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

 huangpuren 2010-09-16

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

本书简介

历史漩涡里的重臣与帝国,从一介书生到晚清第一重臣,给朝廷打报告的艺术,痞子手段与外交荣辱。既要做官,又要做事,既要维新,但首先是自保。这才是李鸿章。本书作者为社科院研究员、著名学者雷熙。本书对晚清名臣李鸿章从发迹到去世的重要奏折与信函进行了独到的解读,从中可以看出李鸿章由幕僚到封疆大吏到晚清重臣的发迹轨迹,也可以看出晚清帝国逐步崩溃的全过程。李鸿章的官场心机、政治手段,尤其是其向“中央”打报告功夫堪称一绝。可以这么说,凡是有上下级关系存在的地方,本书都值得反复研读和收藏。



目录

第1部分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一)

曾国藩研究专家唐浩明先生认为,此折表明李鸿章写折的本领比其师曾国藩"还要辣"。据 说曾国藩曾经赞赏李鸿章说:"少荃天资于公牍最近,所拟奏咨函批,皆大过人处,将来建 树非凡,或竟青出于蓝,亦未可知。"因此,曾国藩在军情紧急之中要李回乡组建"淮军" 援沪、使其得以开始经营自己的政治、军事力量。

第2部分近代史上的四次对日外交

1870年,李鸿章兼任北洋大臣,从制度上获得了参与全国性外交活动和决策的权力。而就在他履任之前,日本问题提上议事日程,上任之后的李鸿章立即卷入了对日交涉。这是他首次直接参与、经办全国性外交活动,因此值得重视。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说,李鸿章的外交、甚至政治生涯的最大失败是最终败于对日交涉,所以对李参与的中日外交的"开端",尤需详细理清。

第3部分李鸿章洋务思想述评

曾国藩、李鸿章最初看到西方的"长技",就是船坚炮利,因此他们谋求"自强"的活动即从购买和制造船炮开始。1861年湘军攻陷太平军占领的安庆后,在恭亲王奕訢的支持下,曾国藩设立了安庆内军械所,试造枪炮炸弹。或许是曾氏与洋人交往有限,或许是他对洋人抱有戒心,安庆内军械所"全用汉人,未雇洋将",而且没有机器设备,仍是手工生产。从严格意义上讲,它还不是近代军事工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