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月多情休笑我

 泛舟学海悠哉悠哉 2010-09-08
每当深夜人静之时,看到院中朦朦的月色,我便会不由自主的激动起来,思维也如脱缰野马,一发而不可收拾。今夜虽然“花不算好月未圆”,然庭院之中,月色迷离,四壁之内,静谧若忧,倒也别有一番情趣。不妨以月为题,笑侃几句。

  确切而言,今夜秋高气爽的北方夜空中,独自悬挂着一轮渐亏凸月。农历七月下旬的洛阳城,刚刚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夜空被奢侈的雨水洗得近乎黛青。娇娇的月光穿过夜空中残存的水雾,越发显得月色温柔。月下有一孤星,缺月伴孤星,像极了泼墨山水画中的留白,这般风景,怎生得娇媚可爱。

月光洒满庭院,低头凝视,只见疏影横斜,似有暗香浮动。关于此,大家文豪们描摹之语甚多。

巴金于《家》中如此说:“银白的月光洒在地上…夜的香气弥漫在空中,织成了一个柔软的网,把所有的景物都罩在里面…使人有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朱自清先生则感觉这“洒”字还不够味,便改为了“泻”字,原文说:“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在我看来,“洒”、“泻”二字各有其妙。月色如同天宫之水,满月则为倾盆之势,从天而泻;缺月则如瓢泼之状,缓缓洒落。

李白有诗曰:“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沈从文也有文说:“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仔细辨之,“霜”者,散乱而生,太白所见月光,想必洒在院中杂草小径之中;“银”者,光滑致密,沈老所见月光,定是落于那边城磨过的石阶上了。

今夜水气笼罩的缺月,平淡有余,而院中刚冲刷过的玉瓷白砖,光滑之极。如此看来,今晚夜色当以“洒银”为宜!呵呵…

仰望苍穹,这夜越发显得安静。此情此景,古之来着多有描述。我最欣赏东坡此句——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后人评说,其语意之高妙,似非食人间烟火。

说起苏轼,不得不透露一下,苏大学士是个大夜猫子,且多有文章为证。在黄州定慧院,苏老等到“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开始出没;在泉州承天寺,他日记中又直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到了密州更甚,竟然“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喝了个通宵。不过,事实也证明,在那个不能聊QQ的年代,但凡有此习惯者,多有佳句名篇流传于世啊!

东坡曾感叹:“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然而没过多久,他又出狂言:“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看来这明月到底是同于不同,苏学士也不晓得。

张泌也有言曰:“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然而晏殊却针锋相对的控诉说:“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这明月到底有情还是无情,意见也不一致。

相同还是不同、多情还是无情?古之贤者各抒己见,概无定论。最终,大文豪欧阳修坐不住了,一针见血的挑明了,“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其实六一居士有点“锱铢必较”了。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不过是文人惯用的“伎俩”罢了,何必较真呢?

关于这夜月的传世名篇,有人喜欢李白的《月下独酌》,有人推崇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而我自觉张虚弱的《春江花月夜》胜之多矣。

李太白之诗,重点不在“月”,而在“醉”。而且是大醉特醉!李白的孤高、桀傲、天真,文中尽可体现。

苏东坡之词,是月下买醉。借月示醉,以醉抒情!故而上阙豪放不及李白,而下阙明理过之有余。

张虚弱之诗,有“孤篇盖全唐”之赞!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全文如下: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细读此文,犹如品香茗般回味无穷。36个句读,句句皆可传世;15个“月”字,月月舒怀感慨 ;“春”、“江”、“花”、“月”、“夜”,字字皆含无限风韵。此诗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往所有题材,既非单纯描写山水的写景诗,也非沉溺儿女情长的抒情诗,更非一味格物致知的明理诗。闻一多赞之为“宫体诗的自赎”,誉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除此之外,吕本中的《采桑子》是不得不提的。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夜空明月,之所以千百年来一直被文人骚客拿来抒情,最重要的两点皆在于此。

私自总结一下月之特点,大致如下:

一者、“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时间上纵古阅今,易抒发历史感叹;

二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空间上纵横南北,寄托了无限思念;

三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形状上阴晴圆缺,可想到离散之苦;

四者、“乘兴轻舟无近远,白云明月吊湘娥”,外表上冰清玉洁,常暗喻美貌与情操。

想至此,又不免感觉古之文人幸运之极,今人想写一篇古体诗词,太为难了。古人写诗、填词、唱曲,可用的意象实在太多了!流水、落花、清风、皓月、玉阶、江楼、雕栏、滴漏……而今呢?流水脏了,清风臭了,落花少了,江楼成了旅游景点,滴漏进了博物馆,雕栏、玉阶则荡然无存。唯独这“明明如月”至今依旧如故。被锁在钢筋混凝土里的现代人,除了皓月当空,敢叫他“何处着相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