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背会了生物书本,也做了大量大量的题, 每册书都做了5套题,上面的题也都会了,对知识的脉络也理清了, 考试时自认为答得不错, 但生物成绩却是不高 ,这是怎么回事啊!! 谁能帮帮我啊!!
譬如选择题,我大都是排除法做的,但是一对答案还是1|2的正确率;再譬如,我做完题,错的全部都看4遍以上。是做完之后才看答案的 而且有时候 答案都背下来了,考试的时候同样的题还会有错的。是怎么回事呢?而且怎样才能算是做到了理解、归纳? 又是怎么做的呢 ?
• 关键一是摸清出题者的出题思路。你既然通晓了知识点和知识脉络。说明对课本的内容掌握足够了。欠缺的是分析能力。拿到一道题,得自己先分析为什么出这道题。这道题考哪些知识点。回想这些知识点的内容。再联系题目得出答案。经常训练自己分析题目的能力。用不了多久你就可以自如的答题了 。
• 我认为生物复习主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注重记忆。这点你做的不错了 2、注重理解和归纳,没有必要做很多题目,关键是做一题,通一类。比如说遗传学的问题,我们没有太多的记忆,关键是理解。对于多种综合在一起的题目,可以总结一下题目的解题步骤。 3、一定要注重规范、准确。为什么你在做题后感觉自己做对了,结果却没有得到什么分,主要是规范准确不够。比如“在没有接受花粉的雌蕊柱头上涂抹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这句话,就应该一个字不掉,规范准确地表述。这一点我建议你每次在做完大题后对答案时和自己的答案仔细比对,把自己不规范的地方找出来,但不在题目旁边写出来,而是在题目上做个记号,过一段时间后,你再看,看自己能不能规范作答。 4、要注意书写。字不一定写多好,一定要规范,好认。把重点写前面。 做生物不一定要多做,应该是注重理解,而且要懂得掌握方法,多做不一定就行,还有你做的时候全是自己做完再看答案的吗?如果是做一题看一题,或是不会就马上看答案,这样做的效果也是没用的。
题目要真正去理解,不是做的多就有用。你现在题量是够的,但是其实你每一道并不是真正懂。你不能去 背答案,要真正做到去掉选项,可以把它当填空题做出来。不可以以题就题,而是要针对这个题目寻找出它在考什么,考什么知识点,而且知识点和知识点之间是有联系的,要多做综合题,背书时要图字结合,这样就可以事半功倍。
首先你有个很大的误区:题目绝对不能那样背那样不能举一反三,只能做那道题,题目一变就不会了. 要记得背知识细节,理清脉络,上课一定注意听老师强调的知识考点,那个对做题有用.而且生物有个很大的考试特点:就是玩文字游戏,一定看清题目。
还有因为生物的联系紧密,不能脱节的,所以记得做提纲,还有自己弄清易混的知识点和每个知识点的特点。 我认为你这样学习可以排到前一百名,但是要得高分 做尖子生,你需要记笔记吧。我们班大多高手是这样的。也有些高手不记笔记的,但相比成绩总没比那些有笔记和错题集的高,这就是原因所在。
你可以试试,好记性不如烂笔嘛,再记的过程记忆的效果会很好。我就试过,不过最重要的是适合自己,要是不适合要马上丢掉这方法,不过这方法是尖子的必经之路吧。
生物考试失分原因分析
选择题是当前生物高考试卷的一个主要题型,分值较高,但失分率也较高。下面就结合一些例题分析一下失分的原因。
原因一:审题不清
做每一道题都应“咬文嚼字”认真读题,明确考查的是哪个知识点,避免因审题不清而导致错误。
例1 遇到危险时,母鸡会发出“咯咯咯”的叫声,野兔会用后足敲击地面产生“噔噔噔”的响声。决定动物这种报警行为的是( )
A、遗传性 B、变异性
C、适应性 D、应激性
解析:正确答案A。题中的“决定”二字是不可忽视的关键词。在审题时若不弄清其内涵即能够“决定”生物结构、生理、形态、行为的是遗传物质,是难以找到它的正确答案的。
原因二:概念混淆
生物学的概念有重要的内涵和外延,不少概念之间还存在包涵、对立、并列、因果关系等,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对解题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2 人类基因组计划要研究人类的24条染色体,这24条染色体属于人类的( )
A、一个染色体组 B、基因库
C、单倍体 D、以上都不是
解析:正确答案D。人的一个染色体组有23条染色体,人类基因库是指人类的全部基因总和,这两个概念很容易混淆。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的24条染色体属于人的“单倍体基因组”但不是单倍体。
原因三:思维定势
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要学会打破惯性思维模式,消除定势思维的影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解题。
例3 牛胰岛素基因的编码序列共有306个碱基组成(不包含终止密码),由该基因控制合成的牛胰岛素有2条肽链组成,那么该胰岛素中至多含有多少种氨基酸( )
A、20 B、49 C、51 D、153
解析:正确答案A。题目似乎是考查基因碱基数与氨基酸数量关系,学生比较熟悉,因而有较强的思维定势。但实际上本题考查了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共有20种。
例4 人体神经细胞与肝细胞形状结构和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
两种细胞
A、DNA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B、核糖体不同
C、转运RNA不同 D、信使RNA不同
解析:可能有部分学生会因为“根本原因”而选A。但某人体神经细胞与肝细胞是由同一个受精卵经过有丝分裂并分化得到的,所以它们的遗传物质相同,可以排除A。转运RNA只有61种,核糖体都是蛋白质合成场所,两者都不是根本原因。根据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内涵,选D。
原因四:题干陷阱
有时命题人会在题干中加入一些修饰词、限定句子或新名词、新术语、错误的信息,设置解题陷阱,以考查学生对某一知识的掌握情况。
例5 探究酶的活性实验中,某同学将等量唾液淀粉酶分别与置于编号为A、B、C,PH值分别为1、7、10的等量淀粉溶液中,将三支试管马上置于温度为85°C水浴中,10分钟后分别加入碘液,能发生蓝色反应的是( )
A、A管 B、A管和C管
C、C管 D、ABC三支试管
解析:正确答案D。本实验似乎是验证酶的活性与PH值的关系,但很明显本题的实验设置存在错误,就是将无关变量(温度)置于无效状态,在85°C条件下,无论PH值如何,唾液淀粉酶都失去活性,所以三支试管的淀粉都不能被水解。因此在实验设计时,无关变量一要相同(温度相同),二要适宜(37°C)。
原因五:选项干扰
不少选择题的选项通常以相近、相似、易混的知识作干扰题支,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解题关键是学会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抓住题干或选项中的关键词、字作比较,去伪存真。
例6 作物种植过密会导致减产,用生态学的观点可以解释为( )
A、种植过密,使同种作物个体之间种内斗争加强
B、种植过密,会导致害虫大量繁殖
C、种植过密,容易造成大面积倒伏
D、种植过密,会阻碍叶片采光和空气流通
解析:正确答案A。本题的四个答案从理论上都是正确的,具有较强的似真性,但B、C、D答案都是从植物生理方面进行解释,而非生态学观点,抓住此点,正确解题就容易
原因六:知识缺陷
例7
6.(2010山东高考理综)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分析。 【解题思路】恒温动物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维持体温,所以有机物的积累量(④)较少,其④/③一般高于变温动物。哺乳动物与其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应为:③/(①+未获取量)。肉食动物与草食动物的③/②大小无法比较。③/②越高,说明有更多的食入量转变成饲养动物的同化量,有利于提高动物的生长量。 •
非选择题失分原因分析
•技术性失分:解题技巧缺失
•工具性失分:语文工具缺陷;数学工具缺陷;考生对生物学专业术语和专有名词书写或理解有误。
•规范性失分:书写规范、作图规范、试验规范
•情绪性失分:遇到试卷情境新、难度大,许多考生很不适应,紧张、慌乱,甚至焦虑,很难进入考试状态。在高考的紧张状态下,考生往往会出现在没有清楚题意的情况下就盲目答题,引起严重失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