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教学顺利实施的主角是谁?主角是学生。但是第一责任人是谁?老师。科学地观察、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对于诊断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很有作用。如果教研员、教师、行政领导等成员,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都能够以合作观察者的角色,与任课教师进行平等对话,互动交流,一起探讨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如果我们在教研活动时也经常使用这种课堂观察与评价的方法去诊断教学问题,大家相互经历一种合作、对话、探究的专业体验,相信一定会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发展、促进课程发展的目的。 对于教师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我们应该从哪些维度与视角去进行有效的观察与评价呢? (如何进行观课议课呢?) 一、课堂教学观察的四个维度: 1、课程——教学内容(是什么):性质、目标、内容、方法、资源。 2、教师——教师技艺(怎么教):环节、活动、手段、机智、特色。 3、学生——有效学习(怎么学):准备、参与、倾听、互动、体验、感悟、养成。 4、课堂——文化氛围(怎么样):愉悦、自主、合作、探究、特质。 下面,展开来看一看,课堂教学中重在观察的以上四个维度:从总的分析看: 1)、角色确认(从理论角度看教师)——教师和学生维度 (1)小学教师做什么:教学与科研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深、实;有血有肉、活生生的。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只教学不研究:行尸走肉;只研究不教学:孤魂野鬼 (2)小学教师的对象:学生与课程 小学生特点:顺序性、阶段性、不均衡性、差异性 小学课程特点:基础性、活动性、研究性、生成性 2)、教学情境确定(从实践角度看教师)——课堂维度 40分钟的课堂:师生共同生成的情境 重点谈一个误区:现在的教学课堂,过分追求情境化(尤其品德学科的 低段教学)。 教师要明确:我们的课为什么要联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 情境化教学:目的是把问题藏在情境中,它是解决“要我学”为“我要学”的一种好办法。 ● 要把现实的问题转化为学科问题,需要用情境教学。 ● 学到的学科知识,到生活中去找原型,需要用情境教学。 特别提示:完整的教学过程,还必须包括课堂两端:即教师备课(课前)、教师反思(课后)两个环节。 备课:无止境的探索 (备课如不挥洒汗水,上课就有可能冒虚汗,甚至是大汗淋漓) 反思:对教学的一种更高的追求 以上四个维度是相互联系、有机结合的。我们要根据教师所呈现的课的类型(教学大赛课、研讨课、新教师汇报课、骨干教师引领课)不同,来把握其中的某一个或几个维度,然后去定位研究的目标、从而有所侧重的去观察和评价。 【 理念指导:科学发展观(尊重教育教学规律)(事例:东北师大领导,在90年代初,根据当时教育发展幼小衔接这一块,幼儿教育发展面临、显现出的师资资源匮乏、缺乏高水准的幼儿系统管理等问题,当时的校长经过一系列的调研、论证,然后向教育部申请,开设了幼儿教育专业。)(这是真正用科学的发展观念和方法去开展工作。现在,有些事情是在用不科学的方法来学习科学发展观)。】 二、如何科学地进行课堂教学观察与评价(如何科学地进行观课议课) ● 当前进行观课议课存在的问题:评课流于形式 评课过程形式化:旁观者多,发言讲套话,有形式少内容。 评课结论两极化:一味附和或一概否定 评课效果零散化:缺乏统一讨论焦点,各执一点,缺乏预先准备 评课对象教师化:评课重“教”轻“学”现象普遍 观课议课就试图改变这种状况。 ● 科学的地进行课堂教学观察与评价的策略 1、观察者要提前做好三项“思考”,即: 如何利用课堂发展教师? 如何通过发展了的教师不断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益? 如何使教师体验自身发展和创造性教学带来的职业幸福感和个人成就感? 2、怎样进行观课议课 第一、有效的观课议课从营造良好的氛围开始 1)、培育民主、互助、和谐的团队精神和平等民主的教学研究文化,营造平等对话的研究氛围。建立合作性的同事关系。有专家说:“这种合作的同事之间的关系一日不形成,学校的改革就一日不能成功。” 2)、观议课的主要目的体现为一改二促三提,即改进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提出问题讨论、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育品质。因此要让老师们明确观课议课的目的,不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听课任务,也不是只为了帮助授课教师,而是为了自助,即为了自己认识教学、理解教学,为了自己的专业成长。也就是说,首先是自助,然后是帮助,为了自己更有收获,所以需要更加积极主动。 3)、明确议课不是对课堂教学下结论的评课,议课要对课堂教学的问题和现象“议”。它有一个策略就是直面问题,议课中的问题不能带到对教师的评价和奖惩中去,这样才能“议”起来。(我们深入基层,参加一些大赛课的研讨,首先问:是否影响评比) 4)、引导教师理性看待课堂遗憾 叶澜教授说:一堂好课应该是一堂有待完善的课。它不可能十全十美的,它应该是真实的,不粉饰的,值得反思的,可以重建的课。“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陷的。”著名的教育家于漪老师说:“我上了一辈子课,教了一辈子语文,但还是觉得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课。” 说明教学的艺术就是遗憾的艺术。 第二、有效的观课议课要从观课准备开始 1).提前协商观课主题 在课前充分沟通和交流,使授课教师和观课者在课前达成充分理解和信任,并形成共同的观课议课主题。 授课教师说明后,观课教师可以询问、提问或建议。但注意不过多干扰教者原有的思路,以避免影响执教者的创新思路。 2).提前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参与观课议课活动的每一个人,都应具备研究的相关知识,并利用多种渠道学习相关的理论。 通过这样的理论学习,一方面为做课教师的备课提供问题解决的策略;另一方面也为参与观课议课的老师提供理论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视点,让观课议课的教师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分析课例,防止分析研究在低水平上重复(即陷入一种“魔道式”的循环,无法实现螺旋式上升。)。 3).设计制作观课议课记录表 太仓市教学研修观课前的说课议课情况记录表
4).提前进教室与学生沟通 选取合适的观察位置,——倒数第二、三排 第三、有效观课要致力发现课堂 u 观课观什么——观察课堂上发生了什么,观察的对象不仅有教师,而且包括学生。不仅包括师生的语言和行动,也包括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等。 u 观课如何观—— 1).用心灵感悟课堂 与听课对“听”的强调不同,观课的“观”强调用多种感官(包括一定的观察工具)收集课堂信息,孔子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也就是说,要认识人和事物,既要看他的作为,了解他的思路,更要考察他的动机、价值追求,这样才能够更真切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观察对象。 观课的主要方法——五字法:听、看、想、记、谈 n 听:一听教师怎样;二听学生怎样。 n 看:一看教师;二看学生;三看师生。 n 想:一想教师;二想学生;三想教学效果 n 记:一记听课的执教者情况; 二记教学的主要过程及细节; 三记本节课教学思路、德育渗透; 四记学生活动的状态; 五记对这课的简要分析。 ■谈:与个别学生的谈话,了解反馈信息 2).关注细节 (1)观察细节。在观课过程中,教师要集中注意力及时捕捉课堂信息。因为,在鲜活的课堂中,有些细节转瞬即逝,过去的不可能再“回放”。若忽略某些细节,感知就会出现断裂,影响对问题的深入研究。 (2)记录细节。观课,不能只记录标题和黑板提纲,要记录细节,因为教学就是一堆细节。细节往往最能反映教学的理念、功底和内涵。 3).积极主动思考 第一、在观察老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时,必须思考授课教师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和教育追求,这种思考使我们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和讨论不是就行为而行为,而是行为和理念统一,理论和实践统一。 第二、需要思考“假如我来执教,我该怎么处理?”这种思考使观课者不做旁观者,而是置身其中。 第三、需要思考议课时交流什么和怎么交流。别人让你看了他的课,你有了思考和进步,感谢当然是应该的,但感谢的方式不是嘴上说,而是拿出行动——真诚地交流对对方有价值、有帮助的意见,帮助对方成长和进步。 议课怎么议—— 议课的态度:平等对话真挚坦诚,(献课者不回避问题,议课者不批评讽刺) 议课的方式:同在共行,发现可能 1.“假如你来教……”“你说该怎么办?” 2.“假如我来教……” 3.“是否可以这样处理……” 议课的内容:议出收获,议出启示,议出问题,议出联系,议出方法,议 出可能。 议课的技巧之一:抓住两个标准 1.学生活动 学生动起来了没有? 是不是自主地动起来了? 是内心还是表面动起来了? 2.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应 教学资源优质利用 教学潜能有效开发 有用信息动态生成 发展需要竭力满足 议课的技巧之二:四个注意点 1.先大后小:先评析主要目标的完成情况,再看细节处理。 2.先学后教:先分析学生的学习质量,而后再看教师的课堂教学。 3.先过程后结果:先看过程展开的充分性、合理性,再看结果的实效性。 4.先近效后远效:先显性的、现实性的教学效果,后看预见性的、长久发展的远期效果。 议课的技巧之三:八个关注点 1、关注教者个体的评价与反思 (16节课有的有此环节) ● 教学是一种“回头”的艺术。 对教师成长来说,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条是对外学习吸纳;二是对内总结反思。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就会陷入“磨道式”循环,无法实现螺旋式上升。 英国学者波斯纳提出:经验+反思=成长。 反思什么——思效 思得 思失 思改 ) 2.关注教学目标的制订与落实(有些课的偏失) 教学机智是偶然发生的 ,它具有灵活性、随机性。在课堂中,我们不知道何时会产生一点小状况,也不知道会采用何种方法来应付。但是,不管教师采用什么方法,你的目的总是明确的,就是保持课堂教学的顺利完成,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保护了他们的情感。 7.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 关于现代化教学手段:忌泛滥的用,人为去制造人机对话,而忽视人人情感交流及泯灭创造思维。用课件演示(约2分钟)剥夺学生应该进行的 操作、体验、说理的学习过程(约10分钟)(诗:小小的船) ■ 前沿信息:新课程标准(试行)的缺陷:忽略了学生人格的发展。 修订时已经补充。(一个人的发展,是一个知、情、意、行---人格发展的过程) 总之,观课议课是一种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己对话)。有效观课议课需要培养教师直面问题的勇气,对自己的问题保持接纳和拥抱的态度。它致力于让所有教师都开放教室,互相观摩教学,直面现有问题,相互坦诚批评,共同商议办法,谋求教学创新,实现共同成长。希望我们能够通过共同的研究内容,共同的发展目标,形成共同的美好愿景,能让这种研修活动更具存在的魅力。 ● 教师的专业身份——思想学生的思想、体验学生的体验、并由此出发为学生提供可能的帮助,摆脱以教为中心,贯彻以学为中心。 ● 教师的专业发展——五阶段: 新手——进步的新手——胜任型——精通型——专家 ● 建议教师多看以下三方面的书: 看一些哲学方面的书 ——他会帮助你人生思考方向的正确。(方向对) 看一些逻辑学方面的书——他会助推你做些事情过程的正确。(过程对) 看一些写作方面的书——他能够把你的思想做法等表达正确。(表达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