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昔日故乡钩沉

 闲雅淡痕 2010-09-14

                                                    

 

 
【我的故乡座落在澧水中下游,它西倚武陵诸山,东濒云梦洞庭,西南丘陵逶迤,东北沃野平畴,周边四水相托,河滨秀峰兀立,湖水映亮城廓,可谓山川形胜,钟灵毓秀,不愧为镶嵌在湘北大地上的一颗明珠。津市人(包括在外地工作的所有津市籍人)大抵多少知道一些现代津市的变化。我想,一个人只知道城市的现在而不知道它的过去是远远不够的。这是因为,当代进行时的一切现成内容,都是过去进行的一切活动的延续、发展和更新。只有站在今日的潮头,回眸昨日的源流,解读一个城市的时候,才不会出现精神文化上的断层与割裂,因而才显得更厚重更有意义。鉴于此,笔者愿意和现在的津市人,以及对此颇有兴味的所有读者一道,借助历史的闪回和时空的倒置,走进这尘封经年的昨日津市,以引发我们对城市解读的思考。】                                           
  昨日“小南京”
 
 津市地处洞庭湖西北岸,其地域要冲扼茹、温、溇、渫、涔、黄、澹、道、澧九水构成入湖总汇口中,故有“九澧门户”之称。津市人却更愿意把自己的故土自豪地誉为“小南京”。的确,据史载,津市在清朝末年便成为“舳舻蚁集、商贾云臻、连阁千重,炊烟万户”的富庶之地,与湘潭、衡阳、益阳、常德、洪江并称为当年“湘省商人营业辐辏之区。”其时,津市的水运十分发达。自津市溯澧水而上,大小船只可自达石门、慈利、大庸、桑植,且可沿澧水而下,亦可直达长沙、岳阳、汉口等城市。在当时陆路运输不发达的情况下,津市的水路运输具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于是,以津市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包括桑植、大庸、慈利、石门、临澧、澧县、安乡、鹤峰、公安、松滋等县在内的自然经济区。这个经济区其地域的辐射范围达二万平方公里。其中地处平原的澧县、安乡、临澧、公安、松滋盛产棉花、稻谷、杂粮、油菜、小麦、豆类、花生、甘庶、水产等,而地处山区的石门、慈利、大庸、桑植、鹤峰诸县盛产桐油、木材、梓油、药材等。上述这些地方均将本县土特产经水路运往津市买卖集散,然后远销汉口、沙市、宜昌等地,形成一条强有力的经贸环线,使得“九澧门户”的津市在经济活动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到了民国初年,辛亥革命使得外国商品陆续进入津市市场。当时的火油公司“美孚”、“亚细亚”、“德士古”等,轮船公司“太古”、“怡和洋行”以及英美日等国的“日清汽车会社”、“施美洋行”和“合义洋行”等十分有名。他们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就占有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因而刺激了内陆市场,使得津市逐渐由农副土特产品集散地转变为日用品工业的输入和土特产品输出的商贸市场。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不少地方相继沦陷。第二年的初冬,由于长沙文夕大火,大批难民纷纷拥入津市。其时,长江水运已中断,敌我对峙,互成胶着。津市虽临近战区,似尚可偏安一隅。于是乎,长沙大火的难民逃至津市不久,随即便有汉口、沙市、宜昌以及江淮地域的大批难民接踵而来,致使原来仅两万人口的城区,猛增至十万人口以上。据当年的目击者说,当时的三洲驿、阳由垸、大巷口、窑坡渡及街头巷尾全是棚草小屋、竹木布蓬,其人满为患之势犹如七里连营。

  这之后不久,由津市经湖北三斗坪入四川的旱道已经开辟,津市得以成为沟通湘、鄂、川的交通枢纽。当时的商家将大批布匹、百货、纸张、棉花、土纱、钢铁、瓷器,先后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等地运入四川,然后由四川转运至津市再向各沦陷区运进各类商品。此时,津市的商场百业俱兴,闻名遐迩,极一时之盛。据资料记载,从抗战爆发到42年的几年时间里,津市的商户已达1274户。此外,一些为生计而摆摊设点的简陋门面遍布大街小巷,不下千余家。当年津市昌盛的商业市场极有影响,就连十分有名的长沙股市“红盘”也得等津市商人开盘后才能成交,"小南京"的极盛由此可见一斑。
  胜境任君游

  津市的胜迹景观主要集中在澧水南岸。最著名的当数关山。据史载,“澧阳有关山,山形盘踞十里。江水东奔,是山崛立大口如关锁,故名。”说到关山,笔者在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中有一段文字描述:“……若金秋时节进山,旅人可乘兴登临,一览楚天空阔,尽收满江风帆。眼帘间,满山松叶,一片油绿;野岭青崖,三两点淡红。远天游云淡淡,舒卷飘逸,近处松风清越,音如琴瑟。溪泉水浅,鱼虾游嬉,空山之中,钟馨和鸣,有如天籁。面对大山,文思能不泉涌?看千峰峙立,各显威仪,江山半壁,独领风骚。望青天一线,夹峰奇险,俯百丈幽谷,云蒸霞蔚。谒寺字,得遗训,仰碑树,铭教谕。望万仞峭崖,似将军甲胄;观千年古柏,若大帅披风。水帘喷玉溅雾霭,独不得显山路水;松风如诉入云空,却能裹雨挟风。哪见这般胜境,恰是神工造险。如斯者,总揽这般风流!”

  关山景观中,最称奇幻者要数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关山烟树”之说。据清同治七年澧州知州何磷所撰《直隶澧州志》载:“是山崛立,上有云气一缕,即雨。万本千木,郁蔚烟岚之中。”这种推说可信。每当“关山烟树”形成之时,隔江遥望,参天古木,溶于烟海,微风起处,轻飘浮荡,时断时续,时聚时散,恰似一幅水墨画,别有一番情趣。有感于“烟树”之奇幻,清人徐启迪有诗赞曰:“关山嵯峨峙江滨,森林芳树列松筠,扶疏几区青山老,苍翠惟愿曙色新。经雨乍迷投宿鸟,笼云环锁采芝人,伊时纵有辋川笔,点染层峦观不真。”遗憾的是,这种奇幻美景已不复存在。“关山烟树”何处寻?如今“烟树”远逝,令人叹喟。

  湘鄂边境著名佛教名刹古大同寺名声远播。始建于唐代的古大同寺,经元、明、清三代扩建修葺,其规模日渐宏大,香火盛极时寺内僧众多达200余人,据传古大同寺曾为九祖道场,东方初祖达摩禅师曾在此驻锡。寺内分山门、前殿、斋堂、禅堂、念佛堂、延寿堂、大雄宝殿、竂房等,规划齐整,气度不凡。诸多佛品之中,尤以如来佛头上的大鹏金翅为最。大鹏展翅凌空,腾跃升飞,其状威武雄健,栩栩如生,实为佛品中的稀见珍品。

  与古大同寺齐名的中武当是九澧有名的道观。当年道观,气势恢宏,门首石额“中武当”匾赫然在目。檐墙上“八洞神仙”七色彩绘闪耀。入正殿,有石碑一块,上镌“廉洁”二字。这些碑文字乃明朝理学家朱熹手笔。正殿上方供有“真武祖师”像,铜铸金身,重五百斤。《武当行宫记》载:“真武原名元武,为净国王之子,少时神灵,入武当山中修练四十年,唐人建庙崇祀。至宋代,因辟讳,将元武改为真武。”其殿前柱上悬有楹联一副曰:“利锁名缰,笼络多少好汉;晨钟暮鼓,唤醒无数痴人。”祖师案前有陨石一块,黄质白章,系清朝某年陨落山上,乡人拾得后供奉于祖师殿,供人玩赏。左右有钟鼓楼,殿后有王母娘娘和九天玉女塑身金像。

  中武当四周植有名茶数十株。道人常采名茶用甘甜井水煮茗待客。煮茶之水取自庙前的雌雄二井。此二井水色左清右浊,其色终年不变,故茶水色绿味香,清润可口,令旅人赞不绝口。现在中武当早已气象衰败,景观不再。如今仅留下一隅残垣断壁于关山之腰以晓示世人,堪令后辈扼腕叹息。

  除关山古大同寺和中武当道观外,旧时津市的胜迹景观还为数不少。其中可圈可点之处尚多。譬如说关山潭。此潭依皇姑临澧水,深不可测,春夏水涨,势莫难御,惊涛拍岸,漩涡千重,溅玉滚珠,水天一色,其咆哮之声震耳欲聋。此潭从何而来?岂来如此神威?关山潭之谜至今无人揭开。后因改水道,此景瞬间乌有,久之,关山潭之谜的话题渐次为人淡忘。再譬如说朝阳阁。《澧县县志》载:“朝阳阁,建津市大码头渡口,供吕仙。”吕仙即八洞神仙之一的吕洞宾。清咸丰五年,津市商贾名流为供奉这位心系庶民、不俏权贵的真神,聚资在大码头河边建成了朝阳阁。阁三层,底为砖砌台基,中开拱门供人朝香。整个建筑全系木质结构,不用钉铆,一色红柱雕栏,飞檐拱顶,煞是壮观。后因有碍沿江大堤的修建被拆除夷为平地。除上述景观外,还有明朝澧州华阳王的皇家园林御果园遗址;“囊萤照读”的晋代吏部尚书车胤遗址;唐佛都禅师高僧惟严禅师药山墓葬、孟姜女出生地嘉山遗迹等等。多年来,由于城乡建设扩展外延,以上大多景址几近杳然黄鹤,难得寻其些许旧貌,当引为憾事。

 满城皆是巷

  旧时的津市有四条街。城南为河街,城中为正街,河街与正街之间为夹街,城北为后街。四条街之间有十余条横街。殊不知,就在这些直街横街之间,竟有四十八条巷子犬牙交错地趴伏在这仅有七里零三分长的街市之中。应该说,这个数字比例在同类城市的史志记载中似为罕见。从城市民居的人文民俗角度看也是颇有研究价值的。

  在津市的包括天主堂巷、天后宫巷、一文拐巷、五通庙巷、灵宫殿巷、关帝楼巷、紫谷巷、观音桥巷、水府庙巷、二神庙巷、新建坊巷、万寿宫巷、太子庙巷、永灵巷、紫竹林巷、鲢鱼档巷等四十八条巷子的形成史来看,大约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姓氏。有些巷子的居住者大都同姓,故巷名与姓氏相同,如汤家巷、韩石巷等;二是祭祀先辈英烈。有些巷子的辖地建有祭拜性庙宇,如关帝庙(关公)、二神庙(二郎神),故名;三是地理位置。有些巷子的属处有明显的标志物,如大码头巷边就有两个水运码头;四是约定俗成。有些巷子的叫法没确定含义,当地居民随口而出,和之者众,日久便将某种既定的公认的俗称定为巷名,如拐子巷、回子巷等等。

  旧时津市的小巷长短不等,宽窄不一。再宽再长的巷子,只要站在东边的山墙上喊一声,巷的西头便会传来清晰的回音。巷子大都麻条石路面。街面上,常有吱吱呀呀的木轮车和小贩叮叮当当的货担走过。巷道两边小茶馆的茶客有滋有味地喝着铜水壶砌的盖碗茶。钉锔铺大小铁锤轮番锻打叮咣作响炉火正红。出日头的天气,生意买卖人都在自家门前撑出毅然驳杂的帐幔。住家的女人趁着这好天气将晾衣篙搭过巷对面的木晒楼栏标杆窗孔里,将遇下雨的天气,麻条石街面上会有好多人撑起散发着桐油味的各色油纸伞。有些老人会穿着嵌有四个大方钉的木屐不紧不慢地走着,任脚下发出慢悠而匀和的呱哒呱哒声,有如木琴发出的乐音……

  众所周知,北京有闻名中外的胡同文化。我以为,旧时的津市也有着属于自己的巷子文化。这种文化,带着江南小城中特有的民俗色彩,带着市井文化中的宁静与平和,带着芸芸众生的平凡与真切,永不止息地融于这老而美的小巷风情之中。

 美食在津市

  一个地方总要有自己的品牌。津市也有属于自己的品牌。但在津市为数不多的品牌中,真要说叫得响的恐怕只有刘聋子牛肉粉了。如今,本地人对牛肉粉的百般偏好自不待说。要说的是外地人。你看,这年月不管天南地北的外地人来津市,都非得挤进顾客盈门的牛肉粉馆来饱食一餐。这些外地人,不管白领蓝领,不分官员百姓,个个都会在杯觥交错、酒酣耳热、大汗淋漓中过把瘾方才罢休。如此这般后,才不会让人讥笑成来津不吃牛肉粉,等于枉来津市城。

  津市牛肉粉实在算得上个品牌了。殊不知,如今的这个品牌在当年津市的美食排行榜上并非名列前茅,与牛肉粉齐名乃至超乎其上者甚多。当年的美食街就是“老津市”熟知的夹街(此街一隅有远近闻名的“红灯区”)。这条街的酒楼、风味小吃店遍及街头巷尾。这里经营有湘菜、川菜、粤菜、鄂菜等。最有名的有企园、春乐园、王盛锦号、新合楼。拿企园来说,它选料极为精细,原辅材料有定规,不搞代用品,其菜品口感纯正,色香味美,加之价码相当,信誉又好,因而极受顾客青睐。企园附设的芝兰斋面馆,以精细粉拌和鸡蛋手工杆制,下锅不糊汤,上碗两分明,面条清爽,汤汁醇美,盖码加炸酱、酱汁、三鲜、虾仁、鸡杂等,其味香润鲜嫩,令人垂涎。春乐园专营金钩饺饵,皮薄肉嫩,汤味鲜美。王盛锦号的卤制品堪称一绝。他卤制的货品大都为市面稀见的野味如樟鸡、斑鸠、鹌鹑等。所用佐料如酱油、陈醋、蒜汁、红辣油、小麻油一应俱全,其味美无比,令美食家啧啧称道。另一有名的去处叫新合楼。这家美食铺号以其特优的包子闻名九澧。新合楼的包子主要有糖包子、伏油包子和猪肉包子三种。所有用料均采用当年湖北极有名的红牡丹牌面粉。糖包子用台湾产的西白糖内加红丝、芝麻、桂花作馅。伏油包子用进口二车糖、肥膘生板油,然后揉和进霉干菜。猪肉包子用猪肉和笋子分别炒匀后拌上香葱,再以熬锅烹制而成。另外,还有如绿豆皮粉、麻花馓子、滚糖糯米团、焦盐麻稣饼等小吃食遍布大街小巷。旧时的津市人,实在是口福不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