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诚一工作室 2008-12-14 16:06 发表 梅湘瀛 11月26日上午,县教育局假座青少年活动中心召开“名师工作室” 中期成果展示暨“优秀教师成长之路”论坛。副县长褚以琳,教育局局长王菁,党委副书记姚李超,副局长黄强,以及教育系统各单位校(园)长,县进修学校全体教师,名师工作室导师、学员以及县教学标兵以上骨干教师共计300多人参加会议。 (录自崇明教育信息网) 附汪诚一工作室学员顾后荣老师发言稿: 在名师工作室中程总结会上的发言 顾后荣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值此崇明名师工作室迈入中程之际,我谨代表汪诚一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室全体学员,向大家问好! 拜师在汪诚一老师门下,不觉一年有余。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一种荣幸的感觉,更是获益匪浅。作为名师工作室的一名学员,我有如下体会: 首先,参加名师工作室,增加了自我发展的动力。“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外力的作用,往往会激发内在发展动力,增强自我完善意识。跨过“而立”,经历“不惑”,前瞻“知命”,我们的教学历程可谓不短。然而有没有想过,我们是“教书匠”呢,还是把教书当作育人艺术和终身理想的真正的“教师”?也许我们在教室和办公室之间疲于奔命无暇思考,也许我们把教书当作谋生手段不屑思考。但是,当我们成为名师工作室的一员,不由你不去思考。在我们的导师汪诚一身上,我们领略到了教学风格的独到之处,感受到了“生”山觅宝的韧性坚守,体悟到了教书育人的深层理解。如此一来,我们的惰性受到极大的冲击,我们的思维开始逐渐活跃。 当我们回顾自己过去的一些教学行为时,往往在感受批判的痛苦的同时,也享受着成长的快乐;当我们意识到自身或多或少有着一种“匠气”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努力寻找蜕变的契机;当我们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徘徊的时候,“为人的发展”成为我们选择突围的指南…… 在名师工作室,我们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受到触动,受到鞭策,受到指引! 其次,参加名师工作室,促进了同道之间的交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我们走到一起来,成为名师工作室的学员,在开展的各类活动中,取长补短,共同前进! 我们开展课堂教学交流,大家纷纷亮出自己的“家常课”,现代文教学、古诗文教学、写作教学,精彩纷呈,各有千秋。在平等、互助的交流中,大家达成一个共识:去芜存菁,务求实效。 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博客——汪诚一工作室的blog。我们的教案、体会、总结,都一一在上面亮相。我们在共同营造一个家园,一个精神的家园。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大新中学青年教师组成的“新语组”,让我们这个团体一直充满朝气和活力。 在名师工作室,我们在导师的引领下,获得业务上的提高,赢得生活上的丰富,也让人生趋向丰满! 第三,参加名师工作室,拓展了语文教学的视野。“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是的,当我们站在一定的高度,我们的眼界会变得开阔,我们的胸怀会变得博大。 为了让大家在理论上跟进时代的步伐,汪诚一老师号召大家多读书,并重点推荐了《走进语文教学之门》这本书。通过学习,大家加深了对“语文”这门学科的理解,廓清了概念,明确了原则,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当然,我们也难忘去年11月的绍兴之行。秀美的山水、古朴的小巷、亲切的乌篷船,这些景物蕴含的文化气息,让我们这些书生流连忘返,沉醉其中,而林林总总的从古到今的文化名人,则让人有应接不暇之感。在这样的氛围中,“中学语文课本鲁迅作品教学研讨会”的召开别具意义。经过这一次考察,我们感觉到又接受了一次文化的启蒙,而我们的心灵,也经受了一次洗礼。 同时,我们也骄傲地说,开阔眼界让我们更加亲近了自己的家乡,重新认识到乡土的热度。我们工作室的成员全程参与了“富盛杯”海岛师生同题作文大赛的组织发动、作品评比、结集成书的一系列工作。我们感到,语文教学的生命其实有着深厚的沃土。《崇明赋》快要出版了,这也是我们工作室向这个生态岛的最诚挚的献礼。 在名师工作室,我们的语文教学生涯有了纵向的推进,同时也有了横向的扩展! 我们希望在名师工作室的时光会成为人生永恒的记忆,因此,我们会珍惜余下的一半研修时间,并将以工作室的研修所得,作为未来语文教学路程不断进取的恒久动力! 谢谢教育局领导为我们提供的平台!谢谢导师们对我们学员的提携与爱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