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景同情异 别具一格 - 与缪斯对话——王美春博客 - 南通博客 - Powered By ...

 mishoushu 2010-08-31

──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与李白《望庐山瀑布》(之二)比较谈 @D<(z '  
  F~RheQX[  
王美春 TPQ D||  
  dmk{XRp0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Q6Kg-zW  
   *-&z2  
  奔飞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S3o-=KYQ  
   B*; K&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Fr? Ve  
   eXs@u%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flJvx  
   4a+)9kMqiR  
  ——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j/Ol2T  
   G/3$Z/;:I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X\3D)=yL  
   BB7PKJ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TmWt\=IdQ  
   Tx?MuQEj+  
  ——李 白《望庐山瀑布》(二首之二) oJq167@  
   +q ]^T  
  位于鄱阳湖、长江之滨的庐山,自古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山上奇景颇多,瀑布便是其中之一。据周景式《庐山记》①记载,此瀑布在“黄龙南数里”,“其水出山腹,挂流三四百丈,飞湍于林,出峰表,望之若悬索”。如此胜景,极易触发诗人的灵感,为之欣然命笔。上录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一作《湖口望庐山瀑布水》)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二首之二),便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吟咏庐山瀑布的力作。这两首诗,皆写庐山瀑布,且皆着眼于远望,但二者同中有异,异曲同工。 +&A!&EIL  
T9LO|%  
   C3G^(M>\0  
  1.景色相同,情趣相异 Ia>:H6^'d  
   Hwfo~=O I  
  诗是以抒发诗人的情感为主的,所谓“诗缘情而绮靡”②,“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③。抒情诗自不必说,即便是山水诗,在模山范水时也往往抒发出诗人的感情。当然,不同的诗人对自然景色观赏的角度不同,当时的心境不同,感受也就不同,故其诗虽然歌咏的是同一对象,而各自蕴含的感情则相异。张九龄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之二)便是如此。这两首诗歌咏的是同一种对象 xmN__I\  
W9{|  
   xup:m3c  
  ——庐山瀑布,但由于诗人的地位、个性、心境等不同,诗中所蕴含的情趣也相异。张九龄于唐玄宗时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是开元时代的名臣。他伫立于鄱阳湖口,主要是在欣赏祖国的壮丽河山,盛赞“灵山多秀色”,因而,其笔下的瀑布既高远又多彩,从万丈高空的重云之间洒落下来,在日光照射之下,成了“红泉”,冒出紫烟,灿如彩虹。诗人这时位望通显,于此诗中喷发出来的是雍容华贵之气。 ;[|gX]r  
,~$&^^&sg(  
   ug9v,k~x  
  “谪仙”李白,狂放不羁,不愿阿谀逢迎,自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一生喜好游览名山,因而,他遥望庐山瀑布而吟诗,着眼于瀑布的云端飞泻,力猛气壮,无怪宋代大文豪苏轼针对徐凝的《庐山瀑布》诗④评述曰:“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戏徐凝瀑布诗》)。苏轼的评语虽未免过分,徐凝之作称不上“恶诗”,但徐作不如李白之诗思绪飞逸是确实的。李白与张九龄的咏瀑布诗情趣相异也是不言而喻的。 D+7nw3+n  
1s -4r  
   {=M0~:cpsu  
  2.繁简不同,别具一格 (.~ysW,  
   ],Q+6u !%  
  此处所谓“繁”,系指诗的描写角度多,笔墨铺展,而“简”则指描写角度单一,笔墨浓缩。二者倘若都能运用得恰到好处,则并无优劣之分,正如明代谢榛所说:“作诗繁简各有其宜,譬诸众星丽天,孤霞捧日,无不可观”⑤ +{e5IA  
。张九龄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基本属于“繁”的一类。此诗多角度描绘庐山瀑布水的远景,既写瀑布之高远,又现其多彩,状其声威等。诗人将瀑布置身于阳光照耀下的“多秀色”的“灵山”这一背景里加以描绘,以“万丈”与“迢迢”明言其高远,以“杂树”与“重云”衬托其高远,状其非凡的气势如在目前;以“红泉”与“紫氛”相映衬,凸现其多彩,并以“日照虹霓似”新颖的比喻既状其形,又绘其色,使阳光照耀下的多彩瀑布更为具体可感,从而,见其瑰丽的风采;以“天清风雨闻”状写其声威——晴空万里,遥望瀑布,似可听到其风雨交加的声响,其中的“闻”字颇为切合“望”之特点,正如明代钟惺评论此句所说:“惟望瀑布,故‘闻’字用得妙。若观瀑,则境近矣,又何必说‘闻’字?”⑥此诗状写瀑布,“繁”而得当,毫无繁冗之弊。 ^5t #Ku.  
fkb3[}'  
    >O|[/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之二),显然属于“简”的一类。此诗描写庐山瀑布,紧扣其雄奇壮丽下笔。首句巧借香炉峰的山势和峰名,将高耸的山峦比喻为天然的香炉,把盘旋在山巅的雾霭云气比喻为起自炉中的袅袅轻烟。此句看似与写瀑布关系不大,实则颇为有关,这是以庐山胜景之一的香炉峰交代诗中所写系庐山瀑布,而非其他地方的瀑布。次句以“遥看瀑布”点明诗题,以“挂前川”状写瀑布之状。后两句续写之,先以动态感极强的词语“飞流”、“直下”与数量短语“三千尺”直接状写奔腾直下、不可抵挡的瀑布,再以新奇的比喻兼夸张的笔法“疑是银河落九天”活现出香炉峰前飞流直下的瀑布的神态。诗中,“三千尺”与“九天”写足了瀑布的“长”与“高”,而飞流直下的瀑布与香炉峰飘渺轻盈的紫色云气相映衬,则使庐山瀑布更显得雄奇壮丽。此诗状写庐山瀑布,“简”而有方,以简见丰,耐人咀嚼。 bu'V;Y 9e  
eH 9 i3  
   sv1sPcy  
  一言以蔽之,张九龄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之二),吟咏的是庐山瀑布同一景点,而描写角度不同,繁简有别,情趣相异,别具一格,都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 nOMTyPt)9  
B~}2+cmt5  
   = B Ritr  
  【注释】 B&>"2 4W  
   jW_ AZi  
  ①宋·李f 等辑:《太平御览》卷七十一引,《四库全书》本。 J.BRHR0F  
   MD0b0  
  ②西晋·陆机:《文赋》,张怀瑾著:《文赋译注》,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第29页。 P;p+i6 I  
_z}h7nB6K  
   AE"GiLs|n}  
  ③唐·白居易:《策林四》,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第六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3551页。 vg9WSh4C  
<?_LAm# X  
   ~OD N   
  ④徐凝的《庐山瀑布》全诗如下:“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l KU`H:  
wMv 7.!=K  
   X=XrkN  
  ⑤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一,《四溟诗话姜斋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校点本,第4页。 UsN.0ChRu(  
H:G;Z>G  
   IaNQp"=  
  ⑥明·钟惺、谭元春合编:《唐诗归》卷五,明代刻三色套印本。 76R&X z  

 

*^+K_y(  

(原载《诗美的永恒——同题古诗佳作比较谈》,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zVNzi~*>:  
8B3'%at j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