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利他精神和利己主义:人性精妙的设计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东西二王 2020-10-09

利他利己的人性模型

在前面的文章里我已经论述过了,绝大部分人是兼具利他和利己两类人性,无非是谁多谁少的问题。

于是根据这个论断,将人性以坐标系的方式划分为四个象限:

利他精神和利己主义:人性精妙的设计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利他利己的人性模型

第一类人:损己利他我们定义为品德高尚(位于第二象限)

第二类人:利己利他我们定义为善良(位于第一象限)

第三类人:损他利己我们定义为自私自利(位于第四象限)

第四类人:损他损己我们定义为反社会(位于第三象限)

根据大家的日常认知可知,第二类人(善良)和第三类人(自私自利)占据了人类的绝大部分

而善良之人和自私自利之人的分界线在于利己但既不损他也不利他,这条界限在实际中代表的意义是存在于人类还未形成社会之时,没有人与人之间的交换行为,更加具有动物性的时候,个人行为产生的后果既不损人也不利人,当人类形成社会之后,利己但既不损他也不利他的情况已经较为罕见。

人性的稳定性和随机性

在现实的社会中,人性是极其复杂的,每个人都不会固定在唯一的象限内,也就是说个体的人性是在四个象限内随机出现,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场合下,也会在这四个象限中不停转化,但不同的人在每个象限出现的几率却并不一样,四类人在各自的对应象限内出现的概率更大。

举个例子: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在特殊的环境逼迫下,也可能做出损人损己的事情,一个反社会的人在某种感召下也可能做出舍己救人的壮举,一个平常善良的人也可能见色起意或者见利弃义,一个小偷也可能盗亦有道,但以上这些情况出现的概率较低。

人性的舒适区

人性除了具有稳定性和随机性的特性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性舒适区,绝大部分普通人的舒适区在两根红线之间的绿色扇形区域,分别代表什么呢?

第一象限的绿色区域:利己的同时利他,但自己得利>他人得利

第四象限的绿色区域:利己的同时损他,但自己得利>他人损失

通俗易懂的说:

第一象限绿色区域含义:我的利己行为在为自己谋利的时候,同时也让他人获利,但对我来说,我不希望他得到的比我多。

第四象限的绿色区域:我的利己行为在为自己谋利的时候,同时要损害他人的利益,但我希望以尽量小的他人损失代价获取自己的利益。

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人性的舒适区,却是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推手。怎么理解呢?

人性舒适区的两种情况从整体来看都是得利大于损失,这样一种巧妙的人性设计不知道是自然形成还是上天有意的设定,成为人类社会得以进步发展的重要人性动因。

为什么品德高尚却不推动社会发展

这张图也能解释为什么部分品德高尚的人却对社会不能起到应有的推动促进作用。

在人性模型的第二象限红色区域:当品德高尚的人损己>利他时,整体来看,就是损失大于得利。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的发展不能持续。(注意这只是理论模型的推导,并不否认这些品德高尚之人对于人性引领的伟大)

人性的流变趋势

在之前讲过,在社会领域套用熵增定律我觉得也是同样适用的,社会发展的自然趋势是趋向无序,组织性高的向组织性低的发展。

而人性的自然趋势也是遵从这样一个定律,从品德高尚到反社会的顺时针流变,即是:品德高尚→善良→自私自利→反社会。

这样一种趋势也是符合大家的日常认知的,在自然情况下,人不会自发的变成一个品德高尚的人,除非施加宣传教育、授予荣誉、获得社会认可等一系列外在影响。

而人性在四个象限的稳定性并不一样,人性舒适区的稳定性最高,由舒适区向品德高尚逆向流变和向反社会顺向流变都需要施加相当大的社会影响或者说社会能量,这成为社会稳定发展的人性基础。

人性向善而趋恶

绝大部分人都是渴望社会能出现更多具有利他精神的人,但因为人性流变的自然趋势是从从品德高尚到反社会的顺时针流变,所以由舒适区向品德高尚逆向流变所需社会能量>舒适区向反社会顺向流变。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使人变坏比使人变善更加容易。

推动社会进步的人性半圆

黄色区域和绿色区域的右上半圆均是得利>损失,这半面人性才能在整体上具有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而能获得最大得利的黄金区间就是第一象限的善良人区间(注意这里指的不是通俗意义上的善良人,而是在利己的同时能够利他的人),而黄金区间与人性的舒适区重合的只有第一象限绿色区域的扇形区域,这一区间是社会能够稳定快速发展的最为重要的根据地。

这一根据地具体含义是:社会应该尽量鼓励人们利己的同时能够兼顾利他,应该提倡但不宜过分要求人们去奉献自己服务他人,社会运行机制也应该与此配套。

下一篇将在人性流变的基础上分析社会流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