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融时报:国美牌中牌

 老-鱼 2010-09-06

凤凰网科技讯 9月6日消息,英国《金融时报》今日撰文称,黄光裕在5日晚间以个人名义发布的公开信虽然不谈及当下竞争,却撩拨着玩牌的人。这场国美之争,会跟牌的不是好汉,会扔牌的才是英雄。

以下是文章原文:

陈晓和黄光裕关于国美董事会控制权之争仍然停留在8月4日。

在过去的一个月时间里,二人所属的团队不断将各自的底牌掀开,公众在热闹的口水战和情理是非中看到的——只不过是双方更多的明牌而已。

赌局仍在继续,博弈揭晓在9月28日,当然这注定只会是一个阶段式的答案。牌局还将继续。在这场对弈中,既有赌场赌性,也是战场血性,斗的是心理和人情,比的是智力和物力。就算有人能够胜出这一轮,也终将是惨胜如败。

玩牌看人,跟牌或扔牌?

“我相信,我有新的开始------”9月5日晚间,黄光裕以个人名义向外界发布名为《我的道歉和感谢》的公开信,这个曾经的首富、杀伐决断的不惑商人开始以悲情的一面温和示人。

这篇475字的公开信所展示的黄光裕:首先是认罪伏法,其次是道歉感谢,再次吸取教训。虽然着墨不多,但是这份公开信用语凿凿深意颇多:是党和政府保护了国美帮助了企业,是员工长久的努力使得国美发展,国美是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企业,自己将以实际行动争取早日重返社会,更好地担负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牌局上有句老话:会跟牌的不是好汉,会扔牌的才是英雄。

在8月18日双方第一轮的公开信的正面对决中,黄氏家族并没有通过公开信严谨地表达己方意见,反而给对方“辩友”的公开信更好的辩论和立论基础。其后,国美董事局发出近5000字的 《致国美全体员工的公开信》,直接指出——董事会、管理层的职责到底该向谁负责?这份公开信称,“在情、理、法之间只有将法、理排在前,才能建立符合市场及公众价值判断标准的情,那才是真正的大爱长情。”

8月30日,国美发出一封“国美董事会致全体股东”的公开信。黄光裕方面的回应直到9月3日才交出:就是这份没有一字提及当下国美控制权之争的黄光裕的公开信。这也是黄光裕自2008年11月被公安局带走调查之后,他个人意义上的第一封公开信。

加上之前黄氏家族的表态:未来将进一步扩大管理团队的激励计划。用“金手铐”劝慰目前的管理团队,怀柔之心可见一斑。

不可否认,黄光裕的公开信大打攻心术。现任管理团队跟不跟牌?谁的名义跟,直接意味着谁来和黄光裕角力。在此之前,陈晓一直说这不是他和黄之间的争斗。

但这一封不谈及当下竞争的公开信,却撩拨着玩牌的人:跟牌还是扔牌。

大牌谨慎,小牌诈钱

牌桌子上的游戏:有牌死跟不松,没牌一诈到底。说到头是玩心玩人不玩牌。

贝恩24亿的赔款不要,一心要债转股,坚决捍卫自己在国美董事会的三个席位。看上去确实不像普通的财务投资人,不过这样的选择又非偶然。去年陈晓在谈及为什么选择贝恩时表示:只有贝恩同意保持黄氏家族第一大股东地位,同时也交代了贝恩要入主董事会的相关条件。贝恩的要求如一贯之。

时隔一年,黄家通过股东大会否决了贝恩的三名董事会成员的提名。黄氏家族不仅要第一大股东地位,还要董事会的控制权。

此时的董事会发生了什么变化?陈晓和孙一丁,王俊洲和魏秋立,都是国美的人,也是黄光裕当年信任的人,可是此刻似乎不再是黄光裕的人了。是因为不信任,还是因为不盲从,还是因为不想违规记过?

总之,他们虽然是黄光裕选出来代表国美的人,但已不全是黄光裕的人了。因为董事会不能代表第一大股东的利益了,虽然眼下的这个董事会最初的规则设计者正是黄光裕。、

那还是按照老规矩办,董事会上股份说话。截止8月31日,黄氏家族已经耗资2.9亿港元增持2.97亿股国美股票,黄家用实际行动表明自己捍卫第一大股东的决心。

某种程度上说,黄光裕和陈晓相比,黄光裕更不缺钱。多年的经营和钱生钱的底气,使得黄家在找钱的路上办法多多。随着黄光裕夫人杜鹃的出狱,黄光裕找钱的路应该更顺,因为他可以拿出的抵押物实在太多了。无论是押固定资产还是用当年保底救急的钱,杜鹃可以算作一个主心骨了。

黄光裕不缺钱,国美呢?

查阅一下国美上市以来的现金流数据:2004年是1,565百万元港币,2005年是1,079百万元人民币,2006年是1,451百万元人民币,2007年是6,269百万元人民币,2008年是6,029百万元人民币,2009年是3,051百万元人民币,2010年上半年是5,990百万元人民币……显然现任管理层交出了一份让投资者还算放心的答卷。机构投资者会在意大股东意志还是管理者的尽职?

正在路演拉票的陈晓和国美高管们希望赢得更多国美股东的支持,正如他们在公开信中所表述的那样。相关数据显示,黄氏家族和陈晓团队目前都保有4成左右的支持率,剩下的两成股东将左右着一场对决。

拉票已经到了关键时刻。

牌场无兄弟,愿赌服输?

此刻,黄光裕只是国美的大股东,他正在失去着对国美的核心控制。如今,他想扳回天平。对现任的管理团队是部分怀柔还是彻底怀柔?是和为贵还是“君”为轻?

但是眼下,拖累国美的正是国美的人事。作为一家公众公司,国美长期存在的公司制度缺陷被掀开了,而这场以金钱为武器的利益之战最终将重建规则。

对于国美事件,当下媒体的解读已经进入了多学科多门类,国美事件注定成为2010年中国资本市场最重要的新闻事件。

无论是创始人心态还是管理者心态,应该看到当下的中国:民营企业正游走在中国式伦理规则和国际性资本规则之间。创业者会从中思考公司的未来设计,打工者会想自己在公司中如何定位。

当然,还有危难时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

比如,潮汕帮在上个世纪包玉刚和李嘉诚们上演过一幕精彩的乡亲救助。但几十年后,机构投资者是否还愿意为这样的举动买单?

相关专题:

黄光裕陈晓博弈国美控制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