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为什么要放走曹操
新版《三国演义》,一开始还真没注意。后来看天涯上骂声一片,倒是起了兴趣。于是在皮皮影视上看了几集,结果一发不可收拾,连日来把95集看完了。不禁大呼过瘾。很久没有看到这么过瘾的国产电视剧了。 先说一个小细节,关羽为什么要放走曹操? 三国,可能是每个中国人从小时候就知道的一段历史了。孔融让梨、曹冲称象、望梅止渴,哪个小孩没背过几个故事和成语?这其中最令人称道的故事之一,关羽华容道放曹操,应该算得上一个。 以前关羽落过难,曹操收留了他。而且对他很好,三天一小宴、五日一大宴,每天吃过了还到镜街去唱卡拉OK。纸醉金迷,却仍然不能磨其志。后来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地跑了。当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义气”的代表人物——关羽,对曹操还是有些过意不去的。 这问题就来了,赤壁之战,惨烈异常,曹操大败。诸葛亮是什么人,“多智而近妖”。怎么可能特意派关羽去把守华容道?要知道,以诸葛亮和周瑜的战略智慧,完全知道,这华容道,是曹操大军经过多轮剧烈消耗之后,残兵败将必经的要道。也就是说,在那儿待着,就肯定能把曹操抓住或杀了。而关羽对曹操的歉意,连刘备都知道。这诸葛亮哪根筋犯了,派个关羽去? 据史说,诸葛亮早就夜观天象,知道曹操命不该绝。这话一听就扯淡。诸葛亮连自己命该不该绝都不知道、连刘蜀帝国何时灭亡也算不出来,怎么可能算出这个来。。据史又说,后来关羽回来后,诸葛亮对刘备说,知曹贼命不该绝,故意让二弟去做个人情,上应天命、又成全了关羽的义气美名。这段假故事,几乎成了人人皆知的一个典故了。 新版三国,则从大国之间的平衡来重新阐释了这一典故。 当时的曹操,属三方中力量最强者,类似于今天的美军。出动了八十万大军,攻打孙刘。这八十万军队,虽然精锐尽出、但并未倾国而为。不恰当地比喻一下,相当于美军在朝鲜战争对中、朝、苏。就算八十万军队尽失,曹操的主力还有、实力还在、根基还稳,复仇的力量仍然强大。美军即使太平洋舰队全军覆没,剩下的兵力,也不是一个中国能打得赢的。这一点,作为战略领袖的诸葛亮和周瑜,清楚得很——只能在一场战役中击败曹操、不能在一次战争中杀死曹操。 击败的后果,是使战略局势、力量对比、敌我心态等等发生变化,使得三方割据的局面得以形成。曹操考虑到如果再战,势必耗费举国之力,不利于经济发展和国力强盛。 而杀死的后果,就严重多了。曹操的后代继承人,无论是出于义愤、还是巩固自身王位合法性的考虑,都会举国来犯。说到底,朝鲜战争仅仅是一场局限在一个狭小区域的局部战争,交战的主力双方均未尽全部力量。要是双方都全力投入、在960万平方公里范围上倾力一战,结局自然是这些领袖都不愿看到的事。 这一处理,将战争置于政治的框架内,显出了真正的智慧和高明,表现出这部电视剧的高明,而且我个人感觉,也有利于真正地以史鉴今。比那些八卦的百家讲坛,要有益处得多。 类似情节,新版三国中还有一处,就是吕蒙杀了关羽,把人头到礼物带给孙权主子。孙主子一头是火,却又不好发作。便毒杀了吕蒙、把人头转送给曹操。这两点,表现出孙权作为一方领袖的过人之处。击败关羽是一回事,刘备吃个哑巴亏也不敢怎么样,因为必竟荆洲也是刘备从孙权手上骗来的。但杀了关羽,那是逼着刘备倾国来犯了。一个将军,不能只考虑战争,要多考虑政治。吕蒙自以为立了一大功,却没想到为国家带来了一场灾难。所以,二战还没结束,巴顿就被撤回美国,因为战争还没结束他就嚷嚷着要打苏联。而艾森豪威尔却能当上总统。孙权毒死吕蒙,对外宣称是病死,这样罪魁祸首没了。再把关羽的人头送给曹操,对外称是应曹操的命令夺的荆洲、杀的关羽。通过内、外两招,想转移视线。虽然不成功,但已经具备了一个领袖应该具备的素质。 遥想三国,风云变幻、波澜壮阔、英雄辈出、场面恢宏。既有勇气与力量的比拼,也有智慧与阴谋的较量;既有宏观战略、又有微观战术;将领横刀立马、文人一言万军。曹操不想当皇帝却一直是实际的皇帝,刘备想当皇帝却一直装呆装弱。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一片土地和舞台啊。象那种群雄辈出的年代,象曹操这样的人,都每晚睡觉防人暗杀,怎么可能出现那些低级的故事、弱智的典故。那应该是个句句含机峰、事事有背景、件件有由来的年代啊。
此剧导演和编剧,算得上是人物了。比如,曹操和儿子们间的矛盾,可以算是发挥出来的,但发挥得非常出彩。特别是曹操明知曹丕杀了曹冲,那种又痛心、又高兴的心态,演绎得极好。一代帝王,交权给什么样的继承人?当然是一个比自己不逊色的儿子。看到曹丕那种阴狠、赖皮、深沉,就算以自己最喜爱、最聪明的儿子为代价,曹操心中还是满足的吧。正如司马懿所言,曹冲是自己杀了自己。而且,就算曹冲不死,就算曹操让他当了继承人,恐怕曹氏王朝也延续不了几年。当然,算得了一代,算不了二代。就算曹操、曹丕,也断不知不过三代,江山姓司马。司马之阴、之深,史书并无过多记载,但一个终结了三国时代的人物,肯定是一位比曹操更雄才、比诸葛更多智、比刘备更善演、比孙权更大略之人。剧中对此人着墨很多,也非常可圈可点。全剧以司马懿教孙子唱歌而结束,儿歌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寓意深刻。 一部封建王朝史,多少雄才伟略的帝王,多少废帝自立的故事啊。后世屡有帝王解兵权,实在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啊。这个博奕,恐怕永远也解不开了。将军不造反,副将劝之;皇帝不杀亲,大臣劝之。因为副将想扶正、大臣怕换代。但将军也怕皇帝猜忌、皇帝又恐将军反目。最通俗的话:将军骂,老子打仗你享福。皇帝想,没我提拔能有你。 以史鉴今,世界风云,从来未停。既不称霸,也当图强。当年还知三足鼎立,不可让一方过强、也不可让一方过弱,平衡,才是第一真理。现如今反到不知应对了。美金之痒,卢布不可医、欧元可医否。不谈主义,又不谈利益,真不如鲁肃所言,没有朋友和敌人,只有对手。对手强时就是敌、对手弱时就是友。 对内而言,更有传统。古往今来,未见政治智慧超越中华民族者。对内统驭、中和调剂,从来擅长。未知今日为何屡屡投鼠忌器。孙权杀吕蒙后,说,这么多年,我一直忍受着这些都督们,现在,我终于可以好好当一回主子了。曹操死前喻曹丕,用司马防司马。产业再多,也没各怀绝技的将军和谋士们多啊。人皆可驭、何来经济不可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