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实验研究方案

 新的每一天 2010-08-28

我校对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已经开展为期二年多的研究,效果良好,为了更加深入地开展该项课题的研究工作,我校决定开展第二轮研究,本方案拟从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对象、研究原则、研究步骤、研究方法,以及预定操作策略、预期成果、组织机构等几方面进行描述,以指导第二轮的实验研究工作。

[关键词]  口语交际    研究方案

   

一、研究背景

    1、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实施《语文课程标准》的需要。

“口语交际”能力是指:良好的交往传递信息的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快速的组织语言的能力,文明礼貌、得体的举止谈吐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把“口语交际”作为语文教学的五大领域之一,写进了总目标,在第九条明确指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并在各年级分阶段提出了口语交际的具体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把原大纲中“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把培养听说能力置于双方互动的交际活动中,这不仅仅是提法的改变,更重要的是赋予其新的教学内涵,是质的飞跃,这既符合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又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代性。

    我校开展“口语交际”教学研究是体现语文学科性质的需要,是认真贯彻实施《语文课程标准》的需要。

    2、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学习,生活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存在着重“读写”,轻“听说”的倾向,在教学中,“听说”的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在《关于语文教学问题》中说到:“一般人的三百六十五天没有一天不听话说庆,有时还要多听多说,不仅说些零碎的话,还得说整段听整段的话。人人要开会,时时得发言,许多人要作报告、教学生、带徒弟,更多的人要彼此接洽事务,办交涉或讲座问题,摆事实、讲道理……”给我们明确提出了听说能力是现代生活中的迫切需要,是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必须具备的能力,是作为人的最基本的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是倾听的活动,尤其是当前的探究性学习,需要更多的交流与合作,倾听他人思想,活跃思维的头脑,表述自己的见解,而且,语言交际能力的强弱也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

    新的世纪社会发展迅速,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人际交往越来越频繁,口语交际是在一种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敏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的能力,它对形成说话,提高说话效率,顺利达到交际目的起着重要的作用。口语交际是衡量一个人整体素质的最实际和重要条件之一,也是未来社会对未来人才的重要要求之一。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已经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受用。

    3、我校“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分析。

    对我校部分学生调查的结果显示:学生已基本具有初步的交际能力,但有待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还不够规范,好说话,但不完整,缺乏条理性,用词不当,夹带方言,常有重复。交际时忽视了自己的言谈举止,文明礼貌。而有没有礼貌,直接关系到口语交际的效果,说话时落落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表达准确,就能提高说话的效率。而我校的“口语交际”课教学更是只重教学任务的完式,轻学生将来的生存、发展;重低年级听说训练,轻高年级听说训练;重单向交流,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忽视交往能力的形成,重训练形成,轻口语交际与语文实践的整合,造成训练缺乏系统性。针对这些现状,我校于20013月至200312月开展了立题为《加强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在两年多的实验研究过程中,初步创建了口语交际训练体系,初步构建了课题研究运行机制及评价体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获得一定的提高。为了进一步推进实验研究,进一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进一步完善“口语交际”教学的操作体系,我校经过讨论,决定重新组建课题研究小组,重新确定实验班,开展第二轮实验。

二、研究思路

    ()理论依据

    1、以素质教育为指导,以现代教学论,信息论等有关理论为构建“口语交际”教学的操作体系、教材体系、指导策略及其评价体系的基本理论依据。

    2、教育心理学、传播学理论,为开展本课题研究又一重要理论支撑。

    3、《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口语交际教学的建议。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际的素养。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开展“口语交际”教学应重视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研究内容

    1、研究培养和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策略、原则、途径和方法。

    2、研究如何开展多种类型的“口语交际”教学形式。

    3、研究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4、研究如何构建“口语交际”训练与习作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5、研究如何科学有效地开设“谈天说地”课。

6、研究如何设计新型的“口语交际”训练课。

7、研究如何组织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活动。

   ()研究目标

    1、理论目标

    通过两年的实践研究,初步形成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体系,内容包括目标体系,教材体系指导策略及其评价体系。

    2、培养目标

    第一学段(一、二年级)

    ①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②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内容。

    ③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④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地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⑤与别人交谈,态度大方,有礼貌。

    ⑥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第二学段(三、四年级)

    ①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②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③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④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第三学段(五、六年级)

    ①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②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展自己意见。

    ③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重点,并能简要转述。

    ④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⑤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要发言。

⑥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研究对象

    根据实际情况,以及课题研究的需要,我们设立二年(5)班、二年(8)班、三年(1)班、三年(7)班、四年(7)班、四年(8)班、五年(2)班、五年(6)班,为语文学科实验班,同时设立四年(2)班、五年(7)班为英语学科实验班,共同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因为是第二轮研究,基本上不设对比班,采用前测、后测方式,并与第一轮实验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设计。在研究方法上本课题研究综合运用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

    1、观察法。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按照研究预定和既定的目标和要求,定期不定期地多次制作测量工具,对实验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水平进行检测,通过检测观察,发现研究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从而提出可行性方案,以解决这些问题与不足,保证实验顺利开展,达到预期目标。

    2、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的过程就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正模型的过程,预先制订评价模型有效性的指标体系和工具,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和调控机制是保证行动研究顺利进行并具有规范性的必要条件。

    3、经验总结法。我们边学习,边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升理性认识,并且将这些理论认识撰写成经验总结和科研论文,在课题组内相互交流、学习、推广、运用,从而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指导教育实践活动。

4、文献法。根据课题的要求,我们通过查阅、分析、整理小学“口语交际”教学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全面、正确地了解和掌握所研究的问题,进而总结出具有我校特色的操作方法体系。

   ()研究原则

    1、全面性原则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研究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全体学生的发展,注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口语交际”训练中。全面性原则还要求“口语交际”教学要重视认知、技能、情感等各种目标的协调,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个性发展等维度考虑,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2、自主性原则

    强调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独立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尝试、交往、探索等活动中获得生动活泼的发展。

    3、合作性原则

    倡导宽松、民主、开放的合作气氛,使师生的活动处于协调和谐的状态,倡导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在多重交往中发展自我。

    4、激励性原则

兴趣是口语交际训练最重要的心理基础,而培养兴趣的主要途径就是激励。所以,要求实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表扬鼓励多于批评指责,对儿童充满信任,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学习心境,让学生经常体验成功的喜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5、实践性原则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儿童的实践活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源泉。因此,在口语交际训练中,除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形式多样的训练外,尽可能有计划地带领学生接触社会,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在社会生活中指导学生口语交际,从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06.92006.11)实验准备阶段

    1、搜集、整理与注课题研究相关的资料和数据。

    2、确立研究课题,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3、建立课题研究组织机构,设立子课题,确定实验班。

    4、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培训。

    5、聘请专家对课题设计进行开题论证。

    第二阶段(2006.122007.12)

    1、学生口语交际水平前测分析。

    2、制订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规章制度。

    3、改革课程设置,每周分别开设一节口语交际训练课和谈天说地课。

    4、出台实验操作方法,并付诸实施。

    5、开展多种类型的研讨课,组织交流评议。

    6、开展学生“口语交际”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口语交际”兴趣。

    7、建立课题研究记载册等档案资料,搜集相关研究资料,汇编成册。

    8、检查、督促课题研究开展情况,组织先进实验教师评比。

    9、撰写子课题研究论文和教学案例,汇编成册。

    10、实验中期检测分析。

    11、小结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

    第三阶段(2008.12008.5)实验总结阶段

    1、学生口语交际水平后测分析。

    2组织课题组教师收集整理研究资料,总结研究经验,做好全面和个案分析记录。

    3、撰写实验结题报告。

    4、聘请专家召开课题结题鉴定会,展示课题研究成果。

三、操作策略

    为了本课题第二轮研究能迅速步上正轨,我们总结了第一轮研究的成熟经验,初步形成了第二轮研究的起始研究阶段操作策略,本操作策略将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而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开展多种类型的“口语交际”教学形式

    1、童话剧

    童话剧就是学生根据童话故事扮角色表演,它比较适合低年级学生。童话剧的内容比较广泛,一般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只要稍加改编,就能当作“剧本”。童话剧使游戏、活动与口语交际融为一体,既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又锻炼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它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为学生所喜爱。童话剧的表演可自编自演,也可边编边演,初步重在模仿,以后可不断发展、创新。

    2、课本剧

    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口语交际素材。选择课文中对话成分较多或能启发学生想象的内容等,编写成课本剧。教师创设某种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让学生扮演文中的人物角色,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语言的感情色彩,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

    3、生活剧

    让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挖掘素材,通过小组合作,编写成生活剧本,然后小组合作表演,构成生活剧。

    4、小采访

    小采访就是让学生充当小记者对周围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或现象,进行有目的了解,并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的一种口语交际活动形式。

    采访的内容可以是校内的,也可以走上社会。除了课内表演采访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实地采访。

    可组织的活动有:①小记者在行动;②探访老人;③购物讲价;④小型同学聚会等。

    5、讨论会

    讨论会就是大家围绕一个主题,各抒己见,从而达到最终解决问题的一种口语交际活动。讨论会形式可以是小组讨论、全班讨论、师生讨论等。讨论会的内容一般比较贴近学生生活,是他们所喜闻乐见。

    6、辩论会

    辩论会是以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中心,分正反双方进行“舌战”的一种口语交际活动。辩论会的选题应来源于生活实际,如“金钱是不是万能的?”“诚信和利益哪个更重要?”等。教师应教会学生辩论的开头语可为:“我认为……”,“我的看法是……”,“我方的观点是……”。让学生明白辩论的一般格式是:①指出双方行为或言论错在哪里;②说出为什么错了;③阐明自己的观点;④提出改正意见和要求。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在出现意见分歧时,抓住问题的实质和矛盾的焦点展开辩论。

    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提高了对社会、对问题的认识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辩论中发展口语交际能力,学会明辨是非,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

   ()实施凸显“口语交际”特色的阅读教学。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主渠道。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离不开课堂,应与阅读教学融为一体。因此,在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备课环节,教师就应该吃透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可以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的因素,扎实有效地开展“口语交际”训练,凸显“口语交际”特色。

    《五月瑞阳》是一篇介绍我国端午节的风俗习惯的文章。文章中介绍的一些风俗引发了学生许多的回忆,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就可设计,在教完“妇女们包粽子”这一节后,让学生回忆自己家是怎样包粽子、吃粽子的?学生定然有话可说,言之有物。各地方过端午时的风俗大致相同,但又不尽相同。教师在教完整篇课文的时候,让小组各自准备一个“聊端午”的场面,然后请几个小组几位同学当着大家的面公开聊聊。这样的设计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了一定的教学情境,把握住了课堂教学流向,使学生在体验文本之后,从生活体验出发,回忆情节,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聊天,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读、想、听、说融为一体,既很好地学习了文本,更培养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构建“口语交际”训练与习作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1、“说说——画画——写写”教学模式

    教学《我家的小园》习作训练时,教师可让学生之间相互说说各自家小园的景色,然后要求学生动手画一画,最后根据所画景象具体描写。这样做使听说、画、写结为一体,有利于调动写作兴趣,也有利于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互相学习。

2、“口语交际——习作训练——口语交际”教学模式

教师首先可以带着一个话题走进课堂,比如:《如何装扮我们的教室》、《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我来设计校服》等。让学生围绕这个话题展开充分的讨论,然后小组派代表组织全班交流,最后让学生把今天老师带的话题和同学们讨论交流的情况及结果写下来,就成为一篇不错的文章了。

    这样做,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表达的舞台。学生作文完成之后,进行作文评讲,我们可以让学生说自己的见解、修改意见,不仅对作文是一大促进,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口耳”功夫,真可谓一举两得。讲评时,可以让学生评自己手头上别人的文章的标题、立意、书写、语言、结构形式、点题等,并可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评语,其他同学在听后也积极加入了评论,学生参与兴趣高涨,参与度高。

   ()开设丰富多彩的“谈天说地课”。

    实验班每周开设1-2节谈天说地课,每周由一位学生担任主持人,组织学生开展谈天说地,教师将学生谈天说地的内容记入手册,并评定等级,最后可以由教师总结,教师肯定学生成绩,点拨说话技巧方法,提出改进意见。

    谈天说地的材料可以是利用现成的,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编和自编。主要是学生通过阅读报刊、杂志,听广播看电视,参与街头巷议等多种渠道获取古今中外的天文地理,科学珍闻、名人传奇、新闻信息、生活常识等作为演讲的材料。

    每次演讲15人左右,并兼顾“优、中、差”三种不同对象,要求学生都要参与这一活动,不留死角,真正做到全员参与,共同提高。演讲者要做到说普通话,态度自然得体,有感情,语句通顺、流利。

   ()设计新型的“口语交际”训练课。

    1、普通话训练课

    主要引导学生听朗读磁带,听老师范读,听学生表演读,然后自己模仿,两人一组,一人读一人听并评,尤其加强平翘、语调停顿等方面的练习,使每个学生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材料。这主要安排一、二年级的时候开展训练。

2、听读欣赏课

    听读欣赏课的教材由文字教材、配乐及幻灯片组成。文字教材包括童话、诗歌、故事、散文、寓言等,力求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兼备,做到文字优美、生动形象、短小精悍、琅琅上口。朗读要求语言规范、感情真挚。音乐及幻灯片根据文字材料内容配制,幻灯片要少而精。听读欣赏课一般的教学程序为听、读、欣赏三个阶段。

    3、收视课

    收视课的内容很多,收视新闻联播模仿朗读,收视综艺节目学习主持人的语言技巧以及参加选手或被采访人的语言的组织与得体的表现,收视论辩的学习技巧与机智,收视生活剧学习别人的得体表现等。这项训练在每个年级段各安排1-2次。

    4、技巧学习课

    技巧学习课主要是向学生集中介绍在各种不同场合下的语言方式、风格、机智、  幽默、手势、体态、如何得体……训练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讲座加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场面,这样不仅加强了技巧的理解,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这种训练各年级可分别开展1-2次。

   ()组织形式多样的“口语交际”活动

    为了扎实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保证质量,实验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口语交际”活动,如:“读书报告会”、“佳作欣赏会”、“故事会”、“信息交流会”、“新闻发布会”、“赛诗会”、“演讲比赛”等。这些活动每学期有针对性有选择地组织1-2次,可以班级内组织开展,课题组也要组织开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