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0余万名观众走进世界气象馆 感受气候变化的挑战

 棋中王 2010-09-02

  8月24日14时,上海世博园世界气象馆迎来了第50万名观众。有“云中水滴”之称的世界气象馆展示面积仅1200平方米,是一个小馆,每天却吸引了四五千名观众前来参观。

  在世界气象馆总代表、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看来,国内外观众对世界气象馆的热情,很大程度上来自全社会对于气候变化的高度关注。“人们越来越多地谈论气候变化,越来越积极地应对气候变化,在世界气象馆,大家可以看到关于气候变化的科学事实以及如何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

  设计充分融入低碳理念;展现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巨大危害    

  许小峰介绍说,世界气象馆的参展主体是世界气象组织,由世界气象组织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建设,并邀请欧洲卫星气象组织、地球观测组织联合参展。世界气象馆是世博园区内唯一的国际组织自建馆,也是世博会159年历史上出现的首个独立气象展馆。展馆主题是“为了人民的平安和福祉”。

  世界气象馆由四个扁圆球体结合而成,形如云状,被称为“云中水滴”。奇异的外形使其被评为“世博会奇特建筑”之一。外墙采用亮白色膜结构,膜布上均匀分布着4200个喷雾点。记者看到,当膜布上的喷雾装置开启时,气象馆宛如一朵飘浮在雾气中若隐若现的白云。

  世界气象馆建筑设计师吴晓飞表示,气象馆的设计充分融入了低碳的理念,采用的钢结构和膜结构材料可全部回收利用,既符合临时建筑的定位,又有展览建筑需要的亮丽外观。

  吴晓飞介绍,膜布上的喷雾装置全部开启时,不仅可以使馆内平均气温至少降低5℃,大大减少空调使用率,而且会释放出大量被称为“空中维生素”的负氧离子,让游客充分感受清新、清凉的“云中漫步”。此外,展馆内照明大量采用高效节能光源,有效控制能源消耗。

  步入馆内的“气候变化长廊”,“泰晤士河曾经结冰”等20个最为经典的图片瞬间,向参观者呈现了距今15000年以来,气候变化不断改变人类生存环境、影响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事实。

  副馆长刘欧萱告诉记者,气候变化长廊以“全球气候变化与城市的责任”为主线,参观者可以了解到全球气候变化给城市、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危害,同时通过模拟未来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的灾难,给参观者以心灵的震撼,从而提醒观众选择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从身边小事做起,节能减排,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世博气象台提供精细化现场气象服务;观众担忧气候不断变暖    

  在一楼一面巨大的屏幕前,几十名观众正在驻足观看新疆气象节目主持人畅静播报未来几天的天气预报。没过多久,大屏幕变成了一堵透明的玻璃墙,观众们惊讶地看到这样的情景:畅静正在屏幕后现场播报,她的旁边,几名气象预报员正在电脑前紧张忙碌着。

  随后,畅静快步从屏幕后的工作间走出来,和现场的观众互动交流。这样的现场播报和互动,每半小时进行一次。

  这里是世博气象台。“它既是世界气象馆的展示项目之一,又是一批国际气象领域最尖端的研究成果和技术的实践区,为世博会提供精细化现场气象服务。”上海市气象局局长汤绪说。

  上海世博会开幕以来,经历了高温、暴雨等天气的考验。有一天,上海市气象部门接连发出高温、暴雨、雷电、大风4种预警信号。按照“参展中有服务,服务中有展示”的理念建立的世博气象台,现场为世博会观众提供及时、精细的气象预报和服务,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汤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上海市气象局将会与卫生、旅游、质监等多部门开展联动,开发出更具实用性和指导性的气象预报服务产品,力争使气象预报服务更加精细、贴心。

  前些天,上海世博会遭遇了比较严重的高温天气,有几天的最高温度甚至超过了40℃。在炎炎烈日下参观世界气象馆后,不少观众深切地感到,面对全球气候日益明显的变暖趋势以及变幻难测的极端天气,加强气象预报是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不过,更为根本的还是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恶化的速度。

  来自山西大同的观众马赫表示,“我为目前的天气状况担忧,气候不断变暖,希望大家注意保护环境。”新疆观众樊鑫期待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气候变化并立即行动起来,“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改变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