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宣县农机校发展途径浅议

 推土机个人图书馆 2010-09-09

武宣县农机校发展途径浅议

武宣县图书馆  张招伴

武宣县农机校是武宣县唯一的有农机驾驶员、农机技术培训资质的单位,承担着全县农机驾驶员、农机具操作手的技术培训工作。学校自1974年月6日成立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及关心支持下,曾为全县农机培训了数以万计的各类拖拉机驾驶员、农机具操作手,为全县农机增产丰收、振兴武宣经济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农机新机具新技术不断涌现,党和政府发展农机优惠政策的不断推行,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热情不断高涨。目前,县农机校已明显跟不上形势发展要求。要顺应当前农机发展需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各种农机具在农业生产、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当好农机发展的排头兵,农机新必须切实解决好当前存在的几方面的问题。

一、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教学基础设施薄弱。学校自1974年成立以来,几乎没有添加新设备、新仪器。学校现存的电教模型和机械挂图是1977年购买的工农—12型手扶拖拉机和丰收—37中型拖拉机。拥有的教练车:用拖一台、方拖二台,是1984年购买的,多功能拖拉机一台是2003年买的旧机,大拖是根据培训需要临时借用的。这些教学基本设备老化,根本不适应现在教学需要。

(二)培训用教材与新机具、新技术不配套、不协调。目前学校使用的教材是广西农机监理总站编写的《拖拉机驾驶员考试读本》。这一教材只注重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考试题库内容,模拟试卷、考场规定、基本安全常识等,只是为发应付驾照考试。而农业机械的结构、工作原理、操作技术、维修保养知识等内容则相当少,而且都是针对上世纪的农业机械而言,对现在农民普遍使用的多功能、大型拖拉机、新推广的水稻联合收割机、水稻机动插秧机等新机具新技术的教材却没有,培训内容偏少,培训效果较差,影响了农民的学习兴趣,是近年来农机因使用保养不当而造成经济损失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学校师资薄弱,且缺乏教学经验。目前,党校有教职员工13人,其中文化结构:大学1人、大专4人(属函授非农机专业)、中专5人;技术职称:工程师4人、助工5人、技术员2人、高级工1人、中级工2人。他们虽然大多数都是农机中专毕业,有一定的农机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但他们都是上世纪80年代毕业的,专业知识老化,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同志原来是从事农机管理、农机监理工作的。他们中间只有一人执有教师资格证,大多数缺乏教学经验。即使是有资格证的教师,因没有机会走出去,请进来与新机具新技术接触,更新知识困难,难以胜任对新型农机具的技术培训要求。

(四)学校生源不足和培训对象单一。学校培训方法不灵活,培训内容不适用、方法简单、内容枯燥,影响培训质量等因素,机用自觉参训率相当低。根据县农机化管理中心2006年底统计,全县拥有大、中、小型种类拖拉机及联合收割机共计5894台,而全县持有有效农机驾驶、操作证仅有2256人,按一机一证要求达不到39%。这说明农机校生源的潜力是很大的。另外,由于学校的2力量、教学设施和外部条件的制约,目前学校只能开展单一的拖拉机驾驶员培训工作,严重制约了学校自身的发展。

二、存在问题解决的办法针对农机校存在的问题,应采取加强宣传、广开生源、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率,搞好师资队伍建设及增加资金投入等对策与措施。

(一)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当前,党和国家将工作重心转向了“三农”问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已成为当前的中心工作。农村经济要发展离不开农业技术的普及,这就给农机校提供了发展空间。农机校要大力宣传党中央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给农机培训以政府倾斜和增加对农机校的投入。根据多年来的发展状况,单靠党校本身的发展壮大是相当困难的,只有通过上级主管部门在人、财、物上给予支持,增加基础设施投入,如投资购买新教练车、新的电教设备、解决教练场地等,才能为搞好农机培训工作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首先要对教材进行改革,学校原来用的教材知识老化,而且内容主要是应付驾驶证的考试,内容简单、枯燥。初学者想通过培训来了解掌握农机具的构造、工作原理、维修保养等知识和技能根本不可能,明显不适应当前农机新技术新机具不断涌现和农民购买农机热情不断高涨的发展要求。要顺应这一发展要求,在国家或自治区对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统一教材尚未出台前,学校要认真组织师资力量,根据我县农机发展动态和机械主要作业项目,编写适合农民口味的“农机乡土培训教材”。教材内容应包括:驾驶证的考试内容、多功能和大型拖拉机、水稻联合收割机等新机具的构造、工作原理、维修保养知识和甘蔗机械深耕深松,机械中耕培土、施肥、水稻机收、机械化育秧技术等机械作业操作技能。文字要通俗易懂,针对性强。其次,学校教学不能只靠教材和课堂说教。要充分利用电教模型、机械挂图、场地驾驶、机械维修车间、机械作业实践基地、现场施教,保证学员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更快更好地掌握教学的知识和技能。再次,学校要采用灵活多样办学形式,转变办学思路和方法,变等学员上门办学为登门培训。送教上门、送教下乡,方便于农。对偏远的山区且经济不发达,承受能力差的驾驶学习培训,要采取两步培训:第一步,学校组织教师深入到农机户家中开展技术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在农机具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现场传授有关农机知识。第二步:以乡或村就近集中培训形式多样化,培训内容更适用更精彩。

(三)广泛宣传,依法治机,拓宽思路,挖掘种类生源。各级农机管理、监理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车张贴广告标语,深入乡村田间地头执勤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有关农机法律观念,齐抓共管,严历打击“黑车非驾”,凡发现无证驾驶操作拖拉机的,除加大处罚力度外,都要强制送学校培训。同时,农机校要转变观念,拓宽思路,立足农机,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在办学思路上,要打破培训项目单一的办学模式,努力争取与公安部门联合举办汽车和摩托驾驶培训班;与工商部门联合举办农机修理工等级考核培训班;与劳动人事部门联合举办职业技能鉴定认证和职工岗位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技术培训等。做到社会需要什么,就能培训什么,充分发挥农机校的自身优势,不断挖掘各类生源,提高办学效益。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提高农机培训质量,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改变学校教职员工学历偏低、教师和后勤人员比例失调现状,由人事部门选配具有较高学历、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且热爱农机教育事业的人充实到农机校任教,政府、学校要制定有关政府,鼓励在职教师通过进修和自学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其次,县农机化管理中心、学校领导要经常组织教师走出去,请进来及时了解掌握各种农机新机具新技术信息,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知识,再次,建议自治区、市农机管理部门及时组织编写适合农民机用口味的新教材,同时,要经常性地创办各类教师培训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造就一支业务素质高、爱岗敬业精神强的农机师资队伍。农村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