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带你一起看馆藏之神人凤纹玉柄形器

 光明使者9988 2018-12-23

神人凤纹玉柄形器


神人凤纹玉柄形器拓片


        这件神人凤纹柄形器出土于陕西韩城梁带村M2号墓地,长17.8CM,宽3.8CM,厚0.6CM,西周中期。此柄形器用青白玉制成,器身上有少许的绺裂及棕红色沁,在局部有白化现象,柄底更为严重一些。其上部琢饰一只长尾的凤鸟,下部为鸟身的神人。

凤纹头部细图


       这是凤纹头部的局部细图,我们用红分箭头分了6个点来说一下:

       箭头1:此点我可以看到,有两条非常细,而且带有弧度的长线,一条延伸到凤鸟的眼睛部位;另一条延伸到的凤鸟的嘴角下方。此种细长的划线,一般是在玉器加工完成后打磨抛光时,因研磨砂不够精细,有较大的颗粒在玉表,往复滚动留下的划痕。而现代高速工具抛光留下的特点是,划痕非常地细密平行,成簇分布,因转速快,抛出来的光泽非常贼亮,刺眼。

       箭头2:大家可以看一下阴线端部的起砣出尖,相对是比较有圆钝感的(每条阴线都如此),这也是当时铜质砣具加工阴线留下的特点,阴线的横向截面为“U”字形。而春秋以后出现的铁质砣具,所琢制阴线的末端起砣出尖,相对较为锋利,阴线横向截面为“V”字形。现在高速砣具加工的阴线末端出尖则更加锋利,甚至会出现“跳刀”现象。

       箭头3:此处可以很清晰地看到,玉质自内而外已出现“饭糁”现象,若再严重一些,将出现局部钙化。

       箭头4:此处是“一面坡”阴线,从修磨的情况看,以当时的生产力还是有一定的误差的,在玉表及阴线的折角处,呈波浪形。现代加工工具做的“一面坡”,要么非常地规整,玉表和阴线的折角处无波浪形变化;要么看阴线的斜坡上有较大的凹凸起伏,感觉砣具非常“吃”玉,如刀切豆腐。

       箭头5:这个地方有些轻微的土蚀土咬,同时也有棕黄色的通过蚀咬坑斑,沁入了玉质肌理,过渡十分自然。

       箭头6:此处有一条绺裂,顺着玉质肌理,纵向穿过了“一面坡”未曾隔断,这也说明,是加工在先,入土在后。而现在尤其是借料仿古的赝品,正好与之相反,遇到这种较小的绺裂,阴线处大多会出现间断,也是就工在后,把绺裂给切断了。


绺裂横向穿过“一面坡”


神人头发部位的平行细阴线


       从此图大家可以看到,在西周时期,古人也是可以加工非常致密、平行的细阴线。如此之细的阴线,与表现汉代龙鬣毛的“游丝毛雕”非常似,但这与汉代的“游丝毛雕”有着很大的区别。主要还是加工砣具的材质及加工工艺上的区别,西周时期这种阴线砣痕的连接非常紧凑,大多是首尾相接,在放大镜下观之,如“串串肠”一般;而汉代的“游丝毛雕”则不定式,有时砣痕会首尾相接,有时会出现接砣歧出,就是所谓的“扫把尾”,偶尔有时也会出现砣痕首尾不相连现象。


       所以,当我们去看一件玉器,一定要综合去判定,不能单凭某一个点的对或不对来定一件玉器的真伪,入土特征和加工工艺是玉器鉴定中的重中之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