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指导学生探究型课程的反思

 日月001 2010-09-19

指导学生探究型课程的反思

上海市黄浦学校  瞿云蔚

 

探究型课程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提出的课题为学习的载体,在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中所获得的外显知识和内隐知识为学习内容,是一门以最大限度开发学生潜能为其定位的功能性课程,我在承担指导老师中,是这样组织学生开展活动的。

一、                 引导学生选好题:

探究型课程内容的载体是课题,所以只有通过学生或指导学生选择好课题,在实施课题研究中才能实现设定的课程目标,因此,指导学生选好题是指导老师的基本职责,但“课题从哪里来?”“如何帮助学生选择能够研究的课题?”是指导教师要注意的要点。

我的做法是:一方面在学科教学中有意识地注意启发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这样一些有意义的小课题就自然产生了;另一方面,我注意引导学生关心和观察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一些问题,由此提出感兴趣的社会调查类课题。如:清晨校门口值周学生老师行礼、问候,是校园中最常见的现象,而有些老师会忽略对学生回礼……这样 “对老师回应学生问候情况的调查”的课题就产生了。

二、                 指导学生形成活动计划:

课题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工作计划表的制定,每人都应该明确在什么阶段完成什么任务……不论实地调查,访问专家、上网、上图书馆查找书面资料,还是写总结论文等,都应注重分工的细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能力,能力较差的较内向的学生可以完成上网、查资料等工作,健谈的学生可以负责实地调查、访问专家等工作……探究型课程的学习重在人人参与,能力再差的学生他只要积极参与,也能很出色地在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指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发现:在探究型课程中没有真正的差生,有些学生可能在某些学科学习中成绩较差,但在探究活动中表现超群……只要每个学生在活动中都能主动承但任务,认真完成工作,最终他们的结题报告都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

三、注重学生探究方法的指导

初中阶段探究型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以对学生基本研究方法的培养为重点,所以在学生开展探究的全过程中,我始终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基本研究方法的指导。实践告诉我:在方法的培养上,最有效的方式不是老师的传授,而是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实践中、在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启发和点拨。老师要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有时不排斥让学生走走弯路,在挫折中得到感悟,最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认识和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

四、让学生学会面对困难

在探究型课程的学习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些困难有的来自于学生能力的局限性,有的来自于学生性格方面的不成熟,也有来自外界环境的阻力……如我在指导学生做 “关于在公共汽车为老弱病残孕让座”的课题时,亲眼目睹学生碰壁的情景……当他们采访那些不让座的年轻人时,有些人根本不予理睬,有些人还不文明地责骂学生“吃多了,不好好读书,多管闲事……”每每碰到这样的情况,教师首先要保持冷静,把学生克服困难的过程作为成长的过程,要负责任得引导学生学会面对困难,学会团结协作地解决困难,正确对待社会的不正确谬论,在困难中、在实践中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 体 会 】

一、  探究型课程使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更为融洽

以前教师上课,学生听课,记笔记……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学生必须被动地听老师的命令……但在探究型课程中,我和学生是平等的,学生可以凭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课,主动开展活动,如七(六)班倪弘同学一组,当时我征求她们的意见,你们是女同学,对花一定感兴趣,我们开展一个“水仙花成长的探究”为题进行探究、观察好吗?我当初认为此题较好做,养几盒水仙花时常进行观察就行了,但课题遭到学生的反对,她们说“老师,让我们自己选题吧,我们对你建议的课题不感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我是导演,她们是演员,和学生合作,所呈现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的伙伴关系。

二、指导教师要努力使学生人人参与探究。

作为探究型课程,是有一定教学组织形式的,教师就是要将学生组织起来,有个别学生不愿参加,我就采取动员、谈心、鼓励、激励、鞭策等形式帮助他们加入、到位……在探究性课程的教学中,我也高兴地看到:有些学生虽然在学科学习中成绩并不理想,但在探究活动中,积极参与,有学习的方式、有学习的能力、有合作的精神……我发现:同学与同学乐于互相帮助了,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毅力、气质等精神的自我有了发展和认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表现出更多的特长。

探究型课程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发了学生的潜能,促进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团队合作精神的养成,增强了公民的意识、社会的责任感,学会了理解他人、彼此合作、分享研究成果,自觉地弘扬了真善美,摒弃假恶丑,真正做到人人知荣而为之,个个知耻而不为,它是创建和谐的人文关系的最好措施……我也将不断反思,加强总结,丰富这一新课程的实施经验。

主要参考文献

1.《今天怎样做教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柳斌谈素质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