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黑龙江农机经销商的千古奇冤——十问黑龙江农机补贴整改

 新用户5788k1YB 2022-08-27 发布于黑龙江

Image

作者:得胜

编辑:三农拓客

本文约6000字,约需5分钟读完。

Image

在黑龙江的大地上,正上演着农机补贴历史上空前绝后、声势浩大的一幕:黑龙江的农机补贴整改工作。在这一史无前例的风暴当中,广大的黑龙江农机经销商苦不堪言,度日如年,人人自危,有的甚至可能家破人亡。

国补资金巨大缺口是省补造成的,制定省补的人,为了推卸责任,拿经销商高开发票说事,面对不合理的处罚和所谓高额的“违规资金”,经销商正经历着农机历史上的千古奇冤。

一、农机整改方向是否有待商榷?

方向很重要,干什么事情如果方向错了,再努力也是徒劳的,干的越多,错误越多。

怎么整改农机补贴其实没那么复杂,国补资金按照原来的承诺足额兑现,对于虚开(高开)发票的农机具取消省补,已经兑现的追回,因为省补跟发票有关系,何为省补?国补资金数额加省补资金之和不超过发票的百分之五十,发票数额越大省补的资金数越大。同时省补资金不能超过国补资金的三分之二,国补资金是定额补贴,是由省农业农村厅批准的,发票数额再高购机户也没有多得一分钱,还是你宣传的补贴系统自动生成的数额,而发票(高开)虚开导致不应该获得省补的购机户获得了不当得利,理应追回或取消,用省补资金填补国补资金的缺口,这样处理才符合实际,符合民意!

二、造成国补资金短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19年,黑龙江别出心裁的出台了秸秆综合利用还田机具累加补贴的政策,也就是说同一台机具在享受了国补资金的基础上再补贴一次(简称省补),最终用户花很少的资金买到了所需机具。

在省补政策的拉动下,黑龙江农机市场2020年掀起了销售狂潮,价格是市场的重要杠杆,决定着市场销量,如200马力拖拉机及以上购机户享受二补之后很多品牌花5万元左右,这么便宜的机具能少卖吗?机具的销量大增导致了国补资金的严重缺口,数额高达20多亿元。虚开发票(发票价高于销售价)是补贴额相近省份的通病,别的省份为什么国补资金没有出现大的缺口。同时黑龙江农垦没降补贴额度,农垦同样存在虚开(高开)发票的现象,但他们没有二次补贴,虽然补贴额还是129600.00元并没有造成国补资金的严重缺口,也没有对2019-2020年进行降补追缴补贴差价,同是黑龙江的一片天,补贴的差距、结果怎么相差这么大?

综上所述,有力地证明了把国补资金的缺口强加在虚开(高开)发票的原因上是说不通的,苍白无力牵强附会。

造成国补资金短缺的根本原因是省二次补贴导致的,绝不是经销商高开发票导致的,制定省补政策的人为了逃避责任把国补资金短缺的责任归结于经销商虚开(高开)发票。

三、经销商为何会高开发票?

农机国补从开始到现在实行的都是定额补贴,并且规定补贴额不能超过销售价的30%。2004年刚开始补贴机具生产企业大部分为国营企业或合资企业,由于成本高所以销售价也高,制定补贴额度不超过30%很有必要。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兴的农机制造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诞生,并展现出强劲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不仅生产的产品质量好而且价格低不少。2018年补贴比例调整到30%上下,这个比例是条红线,高于这个比例补贴补不上。工厂为了迎合相应拖拉机马力段的补贴额,在《生产企业自主投档承诺书》明确写明企业据实将补贴机具相应档次并选择(填)补贴额,生产厂为了躲开不超过30%上下的红线,被迫被动型的虚报了相应的销售价,经过专家的精心测算,农业农村厅的批准了农机具的补贴额,这个过程经销商并不知情,这其中有什么内幕经销商也并不清楚。

经销商在销售过程中被动性的按照工厂的指导价虚开了发票。也就是补贴额×2.5为最低发票价,这个标准不仅工厂执行、经销商执行,有的农机监管部门明文规定:所开机具发票价是该机补贴价格2.5倍以上。例如2019年海伦市农机购置补贴公告第五条第一款规定:“受理申请日期:2019年7月15日至2019年10月31日,购机者应督促经销商必须在10月31日前上传铭牌,逾期不传,视为购机者放弃今年补贴。所购机具的发票价是该机补贴价格的2.5倍以上”。这充分表明经销商虚开(高开)发票是普遍现象,是国补政策规定使然,也是经销商不得已的选择。这才是经销商虚开发票的根本原因。

同时对虚开(高开)发票(2020年7月22日,最高检印发《意见》)中有明确的界定:不以骗税为目的虚开增值税发票,不构成犯罪。

四、谁是这次风暴的最大受害者?

农机经销商在国补的过程中是被动执行者同时又是最大的受害者。

例如:黑龙江2020年下半年农机补贴一览表公布,购机户看到2004拖拉机补贴每台110900元(拖拉机是按马力段补贴的),只要能进入黑龙江补贴系统,任何品牌的2004都补110900元。用户看到补贴额后去选车,选来选去选了个农机行业二三线品牌的2004拖拉机。这个车型工厂申报了,政府批准了,并且这个公司的产品在补贴系统里能查到,系统里明确显示这个车型补110900元,用户就买了台这个工厂生产的2004拖拉机。

农机经销商为了让购机户能顺利的进入补贴系统(躲过补贴额不超过车价格30%上下的红线),配合用户享受政府批准的相应补贴额,按照生产企业指导价(补贴额x2.5)虚开(高开)了发票。在这个过程中,黑龙江政府已经批准了这个品牌这个车型补贴110900元,经销商有何德何能去阻止购机户不去享受相应的补贴额?有何德何能不去配合补贴工作?有何德何能去降低补贴额度?摆正位置,大家知道自己是干啥的。经销商人微言轻,说好听的说是农机经销商,说实在的就是一个卖货的,所以经销商只是一个被动的补贴政策执行者。补贴额度没有因为虚开(高开)发票购机户而多补一分钱,还是补110900元。举一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比喻,这个过程就像选市长,经上级党委领导班子开会研究,定了李四去某市当市长,人大代表得配合工作,贯彻领导意图,人大代表你得打对号同意,让李四顺利的当上市长。经销商和人大代表在这一点上有相同的感受,只能打对号同意。假如这个市长之后贪污受贿被查处,他收受的不义之财还得让人大代表退钱吗?这太荒谬了。

通过以上对补贴过程的梳理,经销商只是一个补贴过程中一个被动的政策执行者,现在却是整改工作的主要责任承担,甚至是某些品牌的全部责任者,原因是某些生产厂依仗自己的品牌优势让经销商独自承担“违规资金”,所以也是最大的受害者。

五、为何要为经销商扣上诈骗罪的帽子?

在黑农厅联发【2021】233文件解读中,把虚开(高开)发票定性为骗取、套取国家补贴资金,这分明是诈骗罪的表述,罪名之大令人不寒而栗。何为诈骗罪?刑法第266条指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构成有四要件:

1、主体要件是指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2、客体要件是指侵犯的公私财物所有权。经销商并没有侵犯国补资金的所有权,因为国补资金国家明文规定是给购机户的,并且通过财政打给了购机户,所以客体要件不成立。

3、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国补资金直接打给购机户,经销商没得到一分钱,经销商所卖产品价格都是市场价,跟国补资金没有一分钱的关系,所以说经销商没有非法占有为目的的直接故意,主观要件不成立。

4、客观要件是指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的认知,对方产生错误认识是行为人的欺诈行为所致,并作出了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补贴的过程是生产企业去省里申报,专家精心测算,有关部门批准,用户看到补贴额才去买的机具,发票是后开的。如果省里定补贴的时候说要经销商先开发票,以所开发票作为依据制定补贴额,或者给经销商打电话征求意见,说经销商给你误导了也贴谱,不仅发票没先开电话你也没给经销商打啊,所以说经销商没有误导补贴工作,没有让省有关部门产生错误的认知,故客观要件不成立。诈骗罪成立四个要件缺一不可,并且是缺了三个,故诈骗罪不成立。

六、所谓违规款跟经销商要有无法理依据?

黑农厅联发【2021】233文件解读的说法:把虚开(高开)发票违规行为定性为骗取、套取国家补贴资金,给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请问:国补资金进了谁的口袋?把补贴资金打到购机户账号上了,工厂和经销商没得到一分钱,经销商卖的产品价格是市场价格与补贴没有任何关系。

按照民法典第二十九章(不当得利),第九百八十五条之规定:得利者没有法律依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者返还取得的利益。

所以有关单位应该去找购机户(包括已经结算的2019、2020年补贴款)追回经济损失,而不是向经销商追缴所谓经济损失,这样名不正言不顺;同时,按照农业农村部的有关规定,农机生产企业应对农机购置补贴产品投档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规性负主体责任,如信息有误或违反农机购置补贴相关规定,给国家补贴资金和农民利益造成损失的,企业承担一切责任,由此引发的经济纠纷由生产企业承担。因此,无论从法律角度还是农业农村部的规定,违规款都不应该由经销商承担部分或全部。

七、谁来为经销商和用户的损失买单?

黑龙江农机经销商为了搞好市场,支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同时出于对政府补贴的信任,垫付了许多货款。垫付的货款减轻了用户种地的资金压力,有力的促进了黑龙江机械化的发展,为保障黑龙江大粮仓的安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经销商是弱小的群体,自有资金能有多少?大多通过贷款、借款。2020年的货款到现在没收回,每家企业都债台高筑。卖货时所谓的利润都被利息吃的差不多了。此时却迎来了补贴资金的腰斩和追缴,在这种背景下,本身赔的一夜回到了解放前,再让经销商拿钱,经销商拿什么出钱?经销商的资金都变成了数字,在农机局的补贴系统里。如果按文件严格执行(按绝密文件286个企业的675个产品涉嫌违规,国产品牌没有合格的),在国补的环节中,最弱小的经销商群体由于虚开发票反而承受了巨大的损失:(以拖拉机为例:大拖200马力及以上每台承担5.02-6.05万元,904拖拉机每台承担1.22-1.13万元,其它型号的拖拉机额度降得也不少。)

抛开合理和不合理不谈,请问每台车哪个经销商能挣这么多钱?运费、三包费、利息费、人工费、交通费、场地费、地皮税、通讯费等哪个不是成本?这分明是倾家荡产致人于死地的额度和痛。这样下去,经销商已经被逼到绝境,退无可退无路可退了。

除了经销商,购机用户也苦不堪言。老百姓买车有什么错,看到宣传的补贴额才决定买的农机具,而且从来没有宣传补贴额是按购买价的不同而有变化,都是定额补贴。购机户能有多少钱?有很多用户买车的钱一部分是贷款或借款,每月都得付利息,买车两年多了,补贴款遥遥无期,本身已债台高筑,现在又雪上加霜补贴额减半,让购机户农民怎么接受得了?

八、到底谁来对国补资金短缺负责?

我认为,省级农机监管部门对国补资金短缺负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

有多少钱办多大的事,天气预报不一定准确,补贴资金有多少钱,省级农机监管部门一定知道。当补贴资金用完的时候,补贴系统为什么没有及时关闭?如果及时关闭能造成资金巨大的缺口吗?市场卖机具补贴系统就敞开录入。等看到补贴资金不够了,就拿发票说事,经销商和农机生产企业冤啊。2020年12月1日,国补资金定额要变的前夕(大马力每台补贴从110900元降到每台82000元),11月30日一天就卖了2000多台大拖(待考证补贴系统里可查),涉及补贴资金2个多亿。我想问,这是谁泄露的信息?这个责任谁来负?

2021年10月26日,黑龙江农业农村厅、黑龙江省财政厅颁发的《黑龙江省2021-2023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方案》中第六条:操作流程中的第4款建立补贴熔断机制。即:县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申请数量达到当年110%的,相关县应及时发布公告,停止受理补贴申请,并做好政策宣传和解释,引导购机户理性购机。系统录入恢复后,如补贴政策有所调整,补贴机具资质、补贴标准和办理程序等均按照录入办理服务系统时的相关规定执行。从新的实施方案中添加补贴熔断机制,有力的证明了省级农机监管部门对国补资金造成巨大缺口负有不可推卸的重大监管责任。

九、农机补贴整改为什么要实行连坐制?

连坐制是指中国古代或现代因他人犯罪而使与犯罪者有一定关系的人连带受刑的制度。又称相坐、随坐...在21世纪的今天,竟然也在黑龙江出现了连坐制度,滑天下之大稽。

黑龙江农机补贴整改的是2019-2020年,这跟2021年、2022年购机的用户有什么关系?

如今2021年和2022年的购机户因为整改工作不能享受国家农机补贴,甚至可能把“违规”经销商和生产企业在补贴系统里拉黑,这就更断送了购机户享受国家补贴的权利。在郎朗乾坤下,明目张胆的实行连坐制,2021年2022年的购机户无辜躺枪、何其无奈、何其冤枉!

十、用户购买机具用人民币结算不算数?

黑龙江农机补贴衡量违不违规的标准是:用户购车时的付款(以银行汇款凭证为准)和发票必须对上,对不上就算违规,现金不算。

我想问相关部门,为什么现金不能算?拒收人民币是违反人民币法你知道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章第十六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

所以经销商敢拒收人民币吗?很多人习惯拿现金购买物品,购车时收现金很正常,收了现金不一定马上存银行或用作他途也很正常,现实中很多用户就是用现金去购买农机具,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汇款凭证或存款凭据怎么和发票能对上?

并且,19、20年补贴没有银行流水和发票必须对上的要求,这样后制定标准的行为让人无所适从,这是什么逻辑?为了逃避国补资金短缺的责任,制定省补的人罔顾事实,制造事端,嫁祸于人,破坏黑龙江营商环境,你在多少人的心中播下了仇恨的种子,你拍拍你的良心,你睡得着吗?你不做噩梦吗?


通过以上的事实,充分证明了国补资金的短缺跟经销商、工厂和购机户没有任何因果关系,是黑龙江省补导致的,对于虚开(高开)发票的农机具取消省补,已经兑现的追回。请求黑龙江省相关部门赶紧收手吧,如果继续推进国补购机补贴的收缴工作,会制造出农机补贴历史上的许多冤假错案,民愤极大,同时会极大地打击民族农机制造企业的积极性。据说把违规农机生产企业要在全国补贴网上拉黑,这不是把农机生产企业置于死地吗?你即将做到西方敌对势力想都不一定想,做更做不到的事情:摧毁民族农机产业。
请求终止推进国补的收缴工作也是保护体制内的人,明知是错误的、冤枉的还要去执行,去制造冤假错案,良心上也过不去同时是要终身追责的。农机经销商不是谁的敌人,也不是专政对象,请终止国补资金的收缴工作!
黑龙江的老百姓、农机经销商及农机生产企业,让我们拭目以待吧!制定省补政策的人挖空心思误导省委、省政府,同时也误导了国家有关机关,害怕真相大白于天下,害怕追责,二十多亿元的国补资金缺口是很严重的渎职罪。真相早晚大白于天下,让那些误导省委、省政府的魑魅魍魉瑟瑟发抖去吧!
我们是小小的老百姓,请中央领导深入调研黑龙江农机整改工作,听听基层的意见,弄清整改的真相,还黑龙江农机经销商的清白。黑龙江的农机经销商已经到了生死关头,我们这些小小的老百姓可能死不足惜,但涉及到黑龙江的营商环境,涉及到国家大粮仓的安全,事关重大!请领导明察!
——深爱农机行业的农机人
三农拓客
为价值而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