义·民生主义·第一讲》(1924年8月3日)

《孙中山全集》第9卷 第369页

社会之所以有进化,是由于社会上大多数的经济(利益)相调和,不是由于社会上大多数的经济利益有冲突。社会上大多数的经济利益相调和,就是为大多数谋利益。大多数有利益,社会才有进步。

《三民主义·民生主义·第一讲》(1924年8月3日)

《孙中山全集》第9卷 第369页

物种以竞争为原则,人类则以互相原则。社会国家者,互助之体也;道德仁义者,互相之用也。人类顺此原则则昌,不顺此原则则亡。此原则行之于人类当已数十万年矣。

《建国方略·孙文学说》(1917—1919年)

《孙中山全集》第6卷 第195-196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