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基础简化版 (GB 50007-2002)
重要提示
子程序界面
技术条件
-
编制依据
-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2);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
参数设置
-
计算方式
-
限制条件
-
□抗震验算
-
如果勾选“□读取计算程序的柱底内力”,当用户要求进行抗震验算时,程序自动判断所读取的各组组合内力是否有地震作用,对有地震作用参与组合的内力进行验算。
-
自行输入柱底内力时,如要进行抗震验算,用户输入的数据应是有地震组合参与组合的内力。通常情况还需要考虑无地震作用参与组合的其他柱底内力。
-
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的建筑详《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第 4.2.1 条规定。
-
□双向偏心
-
考虑双向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基础底面角部最大、最小压力值 pkmax、pkmin 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 pkmax=(Fk+Gk)/A+Mxk/Wx+Wyk/Wy; pkmin=(Fk+Gk)/A-Mxk/Wx-Wyk/Wy; 式中 F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值(kN),压力为“+”; Gk———基础自重及基础上的土重(kN) ; Mxk、My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力矩值(kN·m),此处,均取绝对值。 Wx、Wy———基础底面的抵抗矩(m3)。
-
考虑双向偏心的基础底面不得有零应力区,pkmin≥0。
-
hc
-
bc
-
bc———柱截面宽度(mm)。
-
若为圆柱,“bc”应输入“0”。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
地基土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 ξa
-
基础埋置深度 d
-
起始修正深度 d0
自重、土重
荷载效应组合值
-
竖向力 Fk
-
Mxk、Myk
-
Vxk、Vyk
-
附加荷载 Fk’
-
Fk'———附加荷载是除柱子内力外,基础梁等传来的外加荷载标准组合值(kN)。
-
可用以下三种方式输入,当输入数据多于一个时,数值之间用逗号(“,”)分开。
-
无偏心输入: 输入“Fk'”(共1个数):
-
弯矩输入: 输入“Fk', Mxk", Myk"”(共3个数):
-
偏心输入: 输入“Fxk', Ey', Fyk', Ex'”(共 4 个数):
-
正负号的规定:
-
Fk'、Fxk'、Fyk':压力为“+”;
-
Mxk"、Myk":采用右手法则确定其方向及正负值;
-
Ey':与 Fxk' 产生的 Mxk" 同号,即 Fxk' 作用点在基础形心下方为“+”;
-
Ex':与 Fyk' 产生的 Myk" 同号,即 Fyk' 作用点在基础形心右方为“+”;
-
程序判断用户使用的输入方式是根据在输入框中填写的个数。当输入 1 个数时,为无偏心输入;输入 2~3 个数时,为弯矩输入;输入 4 个数为偏心输入。
-
综合分项系数 γz
-
γz———荷载效应的综合分项系数,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值 S 与标准组合值 Sk 的比值,即 γz=S/Sk。
-
当“综合分项系数 γz”输入“简化计算”时,如果勾选“□读取计算程序的柱底内力”,取 γz=1.25;其他情况取 γz=1.35。
-
当自行输入柱底内力标准组合值 Sk 时,程序按 S=γz×Sk 计算出相应的基本组合值。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基本组合,可采用简化规则,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的设计值 S 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式 3.0.5-4 确定: S=1.35Sk≤R
-
当外接计算程序读取柱底内力基本组合值 S 时,程序按 Sk=S/γz 计算出相应的标准组合值。
钢筋
-
最小配筋率 ρmin
-
受拉纵向钢筋合力点至近边边缘的距离 as
-
as———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至近边边缘的距离(mm)。
-
程序判别 X、Y 两方向的弯矩,弯矩值较大的钢筋放在下层,弯矩值较小的钢筋放在上层。上层钢筋的 as'=as+d,程序根据基础高度自动取 d=12~25mm;
-
当有垫层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不小于 40mm;无垫层时不小于 70mm。
如何利用本程序计算条形基础底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