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可能会有自己的“领地”,这个领地不一定是物理意义上的,而是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你觉得最舒服、最安全,你可以按照“老一套”来行动,不会有人指责(当然大多数时候是你忽略了这些指责),不会犯错,有着无比的安全感。
这个区域就叫做舒适区域(confort zone),这是一种心理学上的概念。这个概念处在职场中的读者应该非常熟悉,但是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不太了解。
从上面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出,在confort zone里面,你会感到安心,感到非常愉快,从个人体验的方面来说是非常不错的,因为这个区域具有以下特点可控(安全)、稳定(维护成本低廉)、优越于他人(一定的满意度),从而会让处于其中的人的个体心理上觉得舒适。
但是就好像井底之蛙一样,处在舒适区域的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地建立一种心理上的堡垒,拒绝改变,拒绝好的意见,更加拒绝走出自己的领地。显然这样是不能进步的。
不仅如此,固守于自己的舒适区域,不肯改变也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而且不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域,也永远无法得到成长,而个人的成长对于我们学生来说也许比什么都要重要。
而且,舒适区域中,有些东西是好的,是你可以继续保持的;同样有些东西是你应该舍弃、改正的。
下面是一些我身边的例子,可以很好地解释“不恰当的舒适区”的概念:
如果你肯试着走出去。做些改变,就会的到更多东西。这也是为何在舒适区域之外,叫做“最佳表现区”了。当然,会有一点压力,但是没有压力是不会进步的。
在走出舒适区的基础上,原来的“压力区”会从里向外地逐渐转变为我们新的“舒适区域”,这时候,你如鱼得水的范围增加了,你的生活和工作更加游刃有余了,同时,你也具备了向大范围的“压力区”探索的基础。
既然我们对舒适区域以及走出舒适区域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如何认识自己的舒适区域,如何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域呢?
和井底之蛙遇到的困境一样,我们首先要意识到“什么是井”。
对于一个想要进步的人来说,自省是最重要的。
就好像电脑需要定期整理磁盘,个人的定期自省也是自我完善的重要部分。
跳出你自己的生活,从高处俯瞰自己的全部,寻找自己的舒适区间会更加容易。有的时候你处于一个主观的立场,很难看出自己的生活中那些是阻碍进步的部分。只有深刻地自省才能发现一些有用的东西。如果你能做到真正客观地观察自己,你就已经在成功的道路上领先一般人很多很多了。
当然,幸运同时也是不幸的是,自省是(可以)需要训练的。
这个是自省的一方面,但是因为十分重要,所以特异提一下。
上面提到过,在你的舒适区域里,你可以按照自己的老习惯做事,并因此感到安心。可见,习惯是组成你舒适区域的重要内容。而对于自己习惯的改造,就变成了走出舒适区的重要步骤。 仔细检视你自己的习惯,看看其中有没有不好的,阻碍你进步的部分,是时候打破它们了!比如早上睡懒觉、抽烟、不运动等等恶劣的生活习惯是最好改变的,从改变它们开始。 另外一方面,试着养成新的、有益处的习惯吧。比如早睡早起、多读一点书,饮茶等等。
把你自己以前一直逃避的工作列一个清单,挑出一个最简单的尝试一下。
或者整理一下办公桌,收拾一下房间。
任何能够改变你当前环境和心态的事情都可以一试,任何一点小的改变都可能是有益的。
当然,这些小事一定要能打破你的舒适感,让你觉得难受,这才能被称作是进步的开始。
比如下决心学习一门新的语言之类。让自己有个目标,同时也给自己一点压力。从而把生活和工作从舒适区带入到效率区、学习区。
值得一提的是,在效率区间和学习区间(这两个大约相同)之外,有一个黑色的恐惧区间,到了这里,表明你的压力比你能正常处理的大得多,不但没有提高你的效率,反而给你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麻烦。千万要当心这个陷阱。
|
|
来自: jerryhuang > 《励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