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动物的食物(五年科学)
5.动 物 的 食 物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动物的食性对动物动物分类;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某些动物齿和爪的特点;能推断出不同种类动物的齿和爪对它们的捕食有什么好处。能设法弄清一种陌生动物的食性。
2、能意识到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重要,并愿意落实在行动上。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草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能根据动物某种器官的结构特点推断出其食性。能分别说出在自然条件下各类动物在什么环境中取食。
4、能根据动物的食性,制定出保护各类动物取食环境的措施。
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动物的食性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植物生长需要的研究,能联想到动物生长的需要。
2、能通过观察动物的取食行为判断出某种动物的主要食物。
3、能根据动物的确良食性对动物进行分类。
4.能用自己的话分别说出什么是草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
实施过程:
1、活动分三层进行,用时20分钟左右。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分析图中的动物都吃什么食物,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各种动物的食性。观察时提醒学生:不仅要观察动物的食性,还要仔细观察动物的一些器官是如何帮助它取食的。动物身体各部分间是怎样协调配合的,以及不同食性的动物其生存环境是怎样的。
2、按照动物的食性给动物分类。让学生把观察过的动物按照食性分类,并填在教材给出的大圈中,两个圈的交集是杂食性动物。
3、得出结论。在前两年的学习中,也曾对动物进行分类,且让学生自己制定分类标准,因此,有可能有些同学曾按食性对动物进行分类,有一定的基础,要对各组的分类进行交叉评判,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正确率高。
二、捕食的帮手
活动目标:
1、能观察并用一些形容词描述出草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的齿和爪在形态结构上的不同点。
2、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某些动物齿和爪的特点。
3、能推断出草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的齿和爪等器官的特点对它们捕食有什么帮助。
4.能根据动物某种器官的结构特点推断出其食性。
实施过程:
1、观察动物的牙齿和爪,在上一个活动中,学生已经观察了动物的捕食情况,对动物的牙齿和爪在动物的捕食过程中的帮助也有了解,在这一活动中,就让学生仔细观察:三类动物的爪和齿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不同。
2、记录三种不同类别的动物的牙齿和爪的特点。学生在大量观察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三类动物的爪和牙齿的不同特点,鼓励学生大胆想像,主动去发现。
3、分析这些特点对动物捕食的帮助。根据上一个环节的分析,学生对三类动物的爪和牙齿的不同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本环节开始分析这些特点对它捕食有什么帮助。要注意开拓学生的思维,联系学生实际大胆想像,鼓励学生形象生动地将自己的发现展现给同学。通过讨论,学生可能会感受到不同动物的身体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生活习性与生活环境也是相适应的。
拓展活动:
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
活动目标:
1.说出各类动物多在什么环境中取食。
2.能根据动物的食性,推断并制定出保护各类动物食物的措施。
3.能把自己的想法与同学交流,共同探讨出保护动物取食环境的措施。
实施过程:
采用讨论的形式。通过讨论理解保护动物生存环境的重要性,理解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引导学生将保护动物生存环境的措施落实在行动上,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关爱动物,保护环境,共建美好家园。
评价建议:
展示各类不同食性动物的图片,让学生按草食性、肉食性、杂食性对动物进行分类。
本课之后对学生进行以下评价:
活动评价表
拓展知识:
1.电鱼的捕食绝招。
2.山羊的悲哀。
|
|