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庆存院士直言人生有遗憾,有件事要“寄希望于下一代”

 道就是爱 2022-04-02

87岁的曾庆存院士是中国现代大气科学和气象事业领域专家。他不仅是中国大气物理科学发展的亲历者,更为中国数值天气预报和气象卫星遥感事业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参与发起的地球系统模拟装置为中国参与气候和环境谈判提供了依据。

曾庆存院士做客本期《鲁健访谈》,讲述了与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息息相关的三次重要人生抉择,同时也带来了受恩师相助的感人往事。

作为中国天气预报事业从无到有、再到世界一流的见证者,曾庆存始终坚持一个理念,“为祖国、为人民献身科学”,而这也正是他对科学家精神的解读。

图片

三次重要人生抉择

与中国气象事业息息相关

曾庆存见证了中国天气预报事业从无到有,从能预报到准确预报、再到服务全球的发展历程。他人生中的三次重要抉择,与中国气象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1952年,曾庆存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而后服从国家需要转到气象专业。“1952年抗美援朝,空军需要天气预报,需要高空风力预报,需要探空、监测。农业受天气的影响也非常大,当时面对的是长江水灾。所以我们必须要把中国的气象事业弄起来。”

上世纪70年代,曾庆存留苏回国后又一次服从安排,接手中国气象卫星研制工作,而这同样是一件从零开始的事情,难度超乎寻常,从确认方案到1988年第一颗风云A卫星上天整整走过了18年时间。

1990年,曾庆存参加了世界气候变化讨论会议。面对气候变化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异常激烈,在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曾庆存等中国专家陷入被动,压力大到失眠。回国后曾庆存立刻给国家科委也就是现在的科技部写了一封信,“人家打我们的东西,不研究不行。


曾庆存再次进入新的领域,开始研究世界气候变化。2021年6月,他参与发起的地球系统模拟装置”寰“正式启用,“寰”的计算数据为中国参与气候和环境谈判提供了依据。

破解气象难题之路

恩师相助得以继续深造

一路走来,曾庆存与同学并肩前行,在恩师的帮助下继续深造,最终破解气象难题,为世界数值天气预报核心技术打下坚实基础。

在大学期间,曾庆存称呼同班同学为“战士”,“我们班是模范班,大家相互帮助,保证每一个学习的战士不掉队。”大学毕业后曾庆存与哥哥都有机会赴苏联留学。然而家中生活困难,兄弟二人中得有一人留下就业赚钱养家,“我家里穷啊,我对哥哥说你比我大一些,你先去留学吧,我晚一点还方便。哥哥说你应该去,我留下来。”

二人互相谦让之际,北大谢义炳教授出手相助,“老师说,家里不就是需要十几块钱嘛,我每个月给你家先寄一点钱不就行了嘛。我非常感谢他。”惜才的谢义炳教授出手相助,兄弟二人得以同时继续深造。

1956年,曾庆存赴苏联科学院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学习,师从国际著名气象学家基别尔。在苏联学习期间,他研究提出了“半隐式差分法”,成为世界上首个用原始方程直接进行实际天气预报的方法,破解了此前天气预报准确率不高的气象难题,并一直沿用至今。

中国科学家的精神底色

为祖国为人民献身科学

曾庆存一生的选择始终与祖国的需要紧密相连。“以国家利益为重,不管是什么事,只要国家需要就一定想办法把它搞好。后来我当了所长,也懂一点东西了,不再单纯是国家安排什么自己就做什么,也会想什么对国家最有用、国家需要什么,要有创造性地走在前边,走深一步,探究新的路。”曾庆存称,这是科学家的职责所在。

“中国的科学家是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为祖国、为人民而献身于科学,这就是中国科学家的精神。”在献身科学、探究真理的道路上,曾庆存做出了很多牺牲,“当时家里很困难,弟弟因为要照顾家就没有上大学。我耽误了他的前程,这是我的一个遗憾。我没有好好报答父母,也是遗憾。”

在科研事业上,曾庆存也有遗憾,“写过一两篇世界首创性的文章就能说达到了科学的顶峰吗?不能这么想。中国气象学家是否形成了学派、在国际上有响当当的地位?其实我们是有这个志向的,从谢义炳先生开始就提出要建东亚学派,以我们中国的东西为主,我一直努力实践,时不待人,我老了,我寄希望于下一代。”

图片

来源:CCTV4《鲁健访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