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合理利用线条与色块对画面进行分割和导引
并非只有简洁纯净的背景才能将主体突出,背景的色块和线条往往可以达到均衡画面元素以及导引视点的作用。见图五,水平线按照三分法的原则把画面切割为两大色块,占据画面2/3并且偏暗的地面恰好如画框一样把主体衬托出来,吸引了视点,后期添加的暗角进一步突出了主体,画面元素丰富之余也不失主体的明确。图六和图七的画面上,除主体外有很多不同色彩的画面元素,但因为利用线条色块的透视导引,将观众的视点集中到主体上,不会造成视觉混乱。 图五 图六 ![]() 图七 三、恰当运用畸变展现模特的曲线身段
据介绍日本的人像摄影师中最常用的焦段为24MM至35MM之间,因为该焦段特别是35MM的透视变形对于体态美的表述最为恰当,而该焦距段已经足以把环境场景纳入画面,是我们拍摄广角人像片时的常用焦段。而今我们甚至还经常动用超广角镜头进行拍摄,主要是希望利用镜头的变形拍摄出一些稍微夸张的视觉效果,例如把模特的下身拉长制造出心仪的“长腿妹妹”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镜头的变形是把双刃剑,必须运用得当,因为夸张不一定等于好看,也不一定能让他人接受,所以必须把握好变形的尺度,选择一个最合适的平衡点。图八、图九以及图十是我使用APS-C数码单反相机18-55MM镜头中的18MM焦距(相当于135全幅相机28MM)拍摄的人像片,该焦距对于体态曲线表述得凸凹有致,效果令人满意。 反观采用中长焦大光圈镜头拍摄的人像,特别是把背景虚化厉害主体非常突出的作品,由于视觉过于接近常态,画面曲线毫无变形和扭曲,对于用光、拍摄的角度以及模特身材,都有着更高的要求,如果是专业摄影项目,有足够的灯具场景支持,配合高贵模特的身材曲线,即可出时尚大片,但一旦用光过平或者角度过于死板,往往在一些街头随拍以及外拍活动中,很容易拍成毫无立体感的“纸板人”感觉。 图八 图九 图十 通过上述的讨论,已经和大家交流了我在广角人像摄影方面的一些心得。鼓励更多的摄友们从单纯拍摄大头特写逐步进阶至多用广角拍摄环境人像作品,让自己拍摄的图片更多地融入环境的气氛,更多地展现人物的体态美,更多地运用色块以及线条,丰富画面的元素。不但可以开阔自己视野,还能培养更为敏锐的观察力,真正体会到:拍人像,不一定必须把背景虚化,其实只要把背景利用得当,你的作品将会更精彩。日后有机会希望能再和大家分享更多地拍摄乐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