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及《论语》经典背读小集

 尚和蒙学教育 2010-09-17

孔子及《论语》经典背读小集

作者:不详  时间:2009-1-6 12:28:43  来源:会员整理  人气: 496
  一、孔子及《论语》文学文化常识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通行本《论语》共20篇。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名言。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英文:Confucius [k?n’fju:?i?s]),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之一。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上,孔子一直享有“至圣先师”的美誉,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mù duó 1.以木为舌的大铃,铜质。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巡行振鸣以引起众人注意。  2.以喻宣扬教化的人。)”“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的人之一。直到今天,还依然为世人所尊敬与推崇。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由此足可见孔子思想之伟大。
  二、孔子的精神品格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 
  三、《论语》经典背读
  1、著名语录
  (1)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⒃,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2)其他著名语录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3)著名篇章
  ①《荷(hè)蓧(diào)丈人》(选自《论语•微子》)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②《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③《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晒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④《孔子厄于陈、蔡》(节选自《孔子家语•在厄20》)
  孔子厄于陈、蔡,从者七日不食,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
  焉。颜回、仲回炊之于坏屋之下,有埃墨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子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曰:“改节,即何称于仁廉哉?”子贡曰:“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子曰:“然。”子贡以所饭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将问之。”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四、时代回声——中学生眼中的孔子(konfucius)
  我眼中的孔子(konfucius)
  二千五百年前,来自泰山山脉的北风吹动着一位倚仗凝思的老人的衣角,但风中这位鲁国的国公依旧一丝不苟,这种庄严在风动的夕阳中与相邻的泰山辉映在一起,多少个斗转星移后迎送着一个个朝阳。他就是万世师表,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每一位伟人的诞生,都伴随着天将降大任前的磨砺与洗礼。孔子的一生无疑是一次人世间的苦行。他出身于曾经的贵族,却必须面对家族没落的现实,他创造了以仁为本的思想,却要应对尔虞我诈的世事。年少的贫困病未泯灭他远大的志向,中年的挫折未曾动摇他那不去的斗志,晚年的离丧没能阻挡他思想的升华!他三十而立办教育,开私塾,使贫困人民得以走进知识的殿堂,他“有教无类”的教学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知识传播突破了出生,阶级的鸿沟,他“因材施教”的理念是知识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使知识走进民间,面向大众。是他让中华民族成为了“全民有知”的民族,他这个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壮举,是我们的民族的知识水平远远超越了当时任何以出生决定知识走向的民族,为中华民族若干年后各个盛世的腾飞积蓄了雄厚的知识力量。 
  这位慈祥的老人,不仅告诉他的学生以及他身后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学习知识的目的,同时也交给了世人学习的方法。大的方面能够治国经世,小的方面可以净口修身,他教化世人用“义”和“礼”来阐述“仁”的思想,用“智”和“信”来传播“仁”的观念。学习方法上要“温故知新”,要“举一反三”,在细微处体现出伟人不朽的智慧光辉! 
  不朽的思想总是与时俱进,孔子这位鲁国的老人,这位为教育的实施,为正气的传播,为治国方略的施展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先哲,他的思想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焕发着着耀眼的光芒,同时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含义。当今的世界“文明的冲突”随处可见,局部的战火弥漫着硝烟,纷乱的动荡使生灵涂炭。我国国内因社会转型而带来的问题亦急需解决。当今的时代最需要什么?需要“和谐”!而孔子的理想不正是贫富平均.重视民生的个守本分的和谐社会吗?孔子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这与我国现阶段追求的缩小贫富差距,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又是何等的契合!二千五百多年的时光弹指一挥,孔子的思想却永立东方,并已走向世界!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子,为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伟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