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嘉兴市委书记 陈德荣
当前,我市人均GDP已近8000美元,进入了工业化后期、城市化加快推进、人民生活向全面小康迈进的新阶段,正加快迈向初级现代化的门槛,但也面临着资源环境制约加剧、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等突出矛盾和问题。破解这些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经济的转型升级必然要求社会同步转型,进而为经济发展创造集聚吸纳高端要素的良好环境,而原有的社会管理体制已难以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需要。如何打破传统的社会管理格局,构建起与新形势相适应的新型社会管理体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现实课题。这也是我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之所以把创新社会管理作为调研课题的主要原因。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但是,党委怎么领导?政府怎么负责?社会怎么协同?公众怎么参与?由于各个城市规模、人口素质、经济发展水平等客观条件不一样,所给出的社会管理版本也不尽相同。去年,我们建立了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以加强党对社会管理工作的领导。在这样的架构下,如何探索建立扁平式、网络化的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带着这个问题,我从构成社会管理的最基础元素——社区、社工和社团着手开展调研。
社区是城市管理体系最基础的细胞。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大量“单位人”转为“社会人”,社区逐渐成为各种社会组织的落脚点、各种群体的聚集点和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社区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城市社会管理链条能否运转正常,关系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能否送到居民群众心坎上,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在调研中我了解到,由于社区居委会干部大部分是经过“海选”产生的,居民对社区当家人有了选择权,对自己投票选出的社区干部自然也多了信任和支持,而社区干部在履职时则更加重视民意,想方设法为民办实事,把社区工作搞得有声有色,社区民主自治成了推动社会管理上水平的“催化剂”!
社区建设的核心理应是民主自治,但伴随着政府职能的下移,社区承担的政府工作越来越多。社区居委会干部一方面要抽出时间倾听群众呼声,服务居民群众,另一方面则要从事大量事务性的工作,以确保党的方针政策及时传达到社区、政府的各项工作落实到社区。前些年我们开始探索“居站分离”,也就是社区居委会和社区事务站分离,让居委会重在“议事”,事务工作站重在“干事”,还原居委会“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本来面目。在调研中,我欣喜地看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基层大胆创新,探索形成了“居站分离”、“居站合一”、“选聘分离,居站合一”等多种模式,充分体现了基层群众的首创精神。对基层的这些探索实践,我觉得只要人民群众满意,只要有利于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我们就应该充分尊重、鼓励支持。
就社工而言,当下不少人对社工的认识还比较粗浅,很多人把它等同于社区居委会干部。其实,社区工作者只是社会工作者的一部分。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直都有极强的社会工作文化,无论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还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背后都是一种推己及人的社工精神。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当今,在经济社会加速转型的现在,不同的社会矛盾不能全部依靠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干预或强制解决,而来自社会本身的自发修复力量更为重要。健康成熟的社会,必然是公共领域发达的社会,而社工是公共领域的主要维系人群。我们要大力培育专业化社会工作者,让他们成为维系社会稳定的“减压阀”。
在调研中我发现,目前我市存在着社会工作者队伍总量偏少、待遇偏低、整体素质不够高等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远不相适应。我们要把社会工作者纳入全市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加大财政投入,通过加强组织培训、提供工作平台、提高工资待遇、增强职业荣誉感等多种途径,加快培育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工队伍。同时,要探索行之有效的社工管理制度。目前对社工的评定主要以考试为主,我觉得还应纳入老百姓评价的考评机制。毕竟,社工是一项与人打交道的专业,是做群众工作的,仅靠书本上的知识远远不够,面对不同的群体和个体需要有不同的工作艺术,这要靠长期的工作积累来提升,是很难用考试考出来的。
同时,一个稳定的社会结构应该是一个三元立体结构,在政府层面、公民(企业)层面之间,还应该有覆盖不同领域的民间团体存在,起到“平衡器”的作用。
去年,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专题研究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提出要“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更好地发挥公民和社会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更加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这为社团组织发展带来了史无前例的重大机遇。近些年,我市社团组织发展较快,但规模仍然偏小,服务能力偏弱,影响力有限,并存在着资金、人才、信任、参与等困境,许多社团组织还没有找到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运行机制。
如何加强社团组织的培育与发展,我在调研中听到了基层的不同呼声,有的希望市委、市政府加大对社团组织经费的支持,有的期望能给予更多的政策优惠,有的则提出,当前我市一些社团组织与政府相关部门还有剪不断的依附关系,影响了市场的公平竞争,政府必须为社团健康发展营造公平公正的良好环境。这些呼声的确反映出,我们在培育和发展社团组织中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其中最为紧要的是要进一步理顺社团组织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将群众性、社会性、公益性的社会管理服务职能,政府无力顾及的一些公共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委托管理等各种方式逐步转移给社团组织,并积极探索建立政府对社团组织的资助机制、奖励机制,明确营利社团组织与非营利社团组织的界限,实施与之相对应的政策支持,促进社团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当今时代是网络时代,调研中我还注意到网络社团正在迅猛发展,各类大型网络社区以及“QQ群”等形式的网络社团大量涌现,看似虚拟,实质上却“实而不虚”,往往组织者在网上“振臂一呼”,成员们立即按照约定的时间、地点会面。像这样的网络社团怎样管理?如何规范?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索。
完善社会管理机制,发挥社区、社工、社团等的作用,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是关键。近年来我市各级高度重视和创新基层党建工作,“一员双岗”、“楼宇党建”、“党员工作站”、“结对共建”等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模范作用得到发挥。但社区党建工作还有待加强,特别是社团党组织组建明显滞后问题突出。目前,全市922家社会团体中只有73家建立了党组织,仅占7.9%。要加强社会管理,党组织建设就不可有“盲区”。要加大工作力度,深入开展党建工作示范社区创建等活动,加快扩大社团党组织覆盖面,确保党的工作渗透到千家万户和各个角落,切实把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和凝聚在党的周围。
我相信,一个和谐社会,必定是社区、社工、社团这些社会管理中最基础的元素作用发挥最为突出的社会。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社区、社工、社团的建设与发展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进一步夯实和谐社会基石,切实把嘉兴建设成为一个管理有序、服务完善、舒适安定、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