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中药的合理煎煮

 七月烟火 2010-09-24

中药汤剂的合理煎煮,能更好的发挥药效,提高疗效。明代医家李时珍曰:“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

1.        中草药煮前处理:煮前可用冷水将药物冲淋2-3次,将泥土,灰尘去掉。否则影响药效。再加凉水浸泡半小时,水浸透药物,有利于有效成份析出。中药有“逢子必掏”之说。源于种子药材不易煎出,捣碎后易于溶出有效成份。质硬,块大的药物如矿石,根茎类,也应在煎煮前敲成小块。对于花粉,蒲黄,车前子这类易浮于药液表面不易煎煮的,要用纱布包好入煎。阿胶,鹿角胶,饴糖应烊化另冲服。
2.        容器与用水:

容器;古人云:“煎药禁用铜铁器,宜银器瓦罐。”科学验证:大部分中药成份与金属离子均可产生化学反应,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有机酸盐。古代多用砂锅取其受热均匀,热力温和。现代的不锈钢,塘瓷等容器,也宜于煎煮。

用水;古人常用流水,雨水,米水,酒水等。今人常用自来水,凉开水或蒸馏水等。用水量一般超过药物1寸左右为宜。

3.        煎煮时间与火候:中药汤剂一直采用直火加热法,优点在于易控制火候及煎水量,且易于先煎后下。一般每贴煎煮2次为宜,两煎药液混匀后分次服用。解表药沸后15分钟即可,滋补药沸后40-50分钟为宜。常用药物第一次(头煎)于沸后30分钟即可。滤取药液,药渣再加水。如即刻煎煮可加温水,药渣已放凉再煎则可加凉水。第二煎(2煎)加水量适当减少,沸后20分钟,滤去药渣即得。

煎药火候有文、武之分。《本草纲目》记载:“先武后文,如法服之,未有不效者。”一般解表药宜武火快煎,头煎沸后15分钟,二煎10分钟。普通药先武火煎,沸后中火保持20-30分钟,二煎沸后20分钟即减。滋补药先武后文,沸后小火保持40分钟左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