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古玉鉴定 玉友们请注意!又一批高仿赝品来袭!!! A面 B面 谷纹夔龙佩,长105.6mm,宽63.7mm,厚4.31mm,重46.2g。 各位,看到这件玉器的图片,如果不用高倍放大镜观察,无论从造型、纹饰、包浆、沁色等各方面看,你一定认为它是老的。但是,您错了,让我们一起仔细分析一下吧: 单从龙佩的入特征上观察,非常具有杀伤力,几乎能以假乱真!特别是刚刚开始学习古玉的朋友,相信其中会有不少人打眼。此种类型的仿古玉,近期频繁出现,所以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同时也不得不叹服现在仿古玉的造假技术日新月异,也正在不断地改进。 虽然这件玉器仿得逼真,但还是有很大的破绽: 边缘残口观察图 边缘处崩口观察图一 边缘处崩口观察图二 在边缘的崩口内,包浆不统一,崩口内部生涩,无包浆。在图二中,如此长的崩口,宽度、倾斜度完全一致,而且玉质崩碴的走向也同为一个方向。由此可以断定,崩口是人为修上去的,采用了高速、单向的电动工具加工。 再看下面几图: 谷纹阴线观察图一 谷纹阴线观察图二 尾部阴线观察图 边缘处加工痕观察图 从以上60倍放大图看,破绽就非常明显了: 1、沁色无沁门,在玉质表面呈晕散状,而且玉质无肌理,应为合模压制而成; 2、浮雕谷纹减地处,完全呈一平面,无古代工艺减地平面的起伏现象; 3、阴线内无砣痕,圆头圆尾,毫无起砣、落砣及接砣的痕迹,阴线宽窄、深浅完全一致,且生涩、无包浆; 4、在龙佩的边缘处,留下了长而且完全平行的修磨痕。 根据以上分析,此件龙佩应为合模压制成型后,又用电脑雕刻机雕饰纹饰、然后修边剔除合模线,最后再手工用高速工具,在边缘处打出崩口,进行做旧而成。 此件玉器最大的破绽就在阴线的加工工艺特征上面!!! 虽然现在伪古玉大量充斥市场,但是:只要从入土特征和加工工艺两个本源问题相互结合来鉴定出土古玉,基本上不会打眼,这两方面是出土古玉鉴定的重中之重,是鉴定的根本,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然后再利用纹饰进行断代,研究文化才有据可寻。如果连玉器的真假都还没有解决,先单纯地断年代、谈文化,将无任何意义! 下面这件伪战国龙纹璜也是异曲同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