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德义德行卷3——图强篇解读

 尚和蒙学教育 2010-09-09

安德义德行卷——图强篇解读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作者:安德义
 

  【题解】

  上篇谈“立志”,立志当作强者,本篇谈“图强”。“图强”当先识“强”,什么叫“强”?儒、道两家颇有区别。孔门师徒论“强”有三种,一种是南方之强,一种是北方之强,一种是中庸之强。南方之强,强而温柔,北方之强,强而刚强,温柔乃强之弱,刚强乃强之强。皆有“过犹不及”之嫌,中庸之强,要求“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独立而不迁”,同流而不合污,内刚外柔,内方而外圆,内直而外融。柳下惠即属“和而不流”之类,中庸之强者的典型。他“不羞污君,不辞小官”,坏蛋手下谋事也行,小官吏也不推辞。被抛弃不怨恨,守穷困也不忧愁。“与乡人处,由由然不忍去也。”你就是你,我就是我,虽然你一丝不挂裸呈与我侧,我内心清洁你也不能污染我。这就是中正平和之强,“和而不流”之强。

  道家之强,风格迥异,层次更高,更难做到。它比儒家探讨的南方之强,还要柔弱百倍。老子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老子认为,初生之人虽为柔弱,实则刚强。垂死之人,肢体僵硬,形曰坚强,实则腐朽,犹如草木。“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初生之草,如初生之人,草之柔脆,如人之柔弱,看似孱弱,实则刚强。草之枯槁,如人之坚强,形强而实亡。所以老子认为:“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他进一步说:“兵强则灭,木强则折。”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老子认为真正强的状态是“强大处下,柔弱处上”,他坚信“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儒家中庸之强可以学而行之,道家之强可以体而悟之,各有精妙之处,不可不知,不可不察。

【原文】

1、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①,惟我与尔有是夫②!”子路曰:“子行三军③,则谁与④?”子曰:“暴虎冯河⑤,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论语•述而篇》

【注释】

①舍之则藏:舍弃就藏匿,意即隐退。舍,舍弃,不用。  ②惟我与尔有是夫:只有我和你有这种态度吧。尔,你。是,这种。夫,语气词,相当“吧”。  ③行三军:指挥军队。行,率领,指挥。三军,古代大国有三军,每军一万二千五百人,这里指全军。  ④谁与:和谁一起。与,一起,共同,动词。  ⑤暴虎冯(píng)河:赤手空拳与老虎搏斗,不用船只徙步过河。

【翻译】

孔子对颜渊说:“用就施行,不用就藏匿,恐怕只有我和你能这样了!”子路问:“先生如果率领三军作战,选谁作你的助手。”孔子说:“赤手搏虎,徙步过河,死也不后悔的人,我不会和他共事的。一定是,遇事格外谨慎小心,善于谋划而后再做决定的人。”

【解读】

本章记载孔子对颜回的赞赏以及对子路争强好胜的批评。

孔子、颜渊、子路师生三人,颜渊尚文,子路尚武,一文一武两个弟子同居一室,孔子坐,弟子立。孔子对颜渊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意思是:“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卷而怀之”。又如孟子所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是孔子给他弟子指定的两条道路(中国的知识分子几千年来也信奉这两条道路),或“仕”或“隐”;或“行”或“藏”。孔子说,能做到这一点的恐怕只有你和我啊!颜渊、子路是孔子最喜欢的两个学生。子路听到孔子对颜渊如此高的赞扬,冷落了他。孔子话刚一落音,他便率然而言:“您率领三军打仗,那么,谁做你的助手呢?”子路的问话,自有其迂腐之处,文之能“行”能“藏”,有颜渊,我虽不服气,但无话可说,但武之行军略地,非我莫属。在老师面前不敢讲武斗狠,只好说“子行三军,则谁与”,谁做您的助手呢?其实子路心里要说的却是我带三军去打仗,谁跟着我呢?“我行三军,则谁与?”即便是他口头问的“子行三军,则谁与?”至少他希望得到“唯我与尔有是夫”的答案。孔子当着子路的面盛赞颜渊,本来运用的就是旁敲侧击的教育方法,潜移默化,要子路虚心学文,加强修养。谁知他侧面教育不行,不仅听不进去,反而仍然表现出争强好胜,出言不逊。孔子则转侧面教育为当面批评,而且言辞非常犀利,毫不留情。“空手打虎,赤脚趟河,死也不后悔的,我才不和他一块儿去打仗呢!”孔子劈头一阵批评,语气果决,“其言也厉”,批评只是反面赌截,不能没有正面疏导,孔子话锋一转,语气平缓,“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诗云》:“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战战兢兢”,讲的便是“临事而惧”;加之“好谋而善断”便是勇而有谋的理想人格。孔子既有旁敲侧击,又有正面批评;既有当面堵截,又有“循循然善诱”正面疏导,教育家从事教育,常常是多管齐下,多种方法同时运用,有时是一石三鸟,有时是三石一鸟,均有异曲同工之妙。

【原文】

2、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①,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②?宽柔以教,不报无道③,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④,死而不厌⑤,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⑥,强哉矫⑦!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⑧,不变塞焉⑨,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中庸》第10章

【注释】

①与:同“欤”,表示疑问的语气词。  ②抑:或者,还是。而:你,在这里作第二人称代词。  ③无道:指违反治国与做人原则的言行。  ④衽(rèn):古代人睡觉时铺垫的席子。此处当意动词用法。金革:指作战使用的兵器和铠甲。  ⑤厌:这里是后悔的意思,不厌即不后悔。  ⑥和:指待人温和、顺从。流:流动、随大流,迁就别人的意思。  ⑦哉:古汉语中表示感叹意义的语气词,常用于句尾,但此处用在句中。矫:强壮的样子。  ⑧有道:国家安宁。  ⑨塞:阻塞、堵塞,不通达的意思。这里指穷困潦倒时个人的志向。

【翻译】

子路问什么是强。孔子说:“你是问南方之强呢,还是北方之强呢?或者是你所需要的那种强呢?通过宽厚柔和的途径教育别人,对于那些肆无忌惮胡作非为的人不加报复,这是南方的强,君子具备这种“强”。睡觉时头枕着兵器用铠甲当席子铺在地上,死了也不后悔,这是北方的强,强者具备这种“强”。所以君子与人和睦相处但又不同流合污,这才是真正的强大啊!保持中立,不偏不倚,这才是真正的强大啊!国家有道时,不改变自己一惯的志向,这才是真正的强大啊!国家无道时,至死也不改变自己的志向,这才是真正的强大啊!”

【解读】

子路刚勇威猛,耿直好勇,好胜好强,他向孔子问强。孔子回答他的强有三类“南方之强”,“北方之强”和“中庸之强”。

“南方之强”,因南方气候温和,多潮湿多雨水,因此南方之强偏于温柔,主张“宽柔以教,不报无道”。用宽和温柔以教导百姓,对待他人,对于无道之人,不予报复。这类强,多以宽恕待人,多以涵容面世。这种强固然很好,但容易偏向过分柔弱。这一类强是“君子居之”。

“北方之强”,北方天气严寒,冰天雪地,冰凝雪冻,因气候而铸就刚勇凌厉的北方性格。这类性格,刚勇耿介,宁死不屈,宁折不弯,暴虎凭河,死而不悔,以盔甲为垫席,以刀枪为枕衾,死不足惜。“北方之强,强者居之。”这种强,内刚外亦刚,内强外亦强。这类强者耿介彪正,临危不惧,临难不苟,人格可敬,人品可嘉;但不善保护自己,不善谋划,凡事凭一腔热血,奋然前行,计其功而不计其利。子路即属“北方之强”,孔子一向不主张子路的这种奋不顾身的强。

真正的强应该是“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国有道不变,国无道至死不变”,内藏刚强,外示浑厚,和谐相处,但不同流合污;即便有时“同流”,但绝不随俗而“合污”,遗世独立,耿介不迁,中流砥柱盘石般的坚定而不偏倚。邦有道则仕,邦无道或仕或隐,但自己内心的贞节,内心的主张,骨子里的志向绝不改变。内方外圆,内刚外柔,虽有外圆外柔之权变,但绝不改变内心之方正,内心之刚直。这就是中庸之强,这类强也是“君子居之”。

同为君子,亦有高下之分。君子有三等,仁君子,智君子,勇君子。南方之强属于智君子,北方之强属于勇君子,中庸之强属于仁君子。“仁者无敌”,中庸之强又称仁者之强。仁者之强无敌于天下。

【原文】

3、人之生也柔弱①,其死也坚强②。草木之生也柔脆③,其死也枯槁④。故坚强者死之徒⑤,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道德经》76章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道德经》78章

【注释】

①柔弱:指人体的柔软。  ②坚强:指人体的僵硬。  ③柔脆:指草木枝条的柔软脆弱。  ④枯槁:指草木死后变得干枯。  ⑤徒:类。

【翻译】

人初生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后身体就变得僵硬。草木活着的时候枝条是柔软的,死后枝干就变得干枯。

所以坚强的东西是趋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的东西是趋于生存的一类。因此,军队兵力呈现强大也就会遭受挫灭,树木变得粗壮强大也就会遭受砍伐。

凡是强大的趋向下降,凡是柔弱的趋向上升。

弱能胜过强,柔能胜过刚,普天下没有人不知道这个道理的,可是就没有人肯实行。

【解读】

本章谈道家之强,道家以柔弱为强。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在善良方面,他要求“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在强弱的问题上,强调示弱不示强。他认为:“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人之初生如婴儿,既柔软又弱小,事实上他孕育着蓬蓬勃勃的生机。他是生命的象征,是真正意义上的强大,他的强大藏于机体生命之内,而未昭显于外。当我们真正感觉到他的强大的时候,这类强大距离生命的尽头已经不远,“其死也坚强”,死亡之躯,给我们的强却是坚挺、强硬。道家的强与儒家的强相比,道家强调以弱为强,以柔为强。老子说:“弱之胜强,柔之胜刚”,道家认为这种真正意义的强,世人也知道,世人也明白,世人却不知道应该如何去运用。“天下莫不知”,天下却“莫能行”。老子惟恐人们不知道柔弱之强的奥妙,也形象的以草木设喻“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草木之初,勃勃生机,犹如婴儿,临近秋霜,逼近严寒,则枯槁败落。因此,老子断言:“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兵强则灭,木强则折”。而且他坚信:“强大处下,柔弱处上”。道家的以弱为强,以柔为刚的思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难以尽善尽美地去做到,但有此一强,装在心中,临事多思,可收终身之益。

【原文】

4、心平气和,而有强毅不可夺之力;秉公持正,而有圆通不可拘之权,可以语人品矣。

明•吕坤《呻吟语》

【翻译】

心平气和,而有刚强宏毅不可改变的气势;秉公执正,善于圆通却又不受拘束能通权达变的人,方可以与之论人品。

【解读】

本章谈儒家中正平和之强。

本章是明代思想家吕坤在《呻吟语》中的一段文字。他提出八个字的人品观“心平气和”,“秉公持正”,即“安重深沉”。“安重深沉是第一美质,定天下之大难者此人也,为天下之大事者此人也。刚明果断次之,其他浮薄好任翘能自善,皆行不逮者也。”“心平气和而有强毅不可夺之力”。强,从硬度上讲,即刚强;毅,从韧度上讲,即弘毅;夺,从外力角度讲,即改变,不可夺,即不可改变。“心平气和”则是刚柔兼济,内若盘石,外若柔丝,刚强柔韧而不可改变。“心平气和”是内修,内力。“秉公持正”是外用,外力。秉公,公则平,公则明,公则真,公则正;秉公则能持正;持正方能秉公。秉公也罢,持正也好,公正不是目的。秉公于天下,持正于天下,方是公正之要义。公正而僵化,公正而不通权变,公则无益,正则无益。内公正,外权变,内德而外义,方能施公正于天下,公正而不通权变,乃公正之迂腐;权变而偏离公正,则奸佞昏庸。既有秉公持正之懿德,又有圆通不受拘束之权变,方是人品之上者。

【原文】

5、至于强毅之气,决不可无,然强毅与刚愎有别。古语云自胜之谓强。曰强制,曰强恕,曰强为善,皆自胜之义也。如不惯早起,而强之未明即起;不惯庄敬,而强之坐尸立斋;不惯劳苦,而强之与士卒同甘苦,强之勤劳不倦。是即强也。不惯有恒,而强之贞恒,即毅也。舍此而求以客气胜人,是刚愎而已矣。二者相似,而其流相去霄壤,不可不察,不可不谨。

曾国藩咸丰八年正月初四《致沅弟》

【翻译】

刚强弘毅的气势,一定不可以缺少,然而刚强弘毅与刚愎自用是有区别的。古话说,战胜自己才是刚强。说强迫自己约束自己,强迫自己宽恕别人,强迫自己才是最好的方式,这都是战胜自己的意思。比如不习惯早起,而强迫自己天未亮便起床;不习惯端正庄重,而强迫自己坐得端正站得笔直;不习惯劳作,而强迫自己与士兵同甘共苦,强迫自己勤劳不倦。这就是刚强。不习惯持之以恒,而强迫自己持之以恒有始有终,这就是坚毅。舍弃这些品德而想用气势去胜别人,则是刚愎自用。这两者相似,但却相去甚远,不可以察明,不可以不谨慎。

【解读】

本章是曾国藩论“强”。

“强毅之气”,强,即刚强、坚强;毅,即弘毅、柔韧;强毅之气,即由内而外、心平气和、安重深沉、刚强柔韧的一种气势,犹如孟子笔下的浩然之气,至大至刚至强,充塞于天地之间。刚愎倔强,强而固执,自以为是,我行我素,天马行空。刚愎与骄矜客气相近。强毅与中庸之强相近。强毅与刚愎表面相似,而实际相去甚远,细言之,强与自胜相近。老子说:“自强之谓强,胜人之谓力。”战胜自己即为“强”。曾国藩所说:“强制,强恕,强为善”,强起,强劳,强敬,强有恒,皆为自胜,刚愎则是虚张声势,夸张敷衍而已。所以曾氏认为:强毅与刚愎,二者形似,而其实质却有天壤之别。

【原文】

6、和而不流的故事:

柳下惠不羞污君,不辞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与乡人处,由由然不忍去也。“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故闻柳下惠之风者,鄙夫宽①,薄夫敦。

《孟子•万章下》

【注释】

①鄙:狭陋。

【翻译】

柳下惠不因为侍奉坏君为可羞,也不因为官小而辞掉。立于朝廷,不隐藏自己的才能,但一定按他的原则办事。自己被遗弃,也不怨恨;穷困,也不忧愁。同乡下佬相处,高高兴兴地不忍离开。他说:“你是你,我是我,你纵然在我旁边赤身露体,哪能就污染我呢?”所以听到柳下惠风节的人,胸襟狭小的人也宽大起来了,刻薄的人也厚道起来了。

【解读】

本章为孟子盛赞柳下惠“和而不流”的强者风范。

柳下惠,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即展禽。展氏,名获,字禽,又称展季。因食邑柳下,私谥惠,故称柳下惠。臧文仲执政时任士师(掌刑狱之官)。《论语•卫灵公》:“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其品行甚高尚,与伯夷并称夷惠,亦有“坐怀不乱”之佳话。《论语》一书中记载他:“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被贬官三次,仍然坚持“直道而事人”,仍然谨守父母之邦。他耿介刚正,同时也和而不流。孟子称赞他“圣之和者也”,他是圣人中能够与世和谐的人。他不因污君而不仕,不因官小而不为,出仕一定竭尽全力,展现才能,努力工作,凡事循规蹈矩,“必以其道”;三次被罢黜贬官绝不怨尤,“遗佚而不怨”;遭受困厄灾祸也不忧愁,“厄穷而不悯”。更为可贵的是,他与普通百姓相聚相处,高高兴兴的不忍离开。他的口号则是“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你就是你,我就是我,你虽然裸呈于我身旁,我和而不流,流而不污,中立而不倚,你怎么能污染我呢?这便是遗世独立,耿介中正,内强外柔,内方外圆的强者形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