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一天(二)寒山寺——原创作品大好河山江苏 2010-06-22 22:23:12 阅读301 评论31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唐朝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写有《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韵钟声千载流传,寒山古刹因此名扬天下。也让你到苏州只要有时间就不能不去到寒山寺感受那千年的韵味。 现在水在桥在寺在,钟声倒是不时听见,客船就没有了,寒山寺最多的是各地的游客,挤挤咋咋... 寒山寺是我国十大名寺之一,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唐代贞观年间,传说当时的名僧寒山和拾得来此住持,改名寒山寺。传说寒山、拾得分别是文殊、普贤菩萨的化身,后来被人识破,两人就双双乘鹤而去。1000多年内寒山寺先后5次遭到火毁(一说是7次),最后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绪年间。 顺着满墙寒山寺的诗文,山门前香炉袅袅。走过大雄宝殿,就是那远远就能看到的妙利普明塔。古塔早已烟消云散,现在看见的是1995年秋建成的新塔,塔高42.2米,5层,呈正方形,为仿唐木结构楼阁式塔;塔刹为铜铸镀金,高9.6米,重12吨,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闪闪。塔外四周挂有108个风铃。爬上去看,塔内两层供奉着四面佛像。登上宝塔,东可望苏州古城,南观苏州新区和大运河,北眺虎丘和西面的狮子山,吴中美景几乎尽收眼底。塔院四周建有回廊,建筑气势磅薄。 寒山寺不仅有诗,有钟声,还有故事。从唐代开始,写寒山寺诗就不断,墙里墙外都是诗。还有那夜半的钟声,说是每天昏晨二时,都是鸣钟一百零八下,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不知道现在都是什么时候敲钟,不会是我们听到那凌乱的钟声吧。还有那寒山和拾得的故事,大概意思是这两个大小的哥们同恋一个姑娘,后来哥俩知道这回事,就先后离开姑娘出家,来到这寒山寺相聚修行,成了快活的和合二仙。。寒山执一荷枝,拾得捧一净瓶,披衣袒胸,作嬉笑逗乐状,显得喜庆活泼,这就是和合二仙的标准像。两人成佛还有妙语流传至今:寒山问拾得世间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 1 枫桥 - 2 寒山别院 - 3 山门 - 3 大雄宝殿 - 4 无字碑 - 5 - 6 祈福树上 - 7 - 8 和合二仙 - 9 - 10 - 11 塔院 - 12 法堂 - 13 塔一层的供奉 - 14 塔二层的供奉 - 15 - 16 - 17 - 18 - 19 塔前的小弥撒 - 20 也在打盹 - 21 法堂前的放生池 - 22 塔的守护 - 23 - 24 砖雕影背 - 25 - 26 - 27 - 28 清末光绪三十二年,江苏巡抚陈龙重修寒山寺时,有感于沧桑变迁,古碑不存,便请著名学者俞樾手书了这第三块《枫桥夜泊》石碑。其时,俞樾虽已八十六岁高龄,仍以其饱满的情怀,稳重的章法,浑圆的笔意,挥洒淋漓,一气呵成。俞樾作书后数十天,便倏然长逝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