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百眼通 2018-05-07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谈到阅读,绝大多数的数学教师由于对课程改革理解的不透彻,又缺乏数学阅读方面的相关理论与指导,常常误认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事,数学教学只要让学生会思考、会解题就足够了,阅读可有可无。因此同一类型的习题老师反复讲解、学生被动接受和理解。在批改作业的时候,还是出现简单的题目学生又做错了,考试时还是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掌握。教师认为是学生太粗心了,纠错时教师只要将题目读一遍,有时甚至读到一半时,学生就会叫道:“哦,我会做了!”。学生会出现不应该的错误是什么原因呢?通过我平日的观察,小学生往往缺乏数学阅读的能力和习惯,阅读能力强的学生,理解能力也强,做题的准确率就高。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主要是在做题时,蜻蜓点水式的草草阅读,读不出关键词,读不出数量间的关系,读不懂题意,甚至在读题的过程中,添字、漏字,理解错误了,题也就做错了。造成学生阅读能力不强,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抱怨最多的是学生的脑袋不开窍,却很少从自身找原因,是因为教师不重视数学阅读的指导。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刻不容缓。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对学生各种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要使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教师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加强数学阅读教学的研究,探索数学阅读教学的策略。因此,我们确定《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与研究》这一课题,旨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从而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阅读的过程就是理解的过程,是一个内部语言的转化过程。数学课本是教本也是学本,学生如何高效短时地进行阅读,取决于教师是不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地进行指导学生阅读,因此让学生养成尊重课本、自觉阅读课本意义深远。

1.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提高学生思考能力的需要

 “数学阅读”过程同一般阅读过程一样,是一个对语言符号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心理活动过程,同时,它还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因而专家强调:“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所以,若要切实加强数学自主学习的思维训练,最为重要的一个基点就是强化“数学阅读”,加强学生自主思考,没有思考的阅读是无意义的。

2.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是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需要

阅读是理解的基础,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课堂上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性差,思维转换慢,从而造成知识接受质差量少,理解问题时常发生困难和错误。因此,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数学课本的意识和习惯,对于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现实的重要意义。

3. 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是树立学生终身学习本领的需要

要想使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数学阅读枯燥无味,学生只要掌握住了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这样他们就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4.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是转变教师教学行为的需要

教师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学会阅读的促进者。只要教师走出数学阅读的误区,充分挖掘教科书的阅读资源,充分发挥教科书的教育功能,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能得到提升。

二、国内外研究趋势分析

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已经通过网络阅读了大量关于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相关书籍,目前看国外研究现状与水平,发现虽已对数学阅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达成了共识,但是概念化的描述和理性化的阐述占了绝大多数,缺乏深入教学一线进行实质性操作和研究的案例。比如:《数学阅读——现代数学教育中不容忽视的课题》中,对阅读重要性阐述得较多,但具体的可操作的实施方法、策略却没有。国内研究方面,有一部分学校比较注重开展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研究,也能看到一些老师写的理论文章,但在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方面,多数老师习惯出示题目后,指名思维快的学生读题或者自己直接泛读一遍,紧接着就开始让学生“开工”,教师没给学生留阅读的时间,学生缺乏自主阅读思考探究的意识,懒于动脑思考感悟,以他人的认识代替自己的见解,过多依赖于老师的讲解,,缺乏自己的思考,教师的付出多,费时费力却效果不佳。在各种各类的数学公开课上,老师总感觉学生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自主学习能力差,不敢放手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得新知,该阅读的时候不是被教师代替就是电脑课件代替,学生读的机会少,甚至一节课,学生没有机会读课本,课堂上往往是学生听的多,而读的少。学生方面,教师出示题目后,学生粗略看一眼,不能认真阅读题目条件和问题,就匆忙下笔做题。教师也不纠正学生的这种学习行为,只要学生题能做对就认可。这种教学现状,不利于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目前小学生使用的教材,是许多教育专家依据新的课程标准,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结构来组织编写的,编写过程中,一定考虑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小学生应该是能看懂的。因此,我们将利用现行教材开展阅读教学,在具体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可行性操作方法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希望有所突破。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课前阅读预习方法的研究,让学生养成课前阅读课本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2.通过课堂教学指导阅读实况研讨,让老师体会到阅读数学课本内容的好处,从而更有效地利用教材,丰富阅读的方式和途径,探究出指导学生阅读的措施和策略。

3.通过课堂教学阅读措施和策略的研究,使数学教师走出阅读误区,不断积累指导阅读方面的成功经验,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提升

4.通过课堂教学阅读措施和策略的研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学会反思改进学习行为,促进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显著提高。

 5.通过课后阅读内容的研究,使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显著提高。

(二)研究的内容

1.研究课前预习怎样培养学生进行阅读,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科学的阅读方法是阅读能否有效的关键因素。不同的阅读方法收到的效果自然也就不同了。课前给出学生阅读提纲,引导学生根据提纲进行通读课本,课堂上,学生才会凝神倾听同学和老师的观点,才会提高学习效率,体验课前阅读带来的成功快乐。

2.研究课堂上如何巧妙的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古人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探求知识的催化剂,同时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动力。课堂上我们应该创设阅读的情景,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及时反馈阅读结果,促进学生阅读信息化的交流;优化阅读的过程,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

3.研究课后指导学生阅读什么样的内容,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

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许多有趣并且有价值的材料还需要学生课后阅读来理解,课后及时阅读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阅读时要根据老师上课讲的内容用彩笔把书上的重点部分,新概念或容易忽略的部分勾画标出,用即时贴记下简要的体会贴在书的四周空白处。其次就是要仔细阅读课后习题,找到题目中的关键词,并在做题后思考一下本题所用的基础知识有哪些?是否还有其它的想法和解法?本题的分析方法与解法在求解其它问题时,是否也用到过?数学阅读不只包括对数学教材的阅读,还包括对与数学有关的科普知识及课外材料的阅读,提高数学阅读能力,教师可以提前在网上或者其他地方搜索并推荐学生可以读一些数学史、数学科普、数学教辅等方面的书籍杂志。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玩数学,真正的把数学知识与生活接轨起来。

    四、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

   (一)研究思路

1.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阅读存在的问题为研究的基础,以参加课题研究教师课堂阅读教学现状为研究的主体;以课前阅读、课上阅读、课后阅读为研究的内容;以解决数学课堂教学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的对象;

2.建立健全课题研究管理,本课题在课题主持人的负责下,课题组成员共同参与学习探索中,明确数学阅读的意义、数学阅读的策略及方法。

3.在上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本课题组分阶段有计划地开展讨论“小学数学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和方法的系列化研究工作。研究的对象是5个班300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有些好的作法,可以在本校其他年级推广。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具体实施研究的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课堂观察法、行为研究法、调查研究法

1.调查研究法:采用书面和谈话的形式对小学现行的课堂教学阅读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2.文献研究法:在研究中,查阅有关文献材料,开拓视野,将有关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综合,从中提炼出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资料,作为研究课题的依据。
    3.课堂观察法:在研究中,注意观察学生的数学阅读表现,据此安排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和研究,做好学习过程阅读的日常记录。
    4.行为研究法:借助理论从实际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研究,并通过实践——理论——实践——理论……不断实践不断研究,应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的研究成果。

5.个案研究法:对典型的阅读教学案例进行解剖,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分析,从中探索出数学阅读教学的策略。

   五、课题主要阶段的划分

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2014年6月-2014年11月)

    这个阶段所做的工作有:

1.课题选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搜集国内外相关课题的资料和成功经验,收集并筛选有价值的信息,申报课题,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审批立项。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和实验老师培训会议,明确分工。

    3.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确定实验研究的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4.确立研究对象(本校三、四、五年级学生),对实验班(六一班、四八班)进行前期调查。

   (二)实施阶段(2014.11-2016.11)

    第一阶段

    1.通过问卷调查和抽样分析,了解学生现有的数学阅读水平,对常见问题进行归类整理,从而分析出其不会阅读的原因。撰写“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现状分析”调查报告,为下一步研究做好准备。此项任务由杨惠荣老师负责。

    2.搜集各种适合小学生数学阅读的方法,探究相关经验,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初步梳理出可行性措施及方法。此项任务由王东老师负责。

3.聘请专家担任课题顾问指导。

4.对课题方案进行修正,分解和落实课题研究任务

    第二阶段

    1.开展课题研究,上好课题研究实践课。一学期两次。课题组成员共同针对某一内容进行研讨,进行教学设计,安排2人进行同课异构,写出教学反思,其他成员进行听课、评课,写出教学感想。其资料由俞丽玲老师收集并归类整理。

2.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专题研讨,每学期一次,从中交流数学阅读的途径和方法,探索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策略。

3.每学期要求课题组的教师要根据专题内容写出教学设计、并进行公开教学,邀请课题组的其他教师听课、评课,从而不断完善教学设计。其资料由杨艳荣老师负责收集并归类整理。

    4.对每一阶段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学习成绩等进行调查,不断地调整方法。逐步完善教学中的阅读能力。由杨惠荣老师负责。

   5.结合课堂教学的具体做法和专题研讨的策略,及时撰写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论文。

6.搜集、整理、制作小学数学阅读的过程性影视资料,有王东老师负责。

   7.完成阶段性研究总结。由孙丽香老师负责。

  (三)总结阶段(2016.11-2017.6)

   1.做好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2.课题成果的汇总、写出课题研究报告与结题报告,申请课题结题评估。由课题组长孙丽香负责。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创新之处

研究的预期成果:

(一)理论成果:

1.结合本课题教师撰写有关阅读方面的随笔、教学设计、论文等。

2. 结合本课题学生写出有关阅读方面的数学日记、感想等。

3.通过学生成绩数据分析,学生访谈记录,写出阅读使学生的思维发生变化的过程,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过程。

4.推荐学生阅读有益的数学故事,写出读后感。

(二)实践成果

1.通过图片,展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专题研讨的场景;通过ppt、文本,呈现专题研讨的内容;丰富了教师的教育理论,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成长。

2.通过光盘、视频,呈现探究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课堂教学策略,改变了教师的阅读教学观念,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3.通过访谈记录,反馈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了,丰富阅读的方式和途径,养成了自主阅读的习惯。  

   七、课题研究的成员及分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