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幼儿园健康教育原则初探*

 跨世飞虹 2010-09-14

幼儿园健康教育原则初探*

申  毅  王纬虹  潘维维  梁  平  钱  珊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健康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国民素质、民族创新能力的基本素质之一。健康教育是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含生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两方面。现代健康教育应该宜早、宜小,从幼儿园阶段抓起。

幼儿园健康教育是指幼儿园在实施全面发展的基础素质教育中,以幼儿的身心健康为目标的教育。是在三年的幼儿教育阶段中,为帮助幼儿萌发健康态度,获得一定的健康常识,初步养成健康行为习惯所实施的教育。幼儿园健康教育原则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规律性表述。因此,幼儿园健康教育原则应当是幼儿园为实现健康教育目的而制定的包括目标、法则和规则在内的完整体系,是幼儿园实施健康教育必须遵循的一些基本准则和基本要求。香港理工大学学前教育系《幼儿课程》的著者,曾经从教学的角度提出健康与安全教育五原则,即:兼顾身体上和心理的健康与安全;强调正面的教法;启发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着重实践;信息要清晰明确。[1] 顾荣芳就如何实施幼儿健康教育提出要掌握三个原则,即:专门的健康教育活动与日常生活相结合;集体健康行为指导与个别健康行为指导相结合;幼儿园健康教育与家庭健康教育相结合。[2] 我们在多年开展幼儿园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和幼儿园健康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尝试将幼儿园健康教育原则概括为以下六条,就教于同行。

 

    一、以身心和谐发展为中心,知、情、行统一的原则

    这一原则是针对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提出来的。它是指:幼儿园健康教育要以健身益心,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终极目标,在设计、选择、确立幼儿园健康教育内容、方法、途径和评价标准时,始终要兼顾幼儿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和谐发展。

    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和追求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而发展的。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们对健康概念的认识在加深,健康教育的内容在扩大。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1946年)在它的成立宪章中,把健康定义为:“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1985年中文版的定义是:“健康,使个体能长时期地适应环境的身体、情绪、精神及社交方面的能力”。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宣言中又进一步把健康定义包括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3]

    幼儿期是人的身心终身发展的奠基时期,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儿童态度萌芽、获得早期经验,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期。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的精神,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针对当前幼儿园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不健全,幼儿园健康教育实践重生理达标,轻心理健康的偏颇,我们主张幼儿园健康教育要健身、益心并重,帮助幼儿从小形成积极的健康态度,了解基本的健康常识,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健康的态度、常识和行为习惯是分类目标。

我们确立以身心和谐发展为中心,知、情、行相统一作为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目标,并不排斥对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健康的培养。由于幼儿受年龄和发展水平的限制,独立处理现实中的人际关系问题和道德问题很少,真正具有社会和道德评价意义的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问题远不如成人那样突出。因此,有研究者将幼儿的社会适应内容一部分划归到社会教育领域,另一部分划归到心理健康教育领域。[4] 我们则将道德健康内容一部分划归到社会教育以及与之相关的其它教育领域,另一部分划归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应领域,而将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作为幼儿园健康教育中心的、终极的目标。

    二、以幼儿活动为中心,健康常识、健身活动与益心活动并重的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幼儿园健康教育在内容上要将健康常识与各种健身、益心活动相结合,在形式上要以健身、益心活动为中心开展教育。这条原则是关于幼儿园健康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原则。

    幼儿的认识能力、行为能力和接受能力有限,对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的理解极为肤浅,易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这些无疑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难点。然而,幼儿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模仿,态度和行为的可塑性大,容易形成习惯和动力定型,又为幼儿园健康教育提供了有利的契机。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幼儿园健康教育要以健康常识,健身运动和益心活动为主要内容,以幼儿主体一日生活活动为主要形式。正如有论者所说:“对儿童进行早期健康教育不能靠‘说教’,而是创建一种健康的生活,使儿童习惯于这种生活,形成动力定型,使终生受益”。[5]

    根据这一原则,我们构建了幼儿园健康教育内容序列,用现代幼儿日常生活为主轴,以健康常识(含卫生常识、安全常识、营养常识);健身运动(含体育活动、特殊锻炼);益心活动(含智力游戏、交友游戏、开心时刻、战胜困难)为经,以主题活动为纬的序列。主题活动内容紧密联系幼儿身心生长发育的特点、实际生活经验和现代生活需要,注重选择、创设有助于幼儿健康态度的形成,健康常识的积累,健康行为的养成和健康技能的提高的内容。

根据确定了的幼儿园健康教育目标和内容,我们以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健康游戏活动和健康主题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活动为主要载体,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自主经验健康教育,实现身心和谐发展的目标。因为“缺少经验是身心发展的不利条件”。[6]

    三、以幼儿教师、保育员保教结合为主,师生主体共同创设健康教育情境,共建共育的原则

    这条原则是指幼儿园健康教育是幼儿教师主体与幼儿主体在教育性交往过程中,共同创设健康教育情境,相互作用,共同进步,同受教育的原则。这是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中主体关系和方法的原则。

    从人的本质看,人是社会的主体。幼儿和他(她)的教师具有平等的地位,都是社会主体。[7] 在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中幼儿和教师都是具有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活动主体。他们既独立,又互动,在教育情境和活动中相互作用。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幼儿园健康教育是幼儿和教师两个主体相互交往的活动过程,是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共同创设符合幼儿身心特点的健康教育情境,设计健康教育活动内容和形式,选择恰当的方法,实现健康教育目标的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主要使用的方法有四种:

    1、情境体验法。即在教师和儿童两个主体共同创设的健康教育情境中,教师引导儿童全身心参与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动,在生动、具体、直观、形象、典型、多样的教育情境中,通过直接感知、体验获得正确的健康常识,养成积极的健康态度和行为习惯。

    2、行为实践法。即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儿童,在游戏和生活实践中,对已经学习过的健康行为与生活技能进行练习和训练,帮助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稳定的健康行为习惯。

    3、互动学习法。即儿童主体在老师的组织下,通过与成人和同伴间的交往活动,相互影响,相互模仿学习,在集体活动中愉悦身心,促进健康态度和行为的养成。

4、讨论评议法。即儿童在老师的启发下,主动参与健康行为评议,就身边所见所闻提出问题、思考讨论,得出结论,提高对健康的认识水平和评价能力。

    四、以动为主,动静结合,劳逸适度,营卫配合,持续发展的原则 

    这是关于幼儿园健康教育运行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在幼儿园健康教育过程中,要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处理好动静、劳逸、营卫、渐进和持续发展等关系。不宜走极端。

    活泼好动是幼儿的主要特点。活动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活动可以使儿童骨骼肌肉系统得到充分的血液供给,得到更多的营养,促使其发展。同时也促进儿童大脑高级神经系统的成熟和发展。正如皮亚杰所说:“人类大脑的动作起源于身体的动作,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内部活动。”但是,幼儿神经活动的过程,兴奋强于抑制,高级神经系统和身体其它系统的不健全使儿童易于疲劳。以动为主,动静交替,不同活动交替可使儿童骨骼肌肉各部位有张有弛,也可使幼儿的高级神经系统活动得到积极的调整,使之劳逸适度。

营养给人们健康、智慧和力量。著名营养专家于若木指出:“营养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物质基础。”199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逐步改善国民营养水平和健康水平”。可见营养与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营卫配合就是在健康教育中要将膳食营养和卫生保健相统一,既要保证幼儿营养均衡、全面、适量,又要做好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以满足儿童身心持续发展的需要。  

    五、以幼儿园管理为主,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幼儿园健康教育在途径上要做到幼儿园、家庭与社区教育相结合,拓宽教育的时间和空间,丰富教育内容,巩固幼儿园教育成果,但要以幼儿园的教育和管理为主渠道。这是关于幼儿园健康教育途径的原则。

     提出这一原则是由于“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者不可分割,都是家庭和社会生活条件的反映。”“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与他们所处的家庭和社区的总的健康状况相适应。”[8]

    根据这一原则,我们构建了如下图所示的幼儿园健康教育途径网络:(图略)

       在上述幼儿园健康教育途径网络中,我们首先以幼儿园教育、管理为主渠道,在“五动”中有目的、有计划、较为系统地安排或渗透健康教育的内容,丰富幼儿有关健康的常识,健康的情绪体验,养成幼儿健康、卫生、安全的行为习惯。

    其次,我们对家长加强了家庭健康教育的指导。增强家长对幼儿健康、卫生、安全的认识,教给家长健康、卫生、安全育儿的科学方法,确保家庭和幼儿园在健康教育目标上一致,内容上互补,方法上科学。

再次,我们通过组织儿童参观、了解社区的农贸市场、运动会、医疗机构、环境卫生设施和环境卫生状况,访问清洁工人、儿科医生、交通民警、消防队员,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实践活动,帮助儿童丰富感性经验,生活体验,在现实生活和直接经验中受到健康、卫生、安全的教育。

    六、以发展性评价为主,目标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我们认为评价幼儿园健康教育,从评价标准看要以发展性评价为主,目标性评价为辅。发展性评价即以幼儿自身身心发展水平为标准,以现有水平与原有水平相比较,以现在评价的结果与过去评价的结果作纵向比较,看其提高进步幅度的评价。目标性评价亦称绝对评价,即将儿童身心健康指标与常模作比较,评定每个评价对象的到达度,然后作出价值判断的评价。发展性评价尊重儿童的差异,着眼儿童的发展和进步,应为主。目标性评价能反映评价对象在整体中的位置,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不可缺。

    从评价的过程看,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诊断性评价为辅。由于幼儿处在发展变化期,幼儿健康教育的效果常常是潜隐的,很难在短期内出现大的变化,达到终极教育目标。因此在对幼儿健康教育进行评价时,特别是对幼儿心理健康进行评价时,我们遵循将形成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原即,在评价中,突出“应该”怎样,“不该”怎样和“为什么”,而淡化是非,好坏等简单、抽象的诊断性评价字眼或指标。这样有助于减轻诊断性评价给儿童,儿童家长和教师带来的压力,有助于儿童,儿童家长和教师明了在某时某地某一情境下该怎么样,不该怎么样和为什么,有助于幼儿健康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终极目标的达成。

    我们现在对幼儿健康的主要评价指标如下:

    1、儿童生理健康发育指标。即身高、体重、视力、血色素、跑、跳、钻、爬和小肌肉动作等指标,仅供教师掌握。

    2、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指标。即智力(感知觉、记忆、想象、语言、思维)发展指标,情意发展指标和性格发展指标。

    3、儿童健康态度指标。即儿童对现实和周围与卫生、安全、营养、运动有关的健康问题所反映出的态度特征。

    4、儿童自主健康行为指标。即儿童是否形成了自主的健康行为。自主的健康行为即儿童已掌握某种健康行为技能,但需要在老师或他人提醒下自己完成的健康行为。如:知道饭前要洗手,但常忘记,需他人提醒才能去做。

    5、儿童健康习惯指标。即儿童是否已养成相对稳定,不需他人提示(醒),在一定时间、地点、情境自动作出适当反应的健康行为习惯。如:不论在园还是在家,每次饭前都自觉洗手。

    我们认为上述原则体现出了幼儿健康教育的四个特点:1、整体和谐性。身体、心理是统一的整体,身、心健康不可割裂,必须坚持和谐发展,不能偏废。2、基础全面性。儿童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以身、心发展为基础。幼儿健康教育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评价的标准都要从基础出发,同时兼顾健康常识、态度、行为的发展与品德和社会化的全面发展,把健康教育同智育、德育、美育相结合。3、发展起步性。幼儿园教育是启蒙教育、养成教育,重在发展,只能日积月累、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一蹴而就。4、目标中心性。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既是幼儿园的工作任务,也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幼儿园健康教育要以此为中心,无论各年龄段幼儿存在什么差异,无论具体教育内容、目标有何不同,这一目标是统管健康教育各项具体目标的纲。

 *  本文的写作得到西南师范大学曾欣然教授和重庆市教科所何磊老师的帮助,谨此致谢!

 

参考文献:

 

  [1] 钱郭小葵著:《幼儿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

  [2] 顾荣芳:《幼儿健康教育若干问题的探讨》,《幼儿教育》,1998年第4期

  [3] 马建青:《心理卫生学》,浙江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1版第40页

  [4] 张春霞:《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确定及细化》,《幼儿教育》,1999年第4期

  [5] 万钫:《“PRECEDE-PROCEED”模式在早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学前教育研究》,1996年第2期

  [6]、[8] [美] 詹姆斯.O.卢格: 《人生发展心理学》,学林出版社,1996年版

第293,292页

  [7] 王纬虹、曾欣然:《幼儿情感教育的德育心理学原理》,《学前教育研究》

1994年第6期

 

                    原载:《教育导刊》(幼儿教育版)2000年第3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