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代玉器中"游丝毛雕"-守望者的天空-搜狐博客

 天上星星期二 2010-09-08

汉代玉器中"游丝毛雕"

分享
标签: 汉代玉器  2008-02-20 11:28

  汉代玉器中有一种阴刻细线,其线条形若游丝,细如毛发,后人称为“游丝毛雕”。这种线纹是用一种非常尖细的坚硬器物在玉器上进行雕刻,若用力不均,会出现叉道和若断若续的“跳刀”。此种特点在战国晚期就出现,但普遍应用则在汉代。后来宋、元、明时亦有出现,但线条又深又粗,而无“游丝毛雕”和“跳刀”感。这两者之差别,是今天识别汉或汉以后玉器的重要标志。

以下是一个螭形佩,其中就可以看到明显的毛发纹。

【长8cm,宽6.8cm,厚1.5cm。
 白玉,有褐色沁斑。体扁平,镂雕一螭,长脸厚唇,张口含尾,身饰又浅又细的毛发纹,通身盘旋成圆环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