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3-23 9:25:00 文章来源:财考网
知识点1: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的基本原理 一、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间接法)的基本原理 教师总结:三种情况可能需要调整: (1)影响净利润但不属于经营活动的情况 (2)影响净利润但不产生现金流量的情况 (3)产生现金流量但不影响净利润的情况 教材内容: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涉及的情况可以归纳为四类: (1)实际没有支付现金的费用。没有支付现金费用的业务要调整加上。比如资产减值损失不影响现金流量表正表,但其减少了利润,所以要将其加上。再如无形资产的摊销。 (2)实际没有收到现金的收益。 (3)不属于经营活动的损益。比如投资收益、财务费用等与经营活动没有关系,所以要进行调整。 (4)经营应收应付项目的增减变动。
知识点2:现金流量表间接法表格范例 二、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范例

知识点3: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的填列 三、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的具体填列方法: (1)资产减值准备 填写本期的计提增加数,减去本期转回数(如果允许转回)。 (2)固定资产折旧、油气资产折耗、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 填写本期计提的折旧额。 (3)无形资产摊销 本期计提的摊销金额 (4)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期末与期初长期待摊费用的差额 (5)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 (6)固定资产报废损失(减收益) 根据营业外收支科目的明细填列。 (7)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减收益) 一般直接使用当期利润表中公允价值变动的金额。 (8)财务费用(减收益) 经营活动产生的财务费用不调整(比如利息收入、手续费等),主要调整为由筹资投资活动所引起的财务费用,如利息支出。 (9)投资损失(减收益) (10)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减增加) (11)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减减少) 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变化,一般会引起所得税费用的变化,但对于引起资本公积或者商誉发生变化的,不在这里反映。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12)存货的减少(减增加) 以期末期初存货的余额变化来计算,不考虑存货跌价准备的问题。 (13)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 经营性应收项目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及预付账款。均以期初期末的余额来计算差额,不考虑坏账准备。 (14)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 经营性应付项目包括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经营活动)、应交税费等。 小结:只要是资产类项目,其减少要调整增加。比如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存货的减少、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负债类项目,与资产相反,其增加要调整增加,其减少要调整减少。 (15)其他 如预计负债发生的变化、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计入“在建工程”、“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部分的金额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